歐陽元芳 袁君 黃和煦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人民醫院 廣東 深圳 518067)
冠心病(CHD)已成為嚴重的威脅人類健康的首要致死原因,超過1/3 的死亡與其有關,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經皮膚穿刺橈動脈或股動脈,將支架和(或)球囊導管等介入治療器械送至冠狀動脈病變部位,擴張狹窄的血管,使閉塞的冠狀動脈再通;PCI 治療成為目前治療冠心病有效手段。PCI 后需要持續藥物治療,術后長期(至少 12 個月)應用氯吡格雷等藥物可明顯減少血管再狹窄和支架內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對于多數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來說,出院之后,用藥依從性低,尤其是年齡較大患者,減退了記憶力、下降了認知能力,多種因素干擾之下,出院之后,遵醫行為差[1],會極大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因此,將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護理干預做好,十分必要。本組選擇120 例患者,分析了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中應用三元聯動護理模式的效果。
從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選擇120 例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 例,男40 例,女20 例,年齡61 ~84 歲,中位69.5 歲;對照組60 例,男41 例,女19 例,年齡62 ~85 歲,中位69.0 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在患者出院之前做好患者用藥指導、健康指導,叮囑患者按時返院進行復診。出院后的進行1 次電話隨訪。
觀察組采用三元聯動護理模式,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將以下干預增加:(1)在患者出院之前,科室應統一核對以及整理患者一般資料,具體包括年齡、性別、疾病情況、姓名、微信、電話等,保證信息準確,護士應根據患者情況,將患者運動方案科學制定,指導患者堅持開展打太極、廣場舞、爬樓梯等有氧運動,每天需要運動1h,待患者出院,將患者資料轉交給社康中心,與社區護士溝通,做好工作的交接。
(2)社區護士應完善患者的電子信息檔案,與家庭醫生全面評估患者,制定隨訪計劃并定期隨訪,具體包括入戶隨訪以及電話隨訪,在隨訪患者過程中,對患者病情進行充分了解,及時向院本部的醫生及護士上報患者病情改變情況,臨床醫生應及時調整患者運動情況以及用藥情況,確保患者獲得對癥治療以及有效護理干預。期間評估患者需住院治療時,通過分級診療轉診到醫院進一步治療。
(3)社區護士在隨訪過程中,應對患者病情改變情況進行充分了解[2],將以下幾點工作做好:①通過微信或者電話等方式,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社區護士聯系方式以及醫院護士聯系方式,叮囑患者及其家屬在遇到異常或者疑問時及時聯系臨床醫生或者社區護士等相關醫務人員。②對患者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具體包括患者用藥方式是否正確、是否定時用藥、是否了解藥物不良反應等,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并記錄相關情況,下次回訪時,可以作為參考。另外,護士應詳細告知患者正確用藥重要性,確保患者充分了解相關藥物知識,叮囑患者定期復查。③護士應對患者是否發生了胸悶以及胸痛情況進行了解,若出現,應給予患者實施及時處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相關處理辦法,可避免患者發生不良后果[3]。
(4)患者和家屬或者照護者積極參與治療和護理方案的制定,暢通聯系方式。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完成各種康復訓練、完成隨訪手冊。并掌握服藥的方法、可能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嚴重并發癥等方面相關知識。
心功能藥物依從性、自我效能評分、FAD 評分、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利用8 項Morisky 藥物依從性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家庭功能評定量表、自擬問卷、SF-36 生活質量評分表等進行數據統計。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心功能數據對比,觀察組明顯更佳,與對照組進行數據對比(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功能對比(±s)

表1 兩組心功能對比(±s)
組別 例數 LVEDD(mm) LVESD(mm) LVEF(%)觀察組 60 54.6±4.2 35.5±3.2 66.8±5.7對照組 60 60.6±4.1 37.8±1.4 70.2±2.2 t 7.9183 5.1006 4.3104 P <0.05 <0.05 <0.05
以上數據對比,觀察組明顯改善,對比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藥物依從性、再入院率、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自我效能評分、護理滿意度對比[n(%)]
臨床常見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可利用經皮穿刺技術,在病變部位放置球囊導管或者其他器械,可將患者冠狀動脈梗阻、狹窄癥狀有效解除,可將患者冠狀動脈血流重建,可促進患者預后效果明顯改善,有利于患者病情好轉。
冠心病患者中常見心肌梗死情況,實施PCI 手術,可將患者冠狀動脈血供快速恢復,有利于緩解患者心肌缺血情況,可避免患者發生不可逆性心肌破壞,可促使患者病情大大改善,但是,由于置入了支架,患者存在冠脈再狹窄、血栓形成等護理風險,為了將患者治療效果相應提高,臨床提出應給予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有效預防及護理干預的相關要求。
臨床分析三元聯動護理模式,是新型護理模式,符合新醫改相關要求,可對分工以及流程進行完善,促使護理模式更加系統、規范以及標準,將其應用于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護理過程中,可促使患者明顯改善心功能,可促使患者明顯提供依從性,可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分析原因,患者受到多種因素干擾,出院之后,逐漸下降了用藥依從性,因素包括擔憂不良反應、經濟負擔、用藥效果不良、住院時間延長等,若患者停止用藥,可加重患者病情,會導致患者疾病復發,開展三元聯動護理模式,即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模式,可有效為患者提供延伸護理服務,社區護士應定期隨訪患者,對患者情況進行充分了解,為患者提供相應指導,鼓勵患者,監督患者用藥,確保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另外,護士應引導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到患者護理過程中,將患者家屬監督作用最大化發揮,為患者提供及時提醒護理服務,提高患者各項依從性,對患者心血管再狹窄起到一定預防作用[5],促進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明顯下降,作用顯著。在護理過程中,護士以及患者家屬均應監督患者開展有氧運動[6],促進患者增加心功能貯量以及促進患者冠狀動脈血流增加,將患者心肌耗氧量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心率、心肌張力以及心肌收縮程度等因素,可對患者心肌耗氧量造成一定影響,監督患者開展運動,可促使患者運動耐力明顯提高,促進患者心臟功能明顯改善,有助于患者大幅度提高生活質量。
本組實驗得出:觀察組心功能、藥物依從性、再入院率、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自我效能評分、護理滿意度均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中應用三元聯動護理模式的效果顯著,有助于提高患者藥物依從性、自我效能評分、護理滿意度,還可以明顯改善患者心功能,可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均明顯下降,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