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塞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陜西 西安 710061)
精神分裂癥基于臨床醫學研究角度劃分屬于重癥精神疾病,具體致病因素研究至今并未有相對詳細且精準結果,患病后主要表現為感知障礙,突出的是幻覺,包括幻聽、幻視等,會出現情感非常淡漠,對周圍家人、朋友、子女漠不關心,或者情感反應非常不協調,總表現出內心和外在完全不一致的癥狀。另外加上近幾年我國的老年人口逐漸提升,臨床上的患者老年人群正在逐漸擴大,不僅增加了臨床工作難度而且也使治療時間相對延長,療效降低不利于其身心恢復[1-2]。治療此病臨床中多選擇非典型抗精神病類藥物,為穩定預后同時減輕藥物干預的明顯副作用,還會協同康復護理訓練干預,影響精神病患改善行為異常狀況,對促進患者提升社會、心理等各方面能力具有明顯積極作用[3]?;诖耍疚谋汜槍Υ诉M行實際研究,內容如下。
選取2019 年7—12 月收治于本院處于穩定期精神分裂患者200 例,基于病歷號單雙順序將其分成兩組,即常規組與實驗組。所有對象家屬于實驗開展前皆已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同時將喪失行為能力、中途缺離者排除。
常規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為52 例、48 例,平均年齡(37.2±10.1)歲,患病時長5 ~20 年。學歷:初中或初中以下者40 例、高中36 例、大學或以上24 例。
實驗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為53 例、47 例,平均年齡(38.1±8.5)歲,患病時長6 ~22 年。學歷:初中或初中以下者42 例、高中35 例、大學或以上2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1 常規組 實施綜合護理。患者入院后按照醫囑給予患者常規抗精神病類藥物治療,通常使用喹硫平、奧氮平等。向精神狀況穩定的患者和家屬介紹本院環境和每日作息制度,病區內特殊區域應向其重點介紹,叮囑未有醫護人員帶領不可擅自亂入以免傷到自身。介紹病區內負責人員和責任醫生、護士,告知其住院期間應該遵守的住院須知。每天分3 個時間段為其測量體溫并按時叮囑其服藥,及時記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生成。調整房間內溫度、濕度,對其生命體征的檢測和睡眠、不良心理情況應詳細記錄,新入患者前3d 每天檢查體溫2 次,第4 天開始每天測量1 次,維持衛生標準?;颊呷粲谐隹茰蕚鋺蓛擅騼擅陨献o理人員陪同,管理者應學會加強護士工作責任心防止外出期間患者精神癥狀突發不穩,發生傷人、傷己事件。
1.2.2 實驗組 給予綜合護理,同時配合物理康復訓練。主要包括:(1)訓練生活能力:每天對患者進行一次生活能力物理康復訓練,例如指導患者整理衣物、換洗床單、整理生活物品等,接觸尖銳物品時最好在其癥狀穩定之后在護理人員指導下使用。培養患者實際動手能力,比如刮胡子、修剪指甲、剪窗花等。(2)訓練工娛活動: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娛樂訓練活動,例如:在護理人員帶領下做廣播體操、健身操,或由護理人員帶領完成折紙活動,在互動中為患者講解參加工娛活動的好處,完成健康教育,要讓患者學會勞逸結合。還可以推行一些不耗費體力的活動例如下棋、畫畫、看電視、唱歌,每天或舉行廣播體操,集合患者完成基本體育集合鍛煉。利用有限空間舉辦一些活動讓患者參與,設置一些獎項激勵患者參與并發放獎品。(3)使用正念認知訓練:護士在科室醫生為患者制定相應治療方案后,及時與其完成溝通,同時綜合評定其基本情況(年齡、心理、病情等),然后組構正念認知訓練計劃,并對不同患者個體式情況調整細節。受試者應該接受完善且正規的入職訓練,主要包括訓練干預目標、時間規劃以及訓練內容等,持續不間斷的接受2 個月的正念認知訓練。(4)訓練學習行為:為患者定制符合文化價值觀的一些期刊讀物、報紙,逐漸引導其能看懂新聞。由醫護人員為其講解精神疾病在治療時,常會發生的一些狀況和治療反應,告知衛生常識讓其對自身病情有明確認知,對于即將出院的患者應為其解答在日常生活中常遇疑惑問題。
比較兩組患者精神表現,用韋氏記憶測驗、HVLT-R 評價患者精神表現、社會功能、不良心理情況。
數據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組患者護理前,其社會功能(5.6±1.3)分,與實驗組(5.7±1.2)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常規組社會功能(9.6±1.7),實驗組社會功能(11.4±1.9);實驗組社會功能相比常規組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統計可見,常規組對象焦慮(53.2±1.5)分、實驗組焦慮(37.1±0.9)分??梢妼嶒灲M患者焦慮心理控制狀況,相比于常規組更佳,數據比較(t=92.037,P<0.05)。差異顯著。
常規組精神表現相比實驗組明顯更佳,比較結果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精神表現測驗結果比較(n=100)
精神分裂病癥病程存在遷移性特點,隨著患者的患病時間越長,精神障礙癥狀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傷害也就越大,大部分會喪失一部分的社會生活能力與認知事物能力,軀體機能的退化征象核心便是認知功能的喪失,直到患者無法自行行動。按照我國健康狀況統計顯示,對患者本人與家庭造成生活負擔最重的疾病便是精神疾病,而精神分裂癥又有極高的復發幾率,患者的社會、心理調劑、精神、軀體功能皆會受到一定影響[4-5]。若治療方案中僅有臨床藥物干預,預后效果相對不佳,為此,需要在綜合性護理干預中輔助實施物理康復訓練法,緩解患者精神癥狀改善其不良認知表現。因為患者長時間與外界斷開聯系,因此更要借助綜合性護理配合物理康復訓練糾正其思維異常狀況,糾正其意識減退影響的行為異常。在康復護理方案中貫徹學習行為技能、社會、心理功能訓練,讓其接觸娛樂文化項目提高走進護理康復計劃中的興趣,減輕抑郁情緒。
結果顯示,護理后,常規組社會功能(9.6±1.7)分顯著高于實驗組社會功能(11.4±1.9)分,常規組焦慮(53.2±1.5)分顯著高于實驗組的(37.1±0.9)分,實驗組整體精神表現優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對穩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聯合物理康復訓練,能改善其心理及社會功能,穩定精神表現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