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琴 袁永麗 白云
(雅安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內科 四川 雅安 625000)
小便標本檢測為患者入院的常規檢查之一,也是反映病情基本實驗指標之一[1],但在護理工作中科室小便標本留取率一直不高,導致科室大部分病歷小便化驗單缺項[2],本研究采用品管圈活動對老年病房患者進行干預,旨在提高小便標本采集率,完善病歷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科室經濟效益,現總結如下。
分析2019 年7—9 月我院進行小便標本采集的40 例患者相關資料,其中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19 例,年齡55 ~88 歲,平均年齡(67.3±3.2)歲。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同時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改進前采用常規小便采集方式進行采集。
改進后采用品管圈活動進行干預,首先成立品管圈小組,調查分析檢驗情況,計算檢驗正確情況,分析原因,對應設定改進措施[3];其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成員組成設定活動計劃,保證計劃的實施有明確性和可行性[4]。最后對該次檢驗數據進行全面的評估,根據具體實施情況完善目標的設置[5]。
規范化小便采集操作流程如下:采集時應注意隱私保護,病室溫度適宜。①用剪刀將一次性集尿袋,兩側開叉開約1/2或2/3;②將臥床女患者會陰部及臀部清洗干凈,臀下墊一次性治療巾;③帶一次性手套,在患者尿道口處放置約4 ~5 個棉球;④分別在集尿袋開口前后兩片內側貼一長約5cm 雙面膠;⑤將集尿袋后面處粘貼在臀裂頂點或尾骨區中點處,前面粘貼在肚臍下2/3 中心點處,分別在患者左右兩側腹股溝粘貼約8 ~13cm 雙面膠,將腹部區域集尿袋左右邊緣從下端開始粘貼,構造出一個相對封閉區域,即使棉球滾落,也會在尿袋內,有利于防范與減少小便標本污染情況發生;⑥1 ~2h 后觀察棉球有無浸潤小便,帶一次性手套取下集尿袋,如果集尿袋內有小便,直接采取5ml 即可,沒有小便,可以通過一次性5ml 空針吸取被小便浸潤的棉球。一般一個完全浸潤濕透的棉球可以吸出小便約1 ~3.5ml。需要注意因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舌上味蕾減少、萎縮,造成味覺減退,唾液腺萎縮,分泌唾液的能力下降,造成口干,食之無味,不喜飲白開水,造成小便量少,為改善這一狀況,可以根據老年人病情及個人喜好選擇果汁、玉米須水、蘿卜水、冬瓜水調節口味,增加飲水量。最后在使用空針采集過程中為防止針刺傷發生,可以用抽吸棉球的空針帽按壓小便棉球,進行吸附。
成員進步情況對比:采用我院自制評價量表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主要包括解決問題能力、責任心、溝通協調能力、自信心、團隊精神、積極性、品管手法以及和諧度8 個維度,各維度評分滿分5 分,評分越高代表進步程度越高[6]。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標本未完成采集原因主要有主觀不重視、患者不配合、臥床女患者使用尿不濕、督促宣教不到位以及標本不合格,改進前未完成采集發生率為35.0%,改進后發生率為15.00%,改進后整體情況較改進前顯著提升(P<0.05),見表1。

表1 改進前后未完成采集原因對比(例)
改進后成員各維度評分較改進前顯著提升(P<0.05),具體見表2。
表2 改進前后成員進步情況對比(±s,分)

表2 改進前后成員進步情況對比(±s,分)
評價項目 改進前(n=40)改進后(n=40) t P解決問題能力 3.1±0.3 4.3±0.4 24.00 0.00責任心 3.2±0.2 4.2±0.1 28.29 0.00溝通協調能力 2.9±0.3 4.2±0.4 36.77 0.00自信心 3.3±0.2 4.3±0.3 28.28 0.00團隊精神 3.1±0.2 4.3±0.4 33.94 0.00積極性 4.2±0.4 4.4±0.5 5.66 0.00品管手法 2.5±0.4 3.6±0.4 31.11 0.00和諧度 3.7±0.4 4.3±0.4 16.97 0.00
本研究結果顯示,標本未完成采集原因主要有主觀不重視、患者不配合、臥床女患者使用尿不濕、督促宣教不到位以及標本不合格,改進前未完成采集發生率為35.0%,改進后發生率為17.5%,改進后整體情況較改進前顯著提升(P<0.05),提示品管圈活動的實施可顯著降低標本不合格率,提升采集率。改進后成員各維度評分較改進前顯著提升(P<0.05),提示品管圈活動的實施可同時提升患者理論和操作能力,采集過程更加專業化,提升患者配合度和滿意度。
在改進實施前改善前,部分醫護人員未重視標本采集工作,督促宣教不到位。標本采集很隨意,無明確責任人,總務護士發放小便標本采集盒大多直接交與護理員[7]。其次,工作人員未完成采集后,放置一邊,無交接,導致小便標本采集無法按時完成采集。第三,患者配合度不高。一般來說,患者都是配合工作的,但老年人記憶力差,失常忘記采集標本[8]。由此,可對應實施以下策略:首先,規定時限。建立規范標本采集時限要求,住院患者在醫囑下達72h 內完成小便采集。第二,明確職責。總務護士請在醫囑下達30min 內,將標本盒發放至臨床進行采集工作;當班治療護士,協助護理員及時完成采集工作。第三,建立小便標本采集提示卡,建立小便標本采集交接本,治療護士及時督促患者完成標本采集。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病區臥床女患者,該組患者存在使用尿不濕的情況,因此小便采集相對困難,因此本研究通過查閱大量臨床以及文獻資料,采取棉球及一次性尿袋或保鮮袋進行小便標本采集[9]。通過棉球加一次性尿袋對病區臥床女患者,因使用尿布濕,無法完成小便標本采集人員進行試驗,可成功完成小便標本采集。同時為提升小組成員采集小便標本能力,加強患者配合度,本研究將采集方法制作成PPT 對科室所有護士進行培訓簽字,做到科室人員人人知曉,每一位小組成員都可以熟練掌握采集方法。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在尿標本留檢中可顯著提升采集率,完善病歷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