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妍 冉小花 ( 通訊作者)
( 重慶市萬州區人民醫院 重慶 萬州 404000)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在耳鼻喉科中十分常見,屬于慢性化膿性炎癥疾患,對于患者聽力與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若是治療不及時,病情遷延后容易發生顱外、顱內等并發癥。當前臨床主要以手術療法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且治療方案已經較為完善,療效確切,但為進一步提高醫學技術,需要在手術治療期間進行合理、科學的護理干預,且相關臨床研究指出[1],常規護理存在針對性不強、護理質量不佳等問題,容易發生護患糾紛,而臨床護理路徑是新型護理模式,可將時間作為橫軸,將護理措施作為縱軸,有效提升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康復。基于此,本文就臨床護理路徑運用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護理中對護理質量的影響進行了下述分析。
隨機將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我院接診的88 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設置為對照組(共44 例)、實驗組(共44 例)。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19~63歲,平均年齡(41.1±7.4)歲,病程1 ~5 年,平均病程(3.3±0.8)年,膽脂瘤型15 例、骨瘍型10 例、單純型19 例,小學6 例、初中12 例、高中及以上26 例;實驗組:男26 例,女18 例,年齡20 ~64 歲,平均年齡(42.7±5.8)歲,病程1 ~6 年,平均病程(4.1±0.7)年,膽脂瘤型17 例、骨瘍型9 例、單純型18 例,小學8 例、初中14 例、高中及以上22 例。研究活動的納入標準:①均經CT 檢查、純音測聽、聲導抗、耳鏡檢查等確診,實施手術治療;②依從性好,意識清晰;③均在了解研究內容的基礎上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中耳膽固醇肉芽腫者;②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者;③未行手術治療者;④外耳道膽脂瘤者;⑤惡性腫瘤者;⑥結核性中耳炎者。組間一般資料(臨床分類、病程、性別、年齡等)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術前指導患者完成身體指標檢查;術中注意監測生命體征,若有異常需及時處理;術后進行用藥干預,并指導其辦理出院手續。
實驗組(行臨床護理路徑):(1)組建護理小組:由責任護士、主管醫生、護士長組成護理小組,全員探討、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并明確護理內容、目的、流程等;每日檢查實施情況,并進行相應的整改;(2)入院指導:熱情、耐心的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醫療設施、住院環境、管理制度等,加強護患溝通,使患者盡快適應住院環境;謹遵醫囑實施分級護理,并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食物;講解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疾病知識、手術流程、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抵觸、恐懼情緒,改善依從性;(3)入院第2d:指導患者完成聲導抗、心電圖、肝腎功能、尿常規、CT、純音測聽、胸片、凝血功能等檢查,并告知其各項檢查的目的;叮囑患者術前禁飲4h、禁食12h,清洗耳部,剃去患者耳周毛發,做好皮膚準備;(4)手術當天:依據無菌操作規程完成相關操作,注意監測心電圖、血壓等;指導患者進行換氣、閉眼動作,觀察其面部運動、呼吸情況,若發現側面肌張力減弱、陣發性面肌抽搐,需及時匯報手術醫生并處理;針對全麻患者實施常規全麻護理,針對局麻患者叮囑其少運動,并取健側臥位,避免患側咀嚼;謹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物,并指導其有效表達創口疼痛情況;(5)術后第2d 至出院:觀察創口恢復情況、生命體征,勤更換耳內敷料,了解有無感染、上皮化膿等;若患者有惡心嘔吐、眩暈等情況,需及時告知醫生處理;叮囑患者由流食逐漸過渡至普食,避免過硬食物,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確保大便通暢,防止因便秘而導致創口裂開;謹遵醫囑完成耳道清理,告知其正確滴耳方法,囑咐患者洗浴時耳孔內塞干棉球;觀察耳廓血運、皮膚顏色,預防耳廓軟骨膜炎;(6)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勿自行挖耳,不要用力咳嗽、擤鼻等;告知復查時間,若是有耳內分泌物、耳部疼痛等不適,需及時就診;叮囑其進行適當運動,避免呼吸道感染,增強免疫力;于出院1 周、1 月、3 月實施電話隨訪,對恢復情況進行了解。
(1)護理質量:由患者評價消毒護理、專科護理、專業技能護理、基礎病情護理工作[2],每項總分100 分,評分高則護理質量高;(2)術前占床時間、總體住院時間、總體醫療費用:統計且記錄;(3)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休克、感染、出血。
SPSS23.0 統計學軟件為本次研究標準化處理觀察數據的工具,且護理質量、術前占床時間、總體住院時間、總體醫療費用行t檢驗,以(±s)表示,并發癥發生情況行χ2檢驗,以n/%表示,當分析結果為P<0.05 時,代表組間數據存在差異。
實驗組消毒護理、專科護理、專業技能護理、基礎病情護理方面的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s,分)
組別 n 消毒護理 專科護理 專業技能護理 基礎病情護理實驗組 44 95.79±2.65 94.78±3.68 96.35±1.69 95.47±1.36對照組 44 80.49±3.28 82.39±3.25 81.75±2.88 83.76±3.77 t- 24.0680 16.7396 29.0023 19.3810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實驗組術前占床時間、總體住院時間、總體醫療費用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占床時間、總體住院時間、總體醫療費用比較(±s)

表2 兩組術前占床時間、總體住院時間、總體醫療費用比較(±s)
組別 n 術前占床時間(d) 總體住院時間(d) 總體醫療費用(萬元)實驗組 44 2.62±1.31 15.29±2.97 1.15±0.37對照組 44 3.24±1.53 16.96±2.84 1.39±0.38 t - 2.0418 2.6957 3.0016 P - 0.0442 0.0084 0.0035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9.09%)低于對照組(27.27%)(P<0.05),見表3。

表3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常見疾患,主要表現為聽力下降、眩暈、耳部流膿、耳鳴等。目前主要采用藥物療法、手術療法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3],病情較輕者可接受藥物治療,但手術療法應用范圍更廣。另外,有學者指出[4],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圍術期進行有效護理干預,可減少骨膜損傷、感染等情況,加快患者康復。
本次研究表明,臨床護理路徑更適宜于應用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圍術期,主要表現在:(1)實驗組消毒護理、專科護理、專業技能護理、基礎病情護理方面的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護理路徑通過制定護理評價表,并每日評估護理工作落實情況,能夠規范護理工作流程,有計劃、有預見性的落實護理措施,改善護理服務,加之能夠指導患者每一階段護理事項、需要配合的檢查等,能夠讓患者有秩序的參與診療過程[5],減少不安、焦慮心理,增加對護理工作的認可程度,提高護理質量評分;(2)實驗組術前占床時間、總體住院時間、總體醫療費用均少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9.09%)低于對照組(27.27%),P<0.05,臨床護理路徑可預先制定護理工作計劃,確定每一階段護理內容,有助于規范護理行為,減少隨意性,增強計劃性與目的性,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控制術前等待時間,縮短住院時間,減少無效住院日與醫療費用,防止醫療資源浪費。
綜上所述,由于給予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臨床護理路徑可提升護理質量,建議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