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日清 何盈盈
(北流市人民醫院婦科 廣西 北流 537400)
健康教育是一項社會教育活動,具有計劃性、組織性、系統性特點,旨在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促使其能夠自覺建立健康的行為管理及生活方式,規避危險因素的影響,從而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目的[1]。在大健康時代,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國家提倡利用互聯網提供健康科普知識精準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養[2]。圍手術期患者明確自己住院即將面臨手術,怎樣能早日康復,是每個患者及其家庭都關心的問題。為進一步提高健康教育質量,對婦科圍手術期患者進行健康需求的調查,以找到更貼近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方向。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5 月在婦科住院的圍手術患者200 例。納入標準:(1)自愿參與調查;(2)意識清楚,精神正常;(3)具有一定的讀寫能力,能夠理解調查內容,較好地配合調查表的填寫。排除標準:(1)意識障礙或精神障礙者;(2)語言表達障礙者;(3)中途退出調查者。
1.2.1 采用統一設計的調查表,由經過培訓的護士進行調查
在婦科住院圍手術期患者開展調查,全面了解患者的真實情況和具體反映。在調查前向調查對象介紹此次調查的目的、調查表中的每項內容及要求,促使其理解后準確填寫,當場回收調查表。
1.2.2 調查內容
患者的一般情況及以下健康教育需求問題及選擇(可多選)。(1)您希望護士提供給您的健康教育內容哪些方面?選項有醫院的環境、作息時間、住院制度等;疾病知識;與疾病相關的飲食、活動知識;用藥知識;心理疏導知識;復診知識;出院后的自護方法。(2)您希望出院后得到護士的隨訪指導嗎?選項有手機平臺隨訪;電話隨訪;不希望。(3)您最喜歡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哪些?選項有集中講課、護士在床邊指導、閱讀健康教育資料、看錄像、手機平臺推送健康教育知識。
接受調查者均為女性,平均年齡(37.54±12.43)歲,文化程度和職業分布,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n=200)
大部分患者有3 項以上需求141 例,占70.5%,單一項需求33 例,占16.5%,有2 項需求25 例,占12.5%。具體需求項目及比例見表2。

表2 健康教育內容方面需求(n=200)
愿意接受1 項教育方式的82 例,占41%,愿意接受2 項教育方式的76 例,占38%,愿意接受3 項以上教育方式的40 例,占20%。患者喜歡的健康教育方式及比例見表3。

表3 患者最喜歡的健康教育方式(n=200)
接受單一隨訪方式的有146 例,占73.00%,可接受2 項隨訪方式的有52 例,占26.00%。患者出院后,希望得到隨訪方式及比例,見表4。

表4 出院后希望得到護士隨訪的方式(n=200)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護理模式和工作內容也發生重大變化,臨床上逐漸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護理模式,除執行醫囑、協助疾病治療、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和生活指導外,還要求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心理狀況、社會狀況的了解,并給予科學合理的支持[3]。近年來健康教育在預防疾病、促進康復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使得臨床工作越來越注重對患者認知度方面的關注。
本研究通過調查發現該群體平均年齡為(37.54±12.43)歲,處于青年期,她們對健康教育內容需求比較均衡,對疾病相關的飲食、活動知識的需求最高,心理疏導方面需求最低。這與浙江省傅東霞[4]做的門診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研究有不同,該研究表明二級醫院婦科患者(73%)更傾向于治療方案及用藥教育。分析原因在于門診婦科患者對疾病的接受程度與住院患者有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而且還存在兩地的文化、經濟背景的差異。本研究選擇的是圍手術期間的住院患者,這一群體已經明確知道治療方案是需要手術治療,因此更關注圍手術期飲食與活動的信息,以促進手術后的康復。
本研究群體接受床邊健康教育占比最高,通過手機平臺接受健康教育次之。胡麗顏[5]對健康體檢例群對健康教育需求研究也發現,體檢者對提供一對一講解需求占比最高,占72.67%,提供電話服務61.67%,增加集中健康宣教52%。健康人群和圍手術期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方式也有類同之處。手機平臺進行健康教育有可重復,患者可以自由支配接受再教育的時間優勢,且不受地點的限制,能夠自行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更能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提示今年我們的健康教育可以在床邊進行教育后,聯合使用手機平臺推送健康教育資料,能使健康教育更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機平臺的使用,需要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指導患者學會在規范的網站或軟件中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以確保患者獲取相關知識的準確性及可靠性。提示我們在建設手機平臺的健康教育模式時,可設立專屬的微信公眾號或微信群,每日由專業人員推送相關知識,不僅能夠確保患者獲取科學、準確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能促進醫-護-患之間的溝通,有利于醫患/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
本調查也表示利用手機平臺進行隨訪被廣大患者認可。電話隨訪被接受程度次之,電話隨訪需要護理人員花時間,能把病例隨訪引導到手機平臺,能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效率。有研究表明,國內三級醫院新媒體傳播,醫學科普類文章的報道量、閱讀量、影響力都較高。我院今年已經通過三級醫院校驗,結合本調查和文獻報道,今后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推送醫學科普類文章,讓廣大群眾受益,為健康中國助力。
綜上所述,護士作為健康教育主要實施者,在婦科對圍手術期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時,在床邊針對患者個體情況進行健康教育,結合手術平臺推送健康教育資料,給予患者多層面的健康知識教育,側重活動和飲食指導時,可以讓當地病友更大程度獲益。充分運用互聯網,兼顧患者不同的健康階段,能讓更多群眾受益。今后在隨訪和護理服務的延伸時,可充分發揮互聯網+護理的優勢,讓患者在出院后仍能得到專業人員的指導。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患者的健康需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值得我們持續關注。但本調查仍存在以下缺陷:選取的樣本量較少,缺乏代表性;由于疾病類型的不同,其發病特點及規律均存在差異,本調查未對此進行詳細分類。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擴大樣本量、增加調查項目,以充實調查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