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紫燕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1]。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小關節滑膜所致的關節腫痛,繼而出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破壞,晚期因骨質破壞嚴重,導致關節僵直、畸形、功能障礙為其主要臨床表現。在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病率為0.24%~0.5%。本病多為一種反復發作性疾病,致殘率較高,預后不良,還沒有很好的根治方法。甲氨蝶呤是RA 治療的首選藥物,也是聯合治療的基本藥物。甲氨蝶呤通過對機體細胞內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抑制作用來拮抗體內的嘌呤合成以達到治療目的。然而,患者出院后用藥依從性較差,直接影響著臨床療效。因此,對出院患者進行隨訪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2018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200 例類風濕關節炎出院患者為觀察對象,分析隨訪對出院患者甲氨蝶呤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選取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類風濕關節炎出院患者。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準,臨床病史資料完整,符合倫理道德,患者自愿參與。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循環系統及呼吸系統等嚴重疾病者;嚴重心肝腎功能性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者;不能完整配合調查,有可能中途退出的患者;意識不清或精神系統疾病者,不能自主配合患者;不配合及拒絕參加研究者。根據隨訪方法分為兩組,各100 例,對照組中男60 例,女40 例;年齡45 ~68 歲,平均(59.78±9.38)歲。觀察組中男58 例,女42 例;年齡44 ~69 歲,平均(58.37±9.74)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可比較(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出院指導。囑咐患者遵醫囑服藥,詳細介紹服藥的注意事項,定期復查等。每星期1 次。隨訪1 個月后需要針對最近患者的實際機體狀況調整隨訪時間,可以適當減少次數,隨訪持續6 個月。進行隨訪的工作人員需要有著實用且豐富的經驗,及時的引導患者進行自我檢測,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指導和采取相應措施。
觀察組:給予電話隨訪+微信隨訪。具體方法是:(1)成立隨訪小組及制定相關計劃:隨訪小組由主管醫師、護士長和專科護理人員組成,包括問題分類、干預及評估等三大系統。(2)評估問題:疾病相關知識和對應的治療手段掌握情況、患者和家屬對身體的照顧不及時、日常生活中營養物質缺乏、對疾病的恐慌、擔憂等是主要涉及的問題。(3)干預措施:①電話隨訪:出院后3 日、半月、1 個月、3 個月、6 個月、10 個月各電話隨訪1 次。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情況,解答患者疑問,對患者所服用的甲氨蝶呤藥物的功能、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進行講解及指導,并強調規律用藥的重要性及科學性。同時向患者家屬講解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加強家屬協助及監督。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并為患者制定合理運動及飲食計劃,并根據隨訪時間及患者機體情況及時調整運動方案。②微信隨訪:A、基于網絡形式的健康知識講座,包括微信隨訪、舉辦微課健康知識講座:實行每月1次回訪,由相關責任護士對患者的用藥問題進行及時有效和耐心的解答;舉辦微課健康知識講座,及時更新類風濕關節炎疾病相關知識和資料,然后針對患者具體問題給予個體化指導,內容包括:提醒復診、飲食、生活方式指導、運動、用藥、心理疏導等。B、建立病友俱樂部:每月月底通過微信舉辦類風濕關節炎病友會,鼓勵患者聽取反饋意見,互相介紹經驗,進行病情經驗交流,避免患者對疾病的過分關注。鼓勵患者按時按量按需按醫囑服藥,監督服藥。
觀察及比較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采用Morisky 服藥依從性問卷(Morisky Drug Compliance Scale-8,MMAS-8)作為評價工具評估患者服藥依從性情況[2]。調查患者出院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10 個月的服藥依從率。
應用SPSS13.0 統計軟件進行,基本資料中的例數、服藥依從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或Fisher 檢驗。年齡采用均數(±s)表示,用獨立樣本t檢驗。若P<0.05 表明數據與數據之間有顯著差異。
研究組患者出院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10 個月的服藥依從率(92.00%、90.00%、84.00%、82.0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81.00%、74.00%、70.00%、67.00%),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出院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10 個月的服藥依從率比較[n(%)]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甲氨蝶呤作為RA 的基礎治療藥物,對于患者關節疼痛、關節腫脹、晨僵等臨床表現可起到明顯緩解作用,對相關實驗室檢查指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時無明顯毒副反應產生,故大量應用于臨床治療中[3-4]。但是臨床療效的高低與服藥依從性有著較大關系[5]。臨床數據表明:甲氨蝶呤用藥依從性低會降低其臨床療效[6]。因此,對采用甲氨蝶呤治療的患者出院后進行隨訪干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次數據調查顯示:觀察組患者采用電話隨訪+微信隨訪后,出院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10 個月的服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表明合理頻次的電話隨訪、微信隨訪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通過電話隨訪,可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指導患者正確服藥,加深患者對服藥的重視度,并了解患者服藥情況,解答患者疑問,合理指導患者運動與飲食等[7]。微信隨訪,可加強患者與患者、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監督,提高患者服藥的按時性,減少患者錯服、漏服的頻率。
綜上所述,對出院患者采用合理的隨訪可提高甲氨蝶呤服藥依從性,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