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學敏 王本璽 于曉陽
(中國人民銀行白山市中心支行,吉林白山 134300)
消費金融是指在特定的金融環境下,消費者以現有資產最大化地滿足消費需求的活動,與消費信貸有著直接的關聯。近年來,消費金融滲透率迅速上升,規模迅速擴張。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消費貸款余額(不含房貸、經營貸)13.91萬億元,較2015年提升了約135%,翻了超一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開啟,為消費金融的發展再添動能。據商務部有關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我國消費金融市場(不含房貸)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滲透率逐漸提高至25.05%,與美國40%滲透率相比,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參與到消費金融當中的有商業銀行的消費金融服務分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①截至2020年8月末,持牌消金公司擴容至30家,其中包含持有牌照但尚未開業的易生華通消費金融、富銀消費金融、冀銀消費金融3家公司。、互聯網公司旗下的消費金融平臺、以及其他的規模較小的、非持牌消費金融及小貸公司,共同構成了消費金融的多元主體。就這些主體在消費金融發展中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商業銀行的資金雄厚、發展穩定、優質客戶多、產業鏈條全決定了其在消費金融領域一時難以撼動的核心地位;消費金融公司是產業企業為導向的公司,面向產業場景消費而創新的一種金融服務樣式,起步較晚且風險控制能力等層面具有一定的不足;互聯網金融消費以阿里、京東兩大產業巨頭所主導,當前主打的是分期消費平臺,在資金加持、營銷得當等方面的推動下,發展勢頭迅猛。
一是2009年以來,國家相繼頒布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工作》等政策性文件,消費金融公司發展迅猛,客戶總量持續累積已達歷史的高位。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末,消費金融公司增至26家,資產規模4988.07億元,同比增長28.67%;貸款余額4722.93億元,同比增長30.5%;客戶數近1.3億人,同比增長52.29%。二是2018年,國務院和銀監會再次就信貸工作深化、消費機制完善提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對消費金融領域進行了重點扶植。值得關注的是,后疫情時代的開始為消費金融的發展打開新的窗口,內循環的開啟將使得內需進一步擴容,對消費金融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是區域發展差異化。以持牌消金公司為例,其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分布差異,華東地區擁有的消金公司數量最多,總計9家,其背后擁有著眾多實力雄厚的股東①9家分別為:中銀消金、華融消金、蘇寧消金、興業消金、平安消金、杭銀消金、海爾消金、尚誠消金、金美信消金;股東有:中國銀行、中國華融、蘇寧易購、南京銀行、興業銀行、杭州銀行、海爾集團、上海銀行、國美控股等。;華北地區7家,背后同樣資本云集②7家分別為:捷信消金、北銀消金、晉商消金、包銀消金、幸福消金、陽光消金、中信消金;股東有:捷信集團,北京銀行、聯想控股、晉商銀行、張家口銀行、神州優車、中信集團等。;華中和華南地區5家,背后也分別“站著” 多家實力股東③5家分別為:長銀五八消金、中原消金、湖北消金、招聯消金、中郵消金;股東有:長沙銀行、中原銀行、湖北銀行、中國聯通、招商銀行、郵儲銀行等。;東北地區2家④2家分別為:盛銀消金、哈銀消金;股東有:盛京銀行、哈爾濱銀行等。;廣袤的西部地區擁有的消金公司并不多,總計4家⑤4家分別為:長銀消金、錦程消金、馬上消金、小米消金;股東有:長安銀行、成都銀行、重慶百貨、重慶銀行、小米通訊等。。此外,各公司之間的盈利、獲客模式也有所不同,如,招聯、馬上和蘇寧消金堅持以線上獲客為主;中銀、捷信和興業消金堅持線下獲客,其線下業務占業務總規模的比例在8成以上。二是消費個體差異化。隨著90后發展成為新的消費主力,其更青睞更注重消費的體驗,更喜歡線上消費方式,在互聯網市場消費的總量占比較高,在消費金融上也表現得相對于70、80后群體更加積進。如,蘇寧易購分期購物用戶中,80后、90后占比分別為32.4%、41.2%,90后超越80后成為分期購物主力人群。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新修訂的《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提出,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修改為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該規定對消費金融市場主體消金公司、金融科技企業、小貸公司,甚至銀行信用卡業務產生較大影響。根據2020年8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LPR利率3.85%的四倍計算為15.4%的情況,上述主體的很多貸款產品利率均已 “超線”。如,某頭部消金公司的消費貸、隨心貸等產品的年貸款利率為16%-24%。利率上限的大幅下調,致使消費金融產品利率或隨之下調,利潤空間將大幅壓縮,甚至無法覆蓋成本(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行業綜合成本基本均在20%以上),消金行業多數機構面臨調降成本的壓力。
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然而我國居民在消費層面的理性及科學性多有不足。以90后、00后為主體的消費群體,是高消費與高風險并存的潛在消費金融客戶群體。超前消費已成為該群體的新標簽,脫離自身物質基礎,追求奢侈型消費、攀比性消費。統計數據顯示,近6成工作90后擁有實質性負債,該代人的人均負債高達12.7萬元,已超月收入的18倍,也遠超全國銀行卡平均授信額度2.37萬元。從信用卡額度平均使用率看,與80后(62.9%)相比,90后(65.6%)信用卡透支比例更高,同時貸款逾期次數更多。過度消費、過度透支等非理性消費導致了年輕人負債過重問題,已演化成一定的社會問題。從金融消費的市場而言,是非常態下的金融消費市場主體。
商業銀行以信用卡、無抵押無擔保貸款2種產品為主;消金公司以現金貸(包括抵押消費貸款、無抵押無擔保貸款)、循環貸、消費分期為主;互聯網電商平臺則以現金貸、分期產品為主。其中最常見、最主要的2種產品是現金貸和分期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明顯。如,螞蟻金服花唄、蘇寧易購任性付與銀行信用卡,均有免息期設置,對用戶自身而言,幾乎是無差別選擇。產品同質化導致用戶結構也趨于同質化,均以年輕人為主。如,消金公司用戶中,30歲以下占比普遍在40%-50%之間。究其原因,難以形成有效的競爭導致了產品的趨同,已開業的27家持牌消金公司中,銀行系共有19家,占比70.37%,依然是消費金融機構的主力軍,而外資參與數量明顯較少,只有捷信消金1家由外資控股,其余26家均由內資控股。
消費金融面臨的群體較為龐雜,辦理的業務類型在信用貸款等方面高度集中,同時行業的準入門檻低,征信管理和風險管理的跟進多有不足。為此,國家出臺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等相關規章制度。但是對消費金融的資金監管、電子合同有效性確認、個人信息保護、交易者身份認證、個人征信與使用等問題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另外,有些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公司在法律上依然被認定為是商業企業而不是金融企業,金融法律監管對其并不適用,如部分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不持有消費金融牌照但從事消費金融業務,卻未受到金融監管機構的有效監管,導致其野蠻生長,引發諸多市場亂象。如,套取消費金融資金用于投資、多頭借貸、高利貸等,極不利于消費金融的健康發展。
數據采集與預處理、數據可視化、知識圖譜、聲紋識別等多種細分技術為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助力。消費金融公司應積極運用新技術,在行業變革中建立起核心競爭力。一是通過業務 “線上” 智能化操作,優化客戶結構,為客戶精準畫像,計算出針對具體客戶的授信額度及相應貸款利率,實現 “精準定價”;二是開發大數據風控模型,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操作風險,更加合規穩健發展,以便更好地適應政策變化、市場環境的變化。
消費金融發起端在居民個人,意味著居民本身對消費金融的持有態度將直接決定消費金融這一長尾市場的開發程度。市場需要開發,居民也需要予以積極地產業引導,讓脫離自身經濟基礎的沖動消費及以儲蓄為主的低欲消費得以有效的改觀。可通過積極鼓勵貸款消費,保證居民的未來收人,使居民能夠逐步轉變傳統的消費觀念,還應在充分激發居民消費愿景的前提下,冠以合理消費、科學消費的緊箍。
消費金融主體市場的參與者應從同質化的競爭中及早地跳出,以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和金融服務的創設力來作為未來發展的基本路徑。為適應發展要求,政府應在財補、稅收等層面予以階段性的扶植,使其能夠在完成金融服務優化和金融產品創新的同時,通過對商品模塊的優化和組合,實現對消費金融生態服務圈的建設,推動整個消費金融市場的多元化、個性化及優質化服務的升級。
國家應從立法的角度來實現對消費金融相關法規的頒布和執行,使消費金融的發展行為有法可依,確保法律覆蓋到消費金融體系的每一部分,使我國的消費金融盡快規范化、市場化。當前,一攬子的消費促進計劃正在國家及地方政府中醞釀,其中消費金融將作為國民經濟新增長的重要推手被賦予重要期望。因此,更需要加快對消費金融法律法規上的完善,進而實現對隱性風險的合理規避,為消費金融的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