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瓊星
(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山西 長治 046000)
1.1.1 納入標準
利用RevMan5.3.3軟件檢索從建庫直到2018年12月份的相關臨床資料。從檢索到的1136篇文獻中,選取26篇文獻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根據隨機分配法,分為血液透析組和腹膜透析組。所有患者均符合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年齡大于18歲,性別不限。血液透析組每周透析2~4次,利用NaHCO3透析液,血流量為每分鐘200~250毫升;腹膜透析組在治療過程中將腹透管植入腹膜腔內,利用濃度為1.5%~4.5%的葡萄糖透析液,一次2000毫升。
1.1.2 排除標準
排除診斷不明確的患者;排除文獻資料內容不全、治療數據無法獲得的、不具有研究的安全性和療效對比的;診斷及療效判定不準確的;利用動物進行實驗的;統計學方法使用不恰當的;發表次數多或者內容雷同的。
安排兩名檢查員從文獻資料中將有用數據提取,并制作成表格,假如兩名檢查員出現不同意見,可以討論解決或者安排第三者進行處理。對比觀察兩組治療方法患者在治療3個月體內血紅蛋白的情況以及治療6個月出現的并發癥情況,并對比患者治療后6個月、12個月以及36個月的存活率情況。
采用Cochrane系統評價手冊進行數據合并,利用RevMan5.3.3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I2對數據進行檢驗,假如P>0.1,I2<50%,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假如P≤0.1,I2≥50%,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亞組分析或者敏感性分析方法,達到同質效果后,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假如未達到同質效果,就需要結合實際臨床意義,如果能夠合并數據,就可以利用數據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結果出現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中有6篇文獻能夠進行對比,分析得出血液透析方法相比腹膜透析方法,能夠更高的改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中有心腦血管疾病文獻9篇、營養不良文獻6篇、出血癥狀文獻8篇、感染文獻12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得出腹膜透析方法相比血液透析方法,能夠降低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出血癥狀的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是出現營養不良和感染的發生率較高,兩種透析方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后6個月、12個月以及36個月的存活率情況進行對比,得出腹膜透析方法相比血液透析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分別為0.24、0.18、0.54)。
終末期糖尿病腎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一般采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方法進行治療,這兩種方法原理不同,效果也不同,產生的并發癥也不同。血液透析具有超濾脫水功能,能夠有效去除患者體內小分子毒素,但是會影響血液動力,減弱腎臟功能,減少尿量。腹膜透析具有彌散和超濾脫水的功能,能夠有效清除患者體內的廢物,操作簡單,不會影響血液動力。
本次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方法相比腹膜透析方法,能夠更高的改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腹膜透析方法相比血液透析方法,能夠降低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出血癥狀的發生率,但是營養不良和感染的發生率較高,兩種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適合的質量方法,改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存活率,保護患者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