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歡歡,崔俊俊
(鄭州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早在1929年美國就提出關于健康管理的理念,并且在1971年美國就已經將健康管理理念為其立法,并形成具有系統化特征的管理健康觀,從而就可以對健康進行系統化的管理。在此之后,在世界各國的醫療衛生保健研究中,健康管理已經成為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內容,在19世紀末,我國也開始興起健康管理的理念,機械年來,我國關于健康管理的理念也不斷在發展,但當前相關行業仍然處在起步階段,因此,各行各業也都在積極探索,在局部地區已經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健康管理工作,對健康管理的理論、實踐都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我國衛生部回憶中,將健康中國2020作為我國的重要發展戰略,在其中主要的發展目標是我國可以在2020年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覆蓋到所有城鄉居民中,從而可以最大程度的縮小經濟差異等原因造成的健康不平等的現象,大幅度提升我國全民的健康水平。我國早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就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理念,深化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將醫療、醫保、醫藥進行聯動,將醫與藥分離,從而實現分級診療;在此戰略目標中,要以人民健康為核心。
由此可以看出,“健康中國”、健康管理兩者具有一致的目標,在健康中國中主要倡導正確的健康理念,從而可以提升民眾的健康方面的意識、技能,同時要制定并完善促進健康發展的公共政策,將營造支持性環境作為最重要的工作目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在全世界范圍內,有75%的人處于亞健康的狀態,其余30%中有25%是處于疾病狀態,僅僅有5%的人是真正健康的狀態,并在具體分析中得出,在21世紀產生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如果要建設“健康中國”,就必須要從源頭開始,才可以整體提高人群的健康情況,這也是健康管理的核心目標內容。
以傳統醫療為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日益增高的精神、物質防霾你的需求,從而便誕生了健康服務業,其具有全社會性特征,是現代社會服務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謂健康管理服務,其核心基礎為健康管理學,在其中充分運用健康管理的理論、技術和資源,從而可以為健康和慢性早期病、疾病康復器人群進行健康維護活動,或者是進行增進健康活動。健康服務業在進行運行的過程中,其健康管理服務的范圍十分廣闊,在醫療衛生保健、健康管理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健康服務業本身具有明顯的多重屬性,例如,服務產業中經濟屬性是其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環境中,將健康管理與健康服務業進行充分的融合,具有明顯的必要性,尤其是要進行主動性地融合。與此同時,我國對于健康管理方面的需求迫在眉睫,并且民眾需求量巨大,其分別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并且發展速度很快數量也很巨大,起步時間也很晚;
第二方面,我國人口在慢性疾病方面,其患病率不斷飛速攀升;
第三方面,飛速上漲的醫療費用,無論是對民眾個人來說,還是對集體、政府來說都是非常大的經濟負擔。
由此,縱觀全世界多個國家的健康管理服務業發展、歷史和相關的經驗,必須要規范市場機制,以此為輔佐進行多元化的資金投入,從而為健康管理服務業發展提供保障,最終形成較為完善的公共、私人醫療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如此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供應方面的問題。如果要解決健康服務、醫療衛生兩者供需矛盾,如果單純依靠政府的力量則無法完成。
在我國醫改中,主要以醫療、醫藥、醫保為主,當前我國在看病難和貴的問題上,也主要依靠“三醫”聯動機制來解決。在世界范圍內,醫療改革都是較難問題,但又必須對此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因為其關乎民生,世界各國都需要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以及慢性病方面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在未來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必須要將治療為主轉變為預防為主,要轉變健康觀念,以健康管理為核心。進而就可以通過有效的健康管理手段來解決醫改中的難題,促進我國醫改深入發展和推廣。要將醫療、醫保、醫藥三個領域改革同時進行,基于三醫聯動進行健康管理,融入醫改改革,解決供需矛盾和有限供給的矛盾,突破傳統的健康管理理念和政策,轉為大健康管理。
綜上所述,健康管理是涉及到全民的民生問題,因此要采取有效手段融入三醫聯動戒指,通過與健康服務行業的有機融合等方式,提升我國全民健康水平,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