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濤
會計審計工作是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最有效途徑,其對企業的影響主要涉及兩方面:第一,通過財務審計可以清楚的了解企業每一筆資金的流向,有利于財務部門從整體的角度分析與整理企業資金流動;第二,通過財務審計能夠從整體的角度對企業的運營與管理給出客觀評價,進而找出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缺陷,并針對問題給出合理建議。除此之外,會計審計工作還具有一定的監管職能,對企業的資金流動進行有效監管,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系統管理,以促使企業內部財務工作順利開展,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1.會計審計。所謂會計審計即對企業相關財務會計資料的合法性與真實性進行檢測。會計審計的對象是企業的各項會計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會計資料,是對企業生產期間價值活動的計量、記錄以及預測的研究。
2.會計核算。其主要是針對企業已經發生并且真正完成的經濟活動,一定要保證核算內容的真實性、方法的一致性、結果的合法性。核算的計量工具為貨幣,主要是反映資金變動情況,具體而言是對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的記賬、算賬、對賬以及報賬。因此,應合理選擇核算方法,以確保會計核算的真實高效。
1.復式記賬法。企業內部的財務工作中,應對會計核算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然后按照會計科目的劃分依據將分析出來的內容進行具體分類。復式記賬法,即將企業內已經完成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再次核對,對企業內每一筆經濟往來都需創建兩個及以上的會計賬戶當中,以此來反映企業內部受資金影響的情況,進而確保企業內部財務資料的完整性及準確性。
2.賬戶對應關系法。所謂賬戶對應關系即在以上復式記賬法當中,將企業內部資金活動的具體金額分別記錄在不同的會計賬戶當中,這些賬戶之間的關系就叫作賬戶對應關系。因此會計審計期間的會計核算工作,可利用賬戶對應關系,將各賬戶內產生的資金活動數額進行對應分析,進而找出進行資金活動期間可能出現的漏洞,對于各賬戶記錄資金活動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應及時改進,防止企業內部資金流失。
3.記錄企業的會計信息。
(1)制定并填寫會計憑證。企業內部在發生資金活動過程中,需制定并填寫相應的文字信息,以記錄企業內部產生的各項經濟活動,且妥善保管已填寫完成的經濟活動書面材料,以便為財務工作人員在查找某一資金流向時提供參考,并且確保會計賬本的準確性。它記錄了每一筆資金的流動時間、具體金額、具體去向以及經手人員等,進而為后期的會計核算提出依據,此外還大大提高了財務工作的效率。
(2)登記會計賬簿。所謂會計賬簿是根據產生各項經濟活動的資金憑證類型進行系統、合理的分類,且將這些資金流向憑證進行有效匯總的一種管理方式。其能夠實現對企業內部資金的系統歸納整理,完整地記錄企業內部經濟管理的內容,便于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
(3)編排財務報表。會計在制定財務報表過程中,應以全面的會計賬簿為依據,且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完善的整理,進而形成可參考的、完整的核算指標。此外,以表格的方式進行編排,而且按照固定的周期匯總月度、季度以及年度報表,在登記與編制完企業的各項資金活動之后,合理利用各要素之間的約束關系反復核對,然后再進行深入探討。對財務工作當中的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分賬以及總賬等審核之后,再對企業中同一筆資金在不同資料中記錄的內容,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校對,對其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找明原因,解決問題,追究責任。
(4)企業內部成本的計算。即對企業一切經營活動所產生的資金流動情況進行分類、整理,然后再匯總,以確保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資金流動都能夠清晰的體現,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找出資金使用不合理的地方,以為日常生產提供參考,以防日后發生類似的資金問題。
(5)盤查企業內部資金。其主要以財務人員所做的賬目為依據,對企業現有物資進行清算,以確保賬目所做的記錄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符,以提高企業資金管理效率。
1.完善會計監管體系。客觀、獨立是會計核算工作中必須要堅守的原則。所以不斷改進會計管理工作,使其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在日常財務管理期間,嚴禁出現權、責分離的情況,明確崗位職責,充分展現會計監督的作用,只有這樣才可有效利用會計核算工作,保證會計核算的真實性。企業也要積極轉變會計核算理念,不斷增強會計核算的意識,嚴禁單位領導過分干預會計核算工作。結合單位的具體情況,不斷改進監管體制,使得財務管理部門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同時,審計人員還需對財務管理的各項工作進行內部審查,只要發現缺陷,需立即找明原因并予以處理。此外,企業的其它部門也要加以監督,以便全方位地監管會計核算工作。
2.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增強培訓力度,幫助會計工作者完善其知識結構,提高其道德素養。通過組織會計工作者進行技能培訓,以更新其知識儲備,使其深入掌握會計信息化技術。加強對財務管理軟件的應用與開發,提高財務部門的管理職能,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加強對會計信息的審核,不斷激發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并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績效考核的方式提高會計工作者的綜合素養。
3.明確會計核算職責。在會計審計期間,需對審計的時間、內容以及程序性質進行確定,再綜合會計核算方法進行合理評價,以保證財務管理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最后以審計報告的形式,體現會計審核的內容是否與實際內容相符。明確崗位職責,進行權限劃分,落實會計審計各階段的工作內容。將財務管理工作納入會計人員的績效考核當中,以此來激勵員工自我約束。此外對財務資料的保管以及借閱流程進行完善,以此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而實現企業效益的提高。
4.科學運用現代技術開展財務管理。積極完善財務內部體制,對于企業財務與會計核算中心管理體制的銜接有著積極作用。在進行會計審計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對日常財務工作的監管,確保會計核算工作的科學性及規范性。作為審計人員,其職責就是要合理選擇核算方法。伴隨著會計電算化的飛速發展,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其核算方法也得到了有效提升,這不僅減少了財務信息的反饋時間,更有效地提高了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保證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
5.保證財務核算的獨立性。企業在生產經營期間,要想充分發揮會計審計部門的功能,就一定要確保企業內部會計監察部門的獨立性,所以應高度重視會計核算工作,科學管理會計審核工作,不斷提高審核標準,確保審核工作的獨立穩定進行。針對企業內部管理而言,對會計部門的管理應做到科學、規范,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實行責任制,以促使每位財務人員工作水平的提高。在不影響會計核算工作獨立性的基礎上,加強會計核算工作與其他部門協調發展。對于企業的管理人員,需不斷提高對財務管理工作中會計核算的認識,并構建相應的會計核算監管機制,有效提高會計核算水平,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長遠發展。
6.增強會計核算的監管力度。積極完善制度建設,這是有效提高監管質量的最有效途徑。包括企業內部與外部體制的完善,針對企業內部而言,設置審計科室或部門,不定期抽查會計工作,及時找出存在的不足并予以解決,確保企業的快速穩定發展;而對于企業外部,可通過引進第三方機構,全方位地對企業內部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監督,以便有效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性與真實性。
經過對企業會計信息的核算,將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以會計資料的形式展現出來,以此來反映企業真實的經濟狀況,方便了企業更清楚地掌握財務狀況。會計審計工作人員為投資者提供最真實的財務信息,有利于投資者客觀地做出生產決策。通過對各種會計核算方法的研究,提出有效提高會計核算效率的策略,希望對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有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