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小飛
畜牧業是帶動第一產業,推動第二產業,促進第三產業的前導產業,其發展水平是農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從現代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看,在種植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大力發展產業關聯度高、比較效益好的畜牧業,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保障食物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對于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生態高效、布局合理、保供有力的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古交市是太原重要的畜禽生產基地,全市畜禽養殖種類主要以牛、羊、豬、雞為主,截至2019 年3 季度統計,牛存欄0.34 萬頭,羊存欄4.65 萬只,生豬存欄1.39 萬頭,禽類存欄33.4 萬只。部分養殖戶發展了林麝、肉驢、梅花鹿、野豬等一批特種養殖。與太原市其他9 縣區比較,牛養殖量排名第三,占全市3.44 萬頭的16%;羊養殖量排名第四,占全市39.88 萬只的15%;豬養殖量排名第三,占全市13.68 萬頭的12%;禽類養殖量排名第五,占全市318.88 萬只的13%。截至2019 年3 季度統計,肉類總產量1332.5噸,禽蛋總產量938 噸,奶產量30 噸。畜產品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42%。
從經營主體看,全市注冊登記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有限公司達330 個,其中,規模養殖場13 個,包括規模牛場2戶,羊場4 戶,豬場5 戶,雞場2 戶,規模養殖場畜禽存欄量占全市畜禽養殖總量的16.3%。
通過古交市畜牧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及產業體系的實證研究發現,古交市畜牧業在規模化、綠色化、科技化方面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是距離生態高效、布局合理、保供有力的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仍有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環保約束趨緊的問題。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深入推進,生態環保對畜禽養殖的要求越來越高,盡管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政策都在倡導扶持規模養殖場,但仍有部分養殖場購置和建設糞污處理設施設備時自籌資金比較困難,形成了生產與生態新的矛盾。
二是畜牧業資渠道不暢的問題。畜禽養殖成本高、周期長、風險大、效益低,經常遇到流動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對于只能抵押貸款的養殖業來說,存在抵押物范圍小、貸款額度小等問題,造成了養殖場流動資金嚴重短缺,抗經濟風險能力較差,制約了畜牧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三是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低的問題。古交市畜禽散戶養殖占比仍舊較高,難以形成規模集約生產,養殖從業人員素質偏低,養殖設施設備相對簡陋,專業技術服務跟進不足、生產性能提高不快、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造成養殖業普遍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輻射帶動養殖業發展不足。
四是畜牧業生產成本增高的問題。農畜產品價格由于受供求關系變化、市場狀況、生產周期特點等多種因素影響波動較大。主要農畜產品中,豬肉價格趨于平穩,雞蛋和玉米價格高位運行,而玉米作為主要飼料,價格的高位運行直接對畜禽養殖業造成了沖擊。
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方向,以標準化、綠色化、規模化、循環化、數字化、基地化為引領,轉變養殖業“小而散”、優勢不突出、經濟效益不高的局面,構建起綠色安全、生產高效、產品多元、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優化產業布局。充分利用國家對養殖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支持,做活畜牧產業規模化文章,重點扶持一批起點高、規模大、競爭力強、輻射面廣的規模養殖龍頭企業;依托我市各養殖區域發展優勢,著力培育一批標準化高、專業化強、帶動性好的畜禽規模養殖場;運用“互聯網+”的模式發展畜產品網上交易,不斷拓寬畜產品銷售渠道,推動養殖業上水平、上檔次、健康升級。
二是強化動物疫病防控,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動物防疫方面,狠抓重大動物疫病綜合防控,強化免疫主體責任、嚴格動物免疫程序,繼續加大非洲豬瘟排查力度,做好生豬調運管控。動物檢疫方面,遵循規程,從嚴實施產地檢疫;強化監督,認真做好養殖場監管;扎實開展畜禽定點屠宰監管工作,狠抓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助推畜牧產業升級。拓寬各種資金渠道,通過政府引導、銀信部門重點支持、引進項目資金等形式拓寬融資渠道,形成多元化產業投入格局;逐步完善畜禽養殖補貼機制,通過項目申報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扶持;鼓勵和支持養殖企業積極參加養殖保險,發展畜禽養殖保險業務,有效降低養殖風險;確保養殖業發展規劃的有效實現。
四是實施科技興養,提高養殖水平。大力普及現有養殖實用技術,全面提高畜禽產品科技含量和產品質量。積極引進和推廣國內外先進適用的科學養殖技術、生產設備和科技產品;通過邀請省、市畜牧技術專家加強對全市技術員、村級動物防疫員、廣大養殖戶的業務培訓和科技教育,為發展規模健康養殖奠定良好的科技基礎。
五是轉變生產方式、推廣環保養殖。依據《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相關規定,結合太原市劃定的禁、限養區范圍,引導養殖戶不斷轉變養殖生產方式,推廣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養殖。要求新建規模養殖場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配套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改善老舊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利用等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形成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的產業格局,加快畜禽養殖業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