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宏偉
2020 年4 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4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97 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3%①。而在這些龐大的數字中,最活躍的群體就是高校的學生們,對于這部分群體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不能夠缺少的一部分。互聯網在飛速發展的同時還面臨著時代巨大的變化,信息的復雜化和多元化都充分影響著互聯網帶給高校學生的影響,針對網絡媒體可能給青年學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就決定了高校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必須要堅持“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引導、加深對網絡媒體的研究,發現并重視網絡育人存在的問題,并對此做出相應的措施與對策,這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與網絡媒體相處,將有助于我們對一些工作防患于未然,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進行高校之治,達到網絡育人之目的②。
近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逐漸走向了世界前列,網絡技術的進步也是巨大的,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升級和向前推進,全新的網絡新媒體平臺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眼中。雖然說這些全新的網絡新媒體是由不同的創建主體建造的,并且這些平臺都很有“默契”地將平臺的格局固定為一個矩陣式的網絡育人方式,可經過現實的檢驗發現,這些網絡新媒體的教育效果微乎其微。探究其中最根本的原因,終究還是歸結于網絡信息平臺的管理建設缺乏一定的規范性和標準化,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現在仍然存在有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對自身在校內建立的新媒體網絡平臺缺乏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對該網絡平臺發布的推送內容不夠重視,甚至有的還存在一定的敷衍性質,十分的隨意,與校內大學生們的互動環節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可以甚至忽略不計,同時還存在一些建立好網絡新媒體平臺后就被逐漸遺忘或者被其他平臺代替了的網站,俗稱“僵尸”網站,這些網站長時間不被高校相關網絡管理平臺的人員進行管理與更新全新的推送內容,而時常被白白浪費掉。二是在高等院校建立起相關的新媒體網絡平臺后,沒有設置專門管理、推送平臺發布內容的人員進行平臺內容管理,導致了高等院校的新媒體網絡平臺發布內容十分散漫,隨意性,更不要說是否能夠具備很好的互動性了。三是由于該新媒體網絡平臺缺乏高等院校的高效管理,導致了該平臺可能會發布一些不規范、甚至是負面性的內容,這些內容的推送將對高校的學子產生不好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在校園里引發學生們的議論。
隨著近年來的信息化發展,我們每天都將從不同的渠道和方式獲取到各種各樣的實時信息,越來越多的人呈現“標題黨”的趨勢。所謂的“標題黨”就是當手機上或者電腦上被彈出一段新聞或者消息時,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通過該推送內容或消息的標題來決定自己是否要將此推送內容點開,繼續查看。這個現象就說明了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大學生絕大一部分是因為該推送的內容具有新鮮感,或者具有創新,對他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才會繼續點擊進去查看。然而就目前全國高等院校的情況來看,所擁有的新媒體平臺所發布內容和信息的創新意識和吸引力還遠遠不夠,或者說是和高校大學生的自我成長不存在太大的關系,以至于無法吸引這些大學生。這個問題是目前高校網絡育人所面臨的通病,同時也成功阻礙了高等院校在校內進行網絡育人工作的開展。很多高等院校的校內公眾號,雖然說相當一部分是由校內學生在進行管理和消息內容的發布,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學校管理層次的約束,一些校內媒體平臺當日所發布的信息或者內容仍然是在校內隨處可見的沒有熱度的條條款款和規章制度,還有一些在會議上已經進行無數次反復強調的文件精神。這些新媒體網絡平臺雖然在形式上是具備了當今網絡背景下的優勢,但是在其發布的內容方面,仍然是缺乏新穎性與創新意識和吸引大學生的能力,在制作過程中的文字、排版等方面依舊是平淡無奇,缺乏了對高校大學生審美的了解與掌握,不具有針對性③。
網民人數的龐大也決定了我國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和混亂性。網民朋友們只要把手機攝像頭對準周邊的事和人、拍個的圖片或發段視頻傳到網上,他無形中就成了一個傳播者,這無關乎其身份、地位、長相、學識。只要有智能手機和網絡信號,他們就能夠在網上或明或暗、或單獨或聚集,大發感慨、大肆評議,美其名曰言論自由、民主監督②。我國的新媒體網絡法制建設尚未完善,制定的相關管理體系在實用性上體現得不是那么明顯,主要不足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等院校在新媒體網絡平臺的監管力度上實施的強度不夠大,在對高校學生進行網絡監管時,所運用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導致了一些色情淫穢、暴力等負面內容和信息流傳到網絡平臺,以至于對該校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等方面造成了不良影響。二是高校在網絡管理平臺方面的管理制度要求不嚴格,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去實施,每個高等院校都存在著一部分的學生的網絡法律意識觀念淡薄,因此便對自己在網絡平臺上的行為言論等沒有加以控制,時常出現一些觸碰了法律法規的事情。
由于部分高等院校的師資隊伍在對校內學生進行新媒體網絡教育時,師資隊伍的職責劃分不夠明確;在進行網絡育人工作時,工作的細節處理不夠妥當;同時,高等院校的每位教師對新媒體網絡的了解和掌握水準程度不一,有的教師甚至也存在著對網絡教育安全意識和重要意識的缺乏,在網絡專業知識上,水平也并未能夠達到專業水準,高等院校在進行網絡平臺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中,缺乏一定的管理體系和教育方式,使得進行網絡平臺教育的教師們缺乏長期而又穩定的網絡專業性知識的培養,師資隊伍成長速度相對較慢④。
高等院校要想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更好地進行網絡育人的教育工作,首先,應該做的是要完善高校的網絡平臺的體系建設,使得網絡平臺更加標準化、規范化。每個不同的高等院校應該根據自身學校實際,建設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二級學院密切配合、全體師生積極參與的、效果顯著的網絡育人工作新格局。筆者所在學校通過切實發揮學習強國、易班、湖南青馬在線平臺網絡育人功能,有效提升該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發揮三大平臺各自的作用,一起打造成為集思政教育、教育教學、學生服務、心理關懷、就業指導、學生管理、交流互動等功能為一體的互動、開放、共享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覆蓋全院師生,讓三大平臺成為廣大師生愿意上、喜歡看、離不開的網絡平臺。其次,高等院校應該還要注意校內新媒體網絡平臺的運行機制,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將新媒體網絡教育設置得更加標準化、規范化和專業化,設置專門的網絡平臺工作人員對平臺的日常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的監督和把關,主要針對網絡平臺賬號注冊、相關人員發布內容的科學、合理性以及嚴禁黃賭毒、色情淫穢等相關不良內容的發布,對發布的內容加以嚴格的把控。最后,在高等院校建立起良好的網絡平臺后,院方應當注重對該網絡平臺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課堂、社團、活動等方式進行推廣,爭取做到讓校內學子都積極參與進來⑤。
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無論對于高等院校還是社會平臺來說,發布的內容不夠新穎或者沒有吸引力,那么這則內容終將會落到被遺忘的下場。高等院校育人的主要主體是大學生,他們年輕有活力,對新鮮事物的吸引力永遠是那么豐富,所以高校想要更好地網絡育人,就應該從大學生的角度出發,制作、發布更多具有創新性、吸引力、新穎有趣的內容來增加高校網絡平臺的吸引力,以此推進高校網絡育人的效果。與此同時需要值得高校注意的是,在增加發布內容的吸引力時,由于部分高校學子的心智年齡還不夠成熟,對于對自我進行管控、約束的能力不強,很容易受到網絡上一些新穎內容或者其他不良觀念的影響。因此,高等院校還要注重發布內容的積極性和正能量,對學生進行規范、健康教育⑥。
打造一支信念堅定、能力突出、善用互聯網工具能適應互聯網傳播的媒體人才隊伍, 持續提升現有隊伍的素質至關重要。網絡育人名師隊伍是高校進行網絡育人的連接點。因此,高校要通過嚴格的培訓與培養,組建一支由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青年才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等在內的,具有專業的網絡教育知識和高素質的“網絡育人名師隊伍”,他們能運用新媒體網絡的知識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科學的傳授;同時,也要培養一批網絡技術強的專職管理人員,牢牢把握網絡育人的主導權,通過組織和協調,對不同部門、不同專業的人才重新選擇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網絡育人視角,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高校對大學生們的網絡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任務任重道遠。各高校要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客觀分析研判,正視自身在網絡育人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重視對不足之處采取改進措施與預防處置對策,加強校方網絡教育師資隊伍的科學建設和對網絡平臺管理制度的合理建立,助力于學生們的發展。
注釋:
①中國網信網.第4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0- 04- 27)[2020- 04- 28].http://www.cac.gov.cn/2020- 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
②凌宏偉.從預防視域看網絡媒體的特征、作用及影響[J].經濟師,2020,(10):32- 33
③張風娟,袁修軍,郭言杰,陶金濤.網絡時代高校育人工作的研究[J]. 西部皮革,2020,42(02):146
④李芬. 高校網絡文化育人的現狀及路徑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31(S1):50- 53
⑤寇曉晶.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山西青年,2018(14):182
⑥劉義,楊凱.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網絡育人工作困境及路徑分析[J]. 高教學刊,2015(17):234- 235+237
⑦黃向軍,許云燕,周亞傲.高校網絡思政育人路徑創新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7(04):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