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霞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310053)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期著眼于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著力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又一重大戰略,而且也是著眼于解決新時代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大舉措①。鄉村振興的目標集中體現為十九大報告關于鄉村振興的“二十字”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因此,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圍繞“二十字”總要求這一長遠目標,扎實推進鄉村組織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②。要實現涵蓋上述五大振興的鄉村全面振興,當前必須整合、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有效合力。本文將圍繞五大振興,從振興力量整合的視角,就這一個問題做初步探討。
鄉村振興的有效實施必須有相關配套的制度和法律,并能對其進行有機整合,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制度的有效性、權威性,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對此,目前,一是應該對現存的涉及“三農”方面的制度進行梳理、整合,在此基礎上結合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和“三農”的客觀現實制定新的鄉村振興的相關制度。因此,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③。二是為了增強制度的硬約束,應將相關制度的內容法定化,出臺整體的鄉村振興法和針對不同方面的具體法規,這樣利用法律的權威性有效地確保相關制度的落實、貫徹和實施,為鄉村振興提供法律保障。三是為了確保制度的系統性、協調性、邏輯性和貫徹落實,從中央到地方應該成立專門的鄉村振興機構,配備專業人才,負責相關制度的制定、出臺和組織落實。
基層黨組織、村委會等鄉村組織,是黨和國家與廣大農民群眾相聯系的紐帶,更是國家行政力量的延伸,也是農村“善治”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組織力量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鄉村的治理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因此,對鄉村組織力量進行整合,提升其治理水平,是鄉村振興重要的組織保障。為此,當前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因此,要充分發揮好鄉村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完善黨領導“三農”工作的體制機制、創新農村基層治理體制④。完善大學生村官、農村“第一書記”制度,充分發揮鄉賢、威望老人、返鄉人員的作用,培育一批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和鄉村治理領軍人,構筑鄉村治理智庫和平臺;加強村民自治意識和主體意識,引入社會力量,構建多元化治理機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的現代鄉村治理體制⑤,從而實現鄉村有效治理。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基礎和底線,必須對產業力量進行有效整合。由此,應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農村的各種要素資源稟賦轉變成產業優勢⑥,探索最佳路徑和模式促進產業的融合和發展。具體應該做到:一是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充分結合鄉村資源特色和優勢,如要素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農業自然資源、信息資源等,開發多種產業力量,如鄉村旅游觀光休閑產業、“互聯網+”農村電商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等,并采取措施促使鄉村產業力量在整合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逐步形成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共贏格局。二是發展新動能和新興產業,如節約環保產業、生態產業、新能源產業、大文化產業、大健康產業等⑦。三是通過集群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使農業成為最具潛力的產業,使農民成為最令人羨慕的職業,最終實現鄉村的“產業興旺”。
在鄉村振興中應重視人才力量的整合和凝聚。鄉村的人才主要源于兩部分:一是農民自身,二是外來引進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整合鄉村人才資源,實踐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培養更多的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二是探索多種形式的鄉村引才引智方式,促進各類人才流向和留在農村②,特別要高度重視高端農業科技人才的引進。要完善和落實人才激勵機制和相關政策等①。三是引進外來企業家到鄉村投資辦廠等。總之,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鄉風文明不僅可提升農民的精神風貌和文明素養,還可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鄉風文明的塑造需要對鄉村文化力量進行有效整合和提升。目前,應該著手做到:一是加強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機制建設,為鄉村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提供渠道和平臺⑧。二是深入挖掘、保護、傳承優秀的鄉村傳統文化,加強對歷史文化名村和自然風景名村以及名人故居的修繕和保護,并適當引入現代化元素,形成傳統農工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的中國特色現代鄉村文明體系。三是重視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和村規民約的作用。四是發揮文化主管部門在塑造鄉風文明中的主流引導作用,政府購買或者提供更多優秀的文化作品投放于鄉村,特別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旋律的宣傳教育。由此,逐步構筑起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明鄉村。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和環境基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為此,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明確鄉村綠色發展的政策導向,建立綠色發展的激勵機制,倡導并形成綠色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⑨。各地應在充分認識本地區生態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在綜合治理的同時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開發,最終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踐中需要做到:一是強化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的綜合治理,提升綠色農業發展水平。二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加強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的生態功能建設。三是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培育生態環境產業,延長生態鏈、環境鏈、財富鏈,讓鄉村的美麗整潔和生態宜居轉化為生產力④。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堅持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統一領導,分地區、分階段、分層次、協調有序地推進。為此,需要政府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做好頂層設計,逐步制定和完善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規劃及保障制度。同時,激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以有效整合鄉村振興的制度力量、組織力量、產業力量、人才力量、文化力量和生態力量,從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注釋:
①黃祖輝.準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農村經濟,2018,(04):2-12.
②崔紅志.鄉村振興與精準脫貧的進展、問題與實施路徑[J].中國農村經濟,2018,(09):136-144.
③習近平.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J].求是,2019,(11).
④熊小林.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探究農業農村現代化方略[J].中國農村經濟,2018,(01):138-143.
⑤張海鵬,郜亮亮,閆坤.鄉村振興戰略思想的理論淵源、主要創和實現路徑[J].中國農村經濟,2018,(11):2-16.
⑥閆坤.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與實踐路徑[J].中國社會科學,2018,(09):49-59.
⑦敖麗紅,徐建軍.新時代鄉村振興與城郊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中國農村經濟,2018,(10):136-142.
⑧張軍.鄉村價值定位與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農村經濟,2018,(01):138-143.
⑨唐忠,陳衛平.深化農村改革,推動鄉村振興[J].中國農村經濟,2019,(02):13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