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躍 汪 娜
(1.山東省濟寧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2.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蔬菜服務中心)
在港口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種產業之間都不是彼此孤立的,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各種產業產業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各種產業聯系起來,就形成了相互關聯的鏈條,就著就是經濟產業鏈。經濟產業鏈在港口經濟發展中個具有重要的意義。產業鏈結構合理,能有效保證港口經濟的穩定發展,并能使各產業不斷完善和升級,從而有效促進港口經濟的健康發展。不過,在現實中,港口經濟的產業鏈有的還不夠合理,存在一些問題,這樣就影響了港口經濟的良性發展。因此,全面優化港口產業鏈, 是港口經濟快速發展的內在需求。
主導產業的前向、后向 以及側向等各個環節,都體現著產業鏈的作用。產業生產鏈中就包含了拉長原料生產環節、 加工環節以及銷售環節。其中,原料生產環節就是指原料的科學選擇,新的技術的應用等,目的就是在產品生產中,不斷提升產品的質量,為產品質量的全面升級打好基礎。 加工環節,就是指通過系列加工,包括淺加工、深加工、精加工等途徑,使產品得到升級,從而實現增值的目的。在市場發展中,必須借助一定的手段來實現產品向價值的轉換,這就涉及到了產業的銷售環節。產業鏈具有延伸性的特點,所以主導產業一旦確定,這幾個環節都需要產業鏈來進行拉長。
隨著國家對各地港口功能等多方面的優化,使港口的建設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借助系列整合使各區域之間的聯合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外,涉及港口的各個部門,也結合當地的經濟現狀和實際情況,采取了適合本地實際的管理方式,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以及進出口貿易領域中,物流運輸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改善。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的港口經濟產業鏈在發展中也得到不斷完善,同時對外開放水 平也有了較大提升。不僅如此,部分地區港口發展速度甚至超過了世界范圍內的發達國家。這些為我國與其他國家順利合作,使港口經濟實現全球化,提供了發展條件,也為我國未來的貿易合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的繁榮,碼頭是港口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項目,所以大多投資者選擇了碼頭建設的投資。如今市場經濟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各地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碼頭經濟也帶來很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港口資源配置不合理,產生資源過剩。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今,供應鏈也向全球化合作發展。物資流通提高了港口物流業的資金密集度,港口經濟面臨如何節約成本的問題。國內的港口注重競爭,但卻忽視了與其他港口的必要的合作。協同合作是當前港口經濟產業鏈中重要內容,合作精神缺乏,會使一部分港口在與國外船舶公司談判時處于不利的被動地位,使運營成本增高。
我國的港口產業存在重復建設現象,多以大型集裝箱港口為主,產業鏈短,經營業務比較單一,分工不夠細。港口的整體功能性不夠,服務建設水平也比較低下,未能形成細致的專業服務功能體制,影響了港口經濟的縱深發展。
我國港口運輸主要依靠公路和內河航運,與國外相比落后許多,國外依靠技術革新已基本實現海鐵聯運,運輸能力大大增強。我國港口這方面做的不夠是因為資金和技術投入都不足,相應的管理水平也跟不上節奏,從而現在了港口的發展,同時也制約了內地經濟的發展。
港口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港口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與法律支持。政府應有前瞻性的眼光,為港口的發展掃除障礙。需要對市場需求進行科學、準確的預測,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為港口的建設提供相應的政策引導和支持。 完善法制環境,讓港口發展有章可循,有法律來保護,讓港口管理更加科學規范。
港口是供應鏈的主要基地,其本身的條件得天獨厚。港口的發展也離不開腹地經濟圈的聯動,港口要不斷優化和實現產業鏈的優化和資源配置,讓更多的產業產業參與其中,細化經濟分工,從而實現節約資源,降低成本,也能更好地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港口的發展離不開先進技術的支持,國家要有政策扶持,對技術革新要鼓勵,多渠道拓寬融資。物流是港口產業鏈的核心,物流的基礎就是港口碼頭,鐵路的基礎樞紐設施的建設,提升物流的速度,是整個產業運營的基礎保障。國家應加大在技術資金上的投入,加強港鐵聯運,健全航運類型,提高運輸能力。
港口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從基礎的港口碼頭建設,船舶制造到物流運輸,再到下游的延伸服務,都需要有雄厚的資金來支持。港口的規模決定了港口金融的規模,只有港口經濟發展了,港口金融才能發展。港口經濟的發展伴隨著不同的金融服務需求,港口金融應針對港口經濟的特點研發滿足市場需求的一系列金融服務方案,包括融資、結算、保值等個性化服務。其不僅服務于產業鏈上的核心大企業,還有眾多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因此港口金融潛力巨大。銀行通過與港口產業鏈的企業合作,不僅為解決企業融資提供解決方案,助力企業發展,也為自身爭取到穩定的客戶群,培育了新的業務增長點,實現銀企雙贏。同時,政府應對港口經濟產業鏈進行支持,通過支持引進國際先進金融物流產業機構,創新金融服務,為港口產業建設提供更加高效優質的服務。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形勢下,國際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想在國際市場立足必須有足夠的經濟技術實力。國際市場競爭比拼的不僅是質量,還有效率和優質的服務。企業想獲得經濟效益,就要從技術說超過對手,服務上強于對手,關注客戶的需求。港口企業要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創新思路,改革經營方式和理念,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提升全體員工的整體文化素質,拓寬路子,淘汰舊產能,發展新產業,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發展現代航運業,與時俱進,要把港口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使港口經濟長久發展。
目前,我國港口的發展正面臨一個全新的大環境,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港口由過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外轉移,有些通過港鐵聯運,江海聯運轉移到內陸;有些轉移到了境外,如東南亞、非洲、俄羅斯等地。我國的總體產業結構也產生了變化,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升級,新舊能源轉換,經濟運行效率更高了,對物流領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快,更便捷的運輸方式。這些就需要港口的管理模式要更高效,通關率更快捷。
這些新要求也蘊含著許多新的機遇。為降低成本,全球海運朝大型化發展,油輪、集裝箱以及干散貨船越造越大,為適應全球船舶運輸大型化,泊位往大型化、深水化方面發展,對港口航道、碼頭、堆場、港口機械等設施要求更高,誰能滿足新需要誰就能在市場上占領先機。近年來的“一帶一路”區域合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給港口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企業需要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結合自身實際,系統深入了解如何對接國家的戰略目標,采取有力措施,推進企業轉型發展。在整個港口產業鏈中,以港口為依托,發展與物流相適合的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大。港口經濟不再是單一的物流,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孤軍奮戰,獨善其身。港口經濟要發展就要實行集群化、智能化、產業化的發展方向。
港口行業是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部分。我國對港口行業高度重視,港口還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巨大,已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當前國家重視區域發展、鼓勵重組,港口資源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率是大勢所趨。以港口為依托,發展整個港口經濟產業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推進中國港口走向世界,實現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