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慧杰
(赤峰市匯豐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自2009年后,隨著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和擔保行業法律法規的完善,融資性擔保公司以其特有的功能,解決了很多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據調查,中小企業的貸款頻率遠遠高出大型企業,并呈現資金需求急,貸款金額少的特點。融資性擔保公司主要從事各種擔保工作;中小企業是主要的客戶來源。但是因其經營業務的復雜性,管理風險種類較多,擔保公司需建立健全規章體制,才能實現擔保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從事擔保行業的企業越來越多,但由于我國擔保行業中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和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由于缺乏統一的準入標準和業務規范,使得融資擔保行業頻繁出現無序,出現很多惡性擔保事件,對企業造成很大影響。例如,在開展融資性擔保業務的過程中,由于沒有統一行業標準的約束。導致操作業務隨意,出現巨大的經營風險。部分公司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卻沒有進行嚴格的崗位分離,也會導致風險的增大。更有甚者部分擔保公司為了營造出企業發展良好的假象進行違規操作。這些都是風險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導致的。
相關數據顯示,融資性擔保公司的風險管理人員一般來自銀行、律師事務所和會計等相關行業。銀行員工有著豐富的財務知識,但是缺乏財務管理的知識;律師事務所的從業人員法律功底扎實,但是對于融資性擔保業務的財會環境缺乏足夠深入的了解。會計行業從業人員會計專業知識豐富,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企業財務狀況,但是缺乏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全面分析。導致風險管理人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很多擔保公司在進行融資性擔保業務時,經常照搬其他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模式,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導致風險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實施。影響公司的可持續性發展。
當擔保公司在進行擔保業務時,主要面臨的風險因素有以下兩點。
第一是金融機構風險。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還不成熟,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擔保公司與銀行合作缺乏內生動力 ,雙方權責關系不對等。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業務非常謹慎,中小企業辦理信貸業務很困難,導致融資性擔保公司經營風險提高。
第二是法律法規風險。擔保業務涉及到眾多的責任主體。例如:擔保人與債權人之間有擔保關系,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有借貸關系等,如果在擔保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擔保流程操作會導致相應的法律風險提高。同時,融資性擔保業務涉及的法律合同條款較多,包括貸款、擔保、質押等方面。受到財務信息共享度較低的影響,這些合同條款也容易引發相應的法律條款風險。
為了更好地來進行風險管理,擔保公司還必須完善自身的風險管理機制,通過對業務的細分和流程化管理等手段進行風險管理。這是擔保公司進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判斷一個擔保公司運營情況是否良好的標準。擔保公司可以按照風險管理的不同特點進行精確分工,負責公司業務發展、風險評估、業務審查、財務管理、法律事務、證件管理和文件管理等工作。各部門建立分權制衡機制,健全監督制衡,將擔保業務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分化到不同的職能;擔保公司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建立起科學的決策體制,成立集體決策和個人分工,權責落實共同組成的決策機構,以保證保前調查、項目審批決策、保后監管、代償追償等程序的制定和落實。
融資性擔保公司能夠使銀行和中小企業更好的合作,自身也能從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擔保公司應該對風險管理深入了解,“四查”法是擔保公司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即保前盡職調查,保中審查,保后跟蹤維護,保終到期處理;針對擔保業務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風險控制,將擔保業務中遇到的各種風險分化到各職能部門。
第一階段:保前盡職調查。一是要調查擔保申請人,對擔保申請人進行評估;審查擔保申請人的相關復印資料,實時考察擔保申請人,運用相關的資料,分析其財務狀況。二是對保證人進行調查,對其資料進行評估,檢查其是否有保證能力;三是對抵、質押物進行評估,審查物品的所有權,現場查看抵、質押物,評估抵、質押物的價值,并確定其價值,保證擔保貸款能夠合理正確的發放。
第二階段:保中審查。一是擔保申請人的相關手續是否齊全,有無違法亂紀行為,保證擔保行為合規合法。二是審核擔保申請人擔保所需的相關文件的有效期限,確保擔保行為在有效期內。三是公司有無重大事項發生,例如公司名稱變更和經營方式發生改變等事項。擔保申請者的法定代表人的真實性,法定代表人簽訂的文書是否具有法律效應以及有效期止,企業產權有無爭議,擔保申請人是否有違法亂紀行為,確保其能夠正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階段:保后跟蹤維護。擔保公司的業務人員在貸款發放后關注款項的使用情況,檢查貸款是否按要求使用,盤點存貨,以及資金的回籠情況;企業有沒有影響款項收回的行為。如果被擔保公司出現名稱更改和從事行業內容發生變更,應及時向風險管理部門進行信息傳達,并對擔保公司的重大風險進行風險提示。
第四階段:保終到期處理。若擔保貸款如約歸還,擔保責任自動解除,擔保業務結束;否則擔保公司應履行代還責任,并實施追償,最后結束擔保。
信用資源是融資性擔保公司發展的重要資源,擔保公司通過創新,用更多方式方法收集信用資源,使擔保公司的業務得以拓展,信用價值得以提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且擁有更多的資源就有了優化資源的空間,擔保公司就有了更好的選擇余地,這不僅分散和降低了風險,還會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第一、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擔保公司能夠開拓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業務,為其帶來存款,拓展貸款業務,分擔風險;這對于銀行,擔保公司和中小企業具有乘數效應。
第二、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增強風險管理能力。健全風險補償機制可以在發生代償損失時進行自我救助,降低擔保公司的擔保風險,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第三、建立信用體系,優化經濟環境。信用和法治是市場的兩大支點,加強信用體制建立可以有效維護市場運營。
總而言之,擔保行業擔保的就是風險,風險對擔保公司而言就是永恒的主題。針對目前金融信用環境,擔保公司要想持續發展,風險管理是其從事經營活動的主要任務。在開展擔保業務過程中,要采取正確的風險管理對策,遵紀守法,建立起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積極創新,切實做好風險控制工作,將風險控制在能夠抑制的范圍,保證擔保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