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江蘇省鹽城市明達高級中學,江蘇鹽城 224002)
隨著當代社會發展日益迅速,我國在各方面都得到完善與增強,包括法律教育都慢慢趨于完善。這在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得到很好的體現。中學生正處在性格與思想沒有正式定型的階段,對于道德與法律的認知還不是很完善,所以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認識并遵守我國法律,面對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能夠正確分辨出來,并不受不良誘惑的干擾,提高自身的法律道德素養,成為愛國、文明、遵紀守法的好公民[1]。因此,在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學方面,教師一定要合理制訂教學方案,正確引導學生學習,為學生將來的政治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很多中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枯燥,學起來比較困難,一提起來就非常頭疼。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用對教學方式,在授課過程中只是將教材內容講授給了學生,從而導致學生學起來沒有興趣,且覺得枯燥、困難[2]。所以教師要優化教學模式,將教材知識換一種更輕松有趣的形式,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不斷提升思維品質,從而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產生興趣,提高自身法治道德素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教師減輕課堂教學壓力,更好地奠定今后政治學習的基礎。這對教師打造高效課堂、完成教學目標,也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教師在教授“民主與法治—追求民主價值—生活在民主國家”一課時,結合課本上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改變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反客為主”,自發地去學習相關知識。可以在教學一開始對學生進行關于“民主生活”的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生活中常見的能夠體現民主的地方有哪些嗎?”“我們生活在一個強大的民主國家,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為什么要建立民主國家?”……一系列貼合生活實際的問題,在引發學生思考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大腦思考能力與對法律知識的好奇心,更有利于教師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與政治基礎。在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并作出回答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翻開課本,共同尋找答案。這個過程不僅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
在教學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既要帶領學生學習課本知識,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又要提高學生的法律認知能力和政治素養,讓學生對國家基礎法律的認知程度不再僅僅停留在淺顯的表面,而是對其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掌握。中學生的思想與性格正處在發育不完全的階段,培養并提高其建立良好的法治認識與道德素養,對于中學生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青少年只有身體茁壯成長,心理健康成長,繼承并發展中華傳統美德,才能更好地擁護祖國、報效祖國。所以教師在教授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
例如,教師在教授“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一課時,結合學生上課情況與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優化教學形式,探索出更適合學生鞏固法律知識的教學模式,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思維水平、法律認知能力與政治素養。小組式法律知識競賽便是一種很好的課堂教學模式。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與集體榮譽感。教師可以將班上學生平均分成多個小組,然后將提前準備好的與法律或道德知識有關的問題分發給學生,讓各小組進行公平公開的競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答題情況,并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有一個了解,更有助于進行接下來的教學設計。競賽完成后,教師要對答題速度最快、回答最好的小組予以表揚與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當代中學生在體會到國家乃至世界的飛速發展后,難免會遺忘祖國本身沉淀數千年的傳統文化。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經歷上千年的歲月洗禮,自身便沉淀出一種代表國家氣質的文化。繼承與發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便成為當代青少年的重任,培養學生認識、繼承與發展傳統文化便成為教師的重任。在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與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培養自身的高階思維品質,對于繼承與發揚我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這對提高中學生的文化品質和政治素養有很大的幫助,也更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授“文明與家園—守望精神家園—延續文化血脈”一課時,通過正確積極的引導,帶領學生感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震撼與迷人之處,從而激發學生對文化的興趣,培養文化素養。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布置查閱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信息與故事,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中學生大多對互聯網運用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查詢方面肯定得心應手,基本上不需要教師或者家長的幫助。相信在學生進行自主查閱的過程中,一定會被照片及故事里的中國傳統文化所吸引,并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更有助于減輕教師的授課壓力,幫助教師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與政治基礎,完成教學目標。
中學生作為國家的希望與未來,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個體,而是美好未來中的一顆顆星星,美好而又明亮。因此,培養中學生良好的法治與道德素養,提高其政治基礎,為學生將來的政治學習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石,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走下去,成為各位道德與法治授課教師必須完成的首要教學目標。教師需要不斷總結課堂教學中積累的經驗與教訓,時刻觀察并了解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知識掌握、靈活運用程度,改進優化適合中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與教材解析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法治與道德素養以及良好的政治基礎,幫助中學生在未來學習的漫長道路上能夠走得更輕松、更穩定,在不遠的將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