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金艷 劉中華 河北師范大學
何家英在工筆人物畫的寫實性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將西方的寫實性繪畫與中國工筆人物畫進行了很好的融合。西方寫實繪畫的傳入,改變了現代人的審美,也對中國工筆人物畫產生了一定的沖擊,要求中國工筆人物畫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才能重新走向繁榮。何家英的繪畫作品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產生,這源于這位優秀的繪畫大家審時度勢,對東西方繪畫取舍有度,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敢于吸收外來文化,做到了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何家英的繪畫作品《酸葡萄》是其工筆人物畫中一幅優秀的代表作(見圖1)。首先,在空間構圖上,他將中國畫的散點透視與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有機結合,在畫面空間關系的處理上雖然依舊沿用中國傳統的“計白當黑”,但是不再是畫面留出大片空白,而是展現經過暈染形成的朦朧空間,其與地面的青灰色巧妙結合,既表現出西方繪畫的前后空間感,又表現出中國畫的空靈。畫面構圖豐滿,橫線的葡萄架加之橫向爬行的葡萄藤,這種平行于地面的構成形態增強了畫面的平衡感;同時,主體人物多采用站立的姿態,加之由地面向上攀爬的葡萄藤,這種豎向的構圖增強了畫面的穩重感。這種畫面的橫豎組合是一種搭建矛盾又化解矛盾的過程,使畫面看起來復雜又簡潔。

圖1
其次,在人物造型上,《酸葡萄》中的人物造型不再是傳統的意象造型,而是融入了西方素描的寫實性造型。工筆人物畫中的人物造型會受到時代審美的影響,如魏晉時期崇尚清新秀骨,南朝人物畫家陸探微所繪人物均是秀骨清像;唐朝以胖為美,周昉創作了《簪花仕女圖》,所繪人物豐腴華貴;現代人物畫注重寫實,所以現代畫家所繪人物更加注重表現人物自身的特點,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表達。在創作《酸葡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時,何家英吸取了西方繪畫寫生的方式,注重人物比例關系的同時,又融入了西方繪畫的立體感,但取舍有度,在注重立體感的同時,也沒有丟棄傳統中國畫的平面裝飾美。人物的面部、身體肢節具有微弱的立體感,服飾及花紋裝飾更加注重平面的表現,服飾的平面簡化是對人物主體的退讓,通過對比營造畫面質感。人物造型表現了當代社會都市女性的知性美。
再次,在線條藝術表現上,何家英根據畫面物象質感的不同,運用了不同的線條,大致可以分為人物肌膚的線條、服飾的線條、葡萄藤的線條、葡萄葉和葡萄的線條,以及葡萄架的線條。在線條的選取上,他注重質感表現。《酸葡萄》的核心人物是一位手拿葡萄、目視前方的女性,在對這位女性人物的線條塑造上,首先人物的面部線條是纖細而具有彈性的,這是因為畫家將釘頭鼠尾描進行了簡化,通過舍棄釘頭與鼠尾的強烈對比,將線條細弱化用以表現女性肌膚的柔嫩;而在服飾表現上,畫家卻將釘頭鼠尾描的線條表現得干脆利落,從而體現出衣服褶皺的質感。同樣是釘頭鼠尾描的畫法,線條細微的變化便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尤其是線條組合的對比,在畫面中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人物頭發的線條是虛入虛出,粗細較為均勻,體現出女性頭發的柔順質感。在線條穿插上,畫家通過遮擋避讓來表現畫面前后空間狀態,墨線用色上也有輕重之分。而歸屬于環境的葡萄藤與葡萄架,在用線上也有明顯的特點。葡萄藤的用線干澀有力,線條的穿插、連斷關系運用也比較豐富,從而將葡萄藤枯澀、迥勁的味道表現出來。葡萄葉的用線是依據形態來表現的,線條多為短線,將葉子的輪廓勾勒得精細。葡萄與葡萄架幾乎都采用了鐵線描,線條粗細均勻,挺勁有力,將葡萄飽滿的狀態和葡萄架的規整化狀態體現了出來。
最后,在色彩運用上,何家英采用傳統的設色方式,層層積染。畫面整體色彩清新有活力,暖黃色的背景加上大面積代表生氣的綠色,點綴上人物服飾的幾抹彩色,使得畫面古樸又雅致。人物膚色與背景色為近似色,增添了畫面氛圍的朦朧感,色彩多為高級灰色,使得畫面穩重又雅致。何家英所運用的色彩是厚積薄發的,薄薄的色彩經過多次的渲染,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既保證了整張作品的通透性,又賦予了作品典雅古樸與厚重之態,色彩間協調統一,相互映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