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明仁到德仁:天皇緣何強調其象征性

2020-03-02 03:09:00劉江永林心怡
太平洋學報 2020年1期

劉江永 林心怡

(1.清華大學,北京 100084)

2019年5月1日,日本新天皇德仁宣布即位并宣誓:“根據憲法,盡到作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整體象征的責任和義務。”(1)天皇陛下のお言葉(全文)、『朝日新聞』,2019年5月2日,第1版。同年10月22日,德仁天皇的即位典禮在東京隆重舉行,德仁天皇再度重申這一立場,突出強調堅守天皇“象征”地位。早在30年前,明仁天皇于1989年即位之日起就宣誓,將與日本國民共同維護《日本國憲法》,完成作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整體象征的工作。30年來他始終堅持遵循這一誓言。2019年2月24日,明仁天皇就生前退位發表簡短講話又五次提及“象征”一詞。同年4月30日,明仁天皇退位時最后一次講話仍念念不忘對國民接受自己作為“象征”而表示衷心感謝。

從明仁上皇到德仁天皇,緣何反復強調《日本國憲法》所規定的天皇作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征地位?作為“象征”而不掌實權的天皇在日本政治方面具有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的背后是否與明仁天皇決定生前退位的動因有關?本文擬就上述問題從以下三個維度做一探討。

一、歷史維度:日本天皇制的變遷

明仁天皇在2016年8月8日發表有關生前退位的電視講話中8次提到“象征”一詞,即日本天皇作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征,兩次提及日本憲法。他說:“根據憲法,天皇沒有參與國政之權能。這種情況下,此次在重新回顧我國漫長的天皇歷史的同時,衷心祈愿今后無論何時皇室都能與國民同在、攜手共筑這個國家的未來,以及象征天皇的公務永遠不會中斷、穩定持續下去,我在此講述了自身的想法,懇切希望能夠得到國民的理解。”(2)“日本天皇宣布退位意向日媒公布講話全文”,中國“騰訊網”視頻,2016年8月8日,https://v.qq.com/x/cover/qywgbjh1gny3pbs/n0319ncquza,訪問時間:2019年7月10日。要理解這一“明仁談話”的真諦,確有必要回顧以下漫長的日本天皇歷史,并從中體會明仁上皇的內心世界。

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形成與發展,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天皇”的稱號來源于中國的皇帝和“天子”,而與“天子”一同傳入日本的還有中國儒學中的天子思想。(3)沈才彬:“日本天皇與中國皇帝的比較研究——以‘天子思想’為中心”,《日本學刊》,1992年第2期,第116-117頁。中國儒家傳統思想認為天子受命于天,且有德者為君,當天子失德后,失去民心、違背天命的天子將被新的得天命者所取代。合法的政權更替形式不僅有堯、舜的禪讓,還有湯、武的易姓革命。但是,日本并未全盤接受中國的這套思想體系,而是摒棄了其中易姓革命的部分,形成了“君權神授”的天子思想。日本神話中天皇是天照大神(4)天照大神是日本神話中的太陽女神,是神道教的最高神,高天原(諸神所居之處)的統治者。的化身,天皇統治即是神的旨意。

據公元8世紀成書日本最早的古代文獻《古事記》《日本書紀》記載,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國即位,但這只是神話傳說。從第二代綏靖天皇到第九代開化天皇,并無政績或事實記載,日本史稱“欠史八代”。日本有人提出,真實存在的天皇是從第十代崇神天皇開始的(5)[日]高橋伸幸編『天皇125代皇位継承と生前退位の歴史』、廣済堂出版,2017年。,但也找不到確實的根據。據《古事記》記載的崇神天皇生卒年份,他居然活了168歲,顯然是杜撰的。歷史上日本的一些所謂“天皇”,實際上是根據當時統治日本局部地區的國王或“大王”虛構而成的。

從有確切記載的推古天皇(公元554—628年)起,日本天皇制經歷了若干不同的歷史時期,在大多數情況下天皇并不掌握實權或直接主政,而只是一種象征性的君主。為敘述方便,本文將日本天皇制概括為四個完全不同的時期:一是古代天皇制形成與興盛的時期;二是日本中世天皇開始衰落而幕府掌權時期;三是明治帝國憲政下集權天皇制時期;四是戰后憲政下象征天皇制時期。伴隨這四個不同的時期,中日關系也發生了根本性的不同變化。這些變化的原因有時來自中國的改朝換代與興衰更替,從而形成中日關系歷史舞臺上一幕幕場景與過程,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中日兩國后人了解并汲取。

1.1 日本古代天皇制形成于飛鳥時代(593—710年)至天皇制鼎盛的奈良時代(710—794年),中國處在隋唐時期,兩國友好交往頻繁

這一時期,日本第一位女皇推古天皇在位,其侄子圣德太子攝政。公元608年9月,圣德太子第二次派出遣隋使小野妹子到中國,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上寫道“東天皇敬白西皇帝”。這是日本首次正式對外使用天皇稱呼。日本通過645年的“大化改新”建立起古代天皇制和以天皇為中心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國名從倭國改稱日本,首次使用的年號“大化”取自中國《易經》中的“大化流衍,生生不息”。其后,截至2019年“令和”年號之前的“平成”年號,日本的年號皆出自中國的典籍,說明日本歷代統治者都推崇中國古典文化。

公元663年,日本為支援朝鮮半島的百濟征討新羅而在白村江(今韓國西南部的錦江),與唐朝馳援新羅的戰船發生海戰,并遭到慘敗。其后,約900年日本未敢再進犯朝鮮半島。在古代天皇制繁盛的奈良時代,日本以中國唐朝集權國家為典范,鞏固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遷都奈良。當時的圣武天皇(701—756年)、光明皇后酷愛佛教、儒學、唐詩,向中國派出許多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日本皇族成員大都能作漢詩。日本的《萬葉集》也成書于這一時期。中日友好交往達到歷史鼎盛時期。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鑒真、空海等傳頌至今的友好佳話都發生在這一歷史時期,絕非偶然。

1.2 自公元887年起古代天皇制走向衰落,天皇實權旁落到重臣武家手中,中日關系不睦

其后,日本從模仿唐朝的律令政治轉向武家政治。藤原家族通過聯姻控制他們擁立的弱智或幼小的天皇,主掌朝政,遷都平安(京都)。此后,中國唐朝末年及宋朝兵荒馬亂。這一時期,日本不僅同中國斷絕了官方往來,對民間往來有所限制,禁止商船到中國。

公元1185年日本進入鐮倉時代,即所謂的中世。幕府在鐮倉建立起統治,而天皇則被架空。1271年元朝建立后,元朝始祖忽必烈立即于1274年、1281年兩次發兵,企圖入侵日本,均因遭遇臺風而慘敗。日本史稱“蒙古來襲”或“元寇來襲”。日本稱之為“神風”,從此日本人開始相信日本是“神之國”。

鐮倉幕府滅亡后,1336年日本分裂為南北朝時代,與中國交往仍不正常。其后,日本進入室町幕府時代(1392—1573年),皇室衰敗,內戰不斷,日本史稱“戰國時代”。這一時期因倭寇不斷騷擾中國沿海,明朝政府嚴厲實行海禁政策,寸板不得下海。直到足利義滿統一日本后,與明朝修好,應允清繳倭寇海盜,明成祖才開始同意中日開展“勘合貿易”。1404年至1547年,日本派共出17次勘合船隊。

1590年豐臣秀吉統一全日本,立即于1592、1596年兩度率軍侵朝,兵敗病故。其后,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建立起幕府,開始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天皇成為擺設。1609年薩摩藩入侵琉球國,拉開了日本向南武力擴張的帷幕,埋下了中日對立的隱患。中日之間雖經歷了戰爭,但總體和平,民間保持交往。

1.3 日本明治維新后,在帝國憲法下形成近代天皇制與軍國主義統治,中國深受其害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徹底推翻封建幕府統治,實行所謂“王政復古”“大政奉還”,確立了以睦仁天皇為中心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逐步走上“脫亞入歐”的帝國主義道路。1890年11月生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規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之……天皇是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天皇統帥陸海軍。”與此同時,日本還通過《皇室典范》《軍人敕諭》《教育敕語》等,從體制、軍隊到全體國民建立起一整套天皇集權統治。當時日本建立的所謂“國體”,即規定天皇統治日本的國家體制。從明治天皇到昭和天皇,日本天皇曾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并被日本軍部所充分利用。日本從1874年5月首次入侵中國臺灣府到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幾乎每10年就發動或參與一場對外戰爭,而這些戰爭大都是在天皇主持的御前會議做出的決定。日本軍國主義不斷發動對外侵略擴張,中日關系陷入歷史上最為災難深重的時期。

與古代天皇制相比,這一時期相對較短,大約只有七十多年,經歷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天皇,教訓極為深刻。二戰后,在美國主導下的東京審判對日本甲級戰犯進行了爭議的審判,但對日本天皇及皇室成員則未追究戰爭責任。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對日本皇族在對外侵略戰爭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清楚,那場戰爭似乎只是昭和裕仁天皇與日本軍部相互利用的過程。實際上,近代天皇制的特點之一是,從明治時代起日本不僅建立了三代天皇的絕對統治,而且皇族男丁必須參軍,其中大多成為日軍將領或軍國主義的骨干。他們有些坐鎮幕后指揮,有的親自率軍侵略中國(參見表1)。直到二戰尾聲,三笠宮崇仁親王等極少數皇族成員才良心發現,轉向反戰與歷史懺悔。

表1 日本明治時期至昭和前期皇族的軍人和戰爭經歷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鷹見久太郎編『皇族畫報』①等資料整理

明治天皇作為統領海陸軍的大元帥,曾于明治6年(1873年)頒布“皇族海陸從軍令”,確立了“皇族男子一律當從軍”的方針。(6)[日]鷹見久太郎編『皇族畫報』、東京社、明治45.4 (1912年4月)國會図書館オンラインへのリンク)000000435368DOI10.11501/780703。② [日]神立尚紀:「皇族男子はすべからく軍人たるべし」、2019年12月27日、『現代ビジネス』https://headlines.yahoo.co.jp/article?a=20191227-00069452-gendaibiz-soci&p=1,訪問時間:2019年12月28日。此后至1945年,日本皇族有11個“宮家”出現皇軍將領,也有不少皇族及華族的年輕軍人在太平洋戰爭中戰死。二戰后,在駐日盟軍總部指令下,1945年11月,這11個“宮家”脫離皇籍,成為平民,被稱為“舊皇族”。其中包括,海軍少佐山階宮武彥王、海軍中佐賀陽宮恒憲王、陸軍大尉賀陽宮邦壽王、海軍中將久邇宮朝融王、元帥梨本宮守正王、陸軍大將朝香宮鳩彥王、陸軍中佐朝香宮孚彥王、首相東久邇宮稔彥王、陸軍中佐竹田宮恒德王、北白川宮道久王、陸軍少將閑院宮純仁王。此外,脫離日本皇族的還有一個韓國血統的所謂昌德宮李王。他是日本1910年吞并朝鮮半島后,韓國的最后一個皇太子李垠(1897—1970年)。李垠10歲時就被帶到日本接受同化教育,成人后娶日本皇族梨本宮方子為妻,并晉升為日本陸軍中將,曾于1931年率軍入侵中國東北。

在明治憲法下,日本最終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之一及原子彈轟炸的國家,日本民族瀕臨毀滅的邊緣。1945年8月15日,昭和裕仁天皇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終戰投降。日本明治憲法下的天皇制就此瓦解。2009年1月,明仁天皇即位20周年之際曾表示:“昭和時代60余年來帶給我們各種各樣的教訓,只有充分熟知過去的歷史事實,才能應對未來。這一點至關重要。”(7)[日]河西秀哉『明仁天皇と戦後日本』,洋泉社、2016年、171頁。

1.4 在戰后《日本國憲法》框架內的象征性天皇制與日本的和平發展,中日關系恢復正常

二戰后日本天皇制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天皇作為虛位元首而不再掌握實權。1947年5月3日生效的《日本國憲法》規定,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征,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征。其地位由主權所在的全體國民的意志為依據,從而從法律上否定了“君權神授”的傳統觀念。天皇有關國事的一切行為,必須有內閣的建議和承認,由內閣負其責任。戰后的《日本國憲法》不僅在客觀上挽救了因侵略戰爭慘敗而瀕臨崩潰的天皇制,而且使日本極右勢力企圖再度利用天皇制復活軍國主義成為幻想和泡影。日本象征性天皇制延續至今,日本走和平發展道路,中日兩國迎來和平共處的新時期。

二戰后,日本天皇都堅持遵循《日本國憲法》并反省侵略歷史。正是在這一基礎上,日本天皇才同中國領導人實現了直接接觸和相互訪問,兩國關系進入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共處、平等交往的友好期。可以說,新中國同日本皇室交往的原點是日本戰后在《日本國憲法》下走和平發展道路和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這與二戰后日本天皇的地位、性質、權能及活動的變化密切相關。

《日本國憲法》的核心內容是憲法第一條關于天皇作為國家及國民“象征”的定位,以及憲法第九條關于放棄戰爭的規定。正是由于憲法這兩條規定,戰后日本才徹底改變了戰前和戰時的國家政體,否定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天皇制,確保日本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客觀上也使日本皇室浴火重生而得以延續。

早在明仁上皇還是皇太子的時候,曾于1984年4月6日明確表示:“日本皇室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掌握政局的時期極為短暫是其重要特征。我認為,在外國也無此先例。位居脫離政治的立場之上,時常將國民疾苦縈繞于懷,這些歷代天皇的事跡,正是表達‘象征’這一詞語最為貼切的狀態。我認為作為日本天皇的理想狀態也理應如此。”(8)[日]河西秀哉『明仁天皇と戦後日本』,洋泉社、2016年、第134、135頁。

關于這一點,包括主張修憲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晚年也承認,當年圍繞制定憲法,“天皇制與放棄戰爭問題是特別大的爭論焦點……作為天皇的定位,象征這一立場是比較巧妙的想法……是苦心之作。”(9)[日]中曾根康弘:『中曽根康弘が語る戦後日本外交』、新潮社、2012年10月25日発行、第68頁。2000年,中曾根康弘(2019年11月29日去世)在《21世紀日本的國家戰略》一書中進一步明確指出:“所謂天皇制,在源自祭政合一的古代社會,天皇是傳統、文化方面權威的保持者,而實際統治者是將軍,將軍一直是由天皇任命的,即一直維持著權威與權力明確分離的政治形態。因此,天皇作為權威的象征被神圣化,由于處于權力斗爭以外的存在而維系了萬世一系的永續性。因此,日本與外國相比,內亂與革命較少,民族統合得以維持。

但是,明治維新引進了普魯士憲法,作為絕對王政的天皇則同時掌握了權力和權威這兩個方面,總之是握住了軍刀。佩戴軍刀的天皇被美國為中心的盟軍所打倒,在新憲法下天皇重回傳統的權威、國民整體象征的立場。政治形態變為總理大臣成為事實上的領導人,統治權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三權既合作又分立,一起實行。于是,放下軍刀的天皇如今卻拿起了顯微鏡。我認為這是很明智的選擇。(10)[日]中曾根康弘:『二十一世紀日本の國家戦略』、PHP研究所、2000年、66頁。

中曾根表示,關于天皇的應有狀態,照樣保持象征天皇就可以,沒必要修改憲法第一條(天皇地位、國民主權),但對外國還是明確天皇是代表日本的元首較為合適,應該明文寫明。(11)同③,第170-171頁。由此可見,天皇制的性質和應有狀態,是日本在思考21世紀國家戰略時優先考慮的歷史教訓與國家基本問題。明仁上皇對此了然于心。明仁上皇和美智子上皇后對奈良時代日本皇室同中國的友好交往十分眷戀,對近代天皇制被軍部利用對日本及亞洲鄰國造成傷害有深刻反省,所以在位期間,對戰后和平憲法下天皇作為日本國與日本國民象征,即日本國虛位元首的地位始終著力堅守。同時,誠懇地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元首開展符合日本憲法和國際禮儀的交往。

二、制度維度:二戰后日本天皇制的變與不變

戰后初期,日本實行了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軍國主義,其重要標志之一是對明治帝國憲法下形成的日本天皇制進行了徹底改造。

2.1 明治帝國憲法下的近代天皇制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象征之一

一方面,日本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加速轉型,國力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封建世襲的天皇制則被神化到極端,成為軍部借以凝聚國力民心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政治“魔咒”。歷史上,在明治維新后演變為舉國一致的國家神道信仰和軍國主義皇國史觀。在明治帝國憲法下,日本人曾認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代,萬世一系,神圣不可侵犯;日本是“神之國”,自己是太陽神的子民,必須無條件地效忠天皇;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為天皇盡忠可以魂歸靖國神社,成為天皇參拜的英靈。一些士兵還相互發誓“死為護國鬼,靖國神社再相見”。(12)[日]山中恒『靖國神社問題』、株式會社小學館、2003年8月、第22頁。這種日本民族精神構造成為當時支撐軍國主義對外戰爭的一種“軟國力”。

這一近代天皇制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天皇制所不同的是:從尊崇佛教改為絕對信奉國家神道;從尊崇中國文化改為“脫亞入歐”,蔑視并入侵中國;從爭取同中國擁有對等地位改為與歐美列強結盟,與強者為伍,以強凌弱;天皇變為擁有前所未有的絕對統治權威的國家元首,神圣不可侵犯。盡管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后即位的大正嘉仁天皇體弱多病,與明治天皇相比平易近人,日本出現短暫的自由民權運動,但日本皇族已有多人成為陸軍大將,掌控日本軍政大權,日本并未停止對中國的侵略擴張。1914年日本便企圖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占領中國的山東省,并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1926年,大正天皇去世,昭和裕仁天皇即位,進一步建立起天皇治下的軍國主義統治。當時,日本的僧侶接到征兵通知也會脫掉袈裟,穿上軍裝,走上戰場,揮起屠刀。這在日本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結果不僅日本國民深受其害,而且日本戰敗后,皇室也面臨史無前例的存續危機。

1945年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第六條明確規定:“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其中當然包括軍國主義時期的日本天皇制與軍人法西斯統治。1945年8月,昭和裕仁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戰敗投降,明治憲法被廢除。

2.2 戰后《日本國憲法》出臺,日本天皇制發生了根本變化

二戰后,日本的和平主義思潮占主導地位,愛好和平的日本人民希望走和平發展道路。戰后初期,單獨占領日本的美國首先要實現戰后日本的民主改革,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東山再起,報復美國。其中最重要的步驟是制定新憲法,對近代天皇制進行根本改革,使日本成為和平國家。1946年1月,盟軍總部(GHQ)司令麥克阿瑟與日本首相幣原喜重郎就此達成共識。麥克阿瑟曾在回憶錄中,對所謂戰后日本憲法是美國強加的說法,予以了澄清和反駁。(13)劉江永:“論大選后安倍的修憲政治及影響”,《日本學刊》,2017年第6期,第11頁。據麥克阿瑟回憶錄記載,1946年1月26日,是時任日本首相幣原喜重郎到他的辦公室,提議在新憲法最終稿加入“非戰”條款的。(14)[美]麥克阿瑟:《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梁頌宇譯,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第265-266頁。幣原喜重郎也曾在回憶錄中明確指出,“常聽人議論說,美國人到日本來,這次的新憲法違反日本人的意思,是被盟軍司令部強加的。這在我相關的范圍內并非如此。絕非任何人強加的。”(15)[日]幣原喜重郎『外交五十年』、中央公論社、1987年、230-231頁。

最初,日本各黨派提出的憲法草案仍堅持所謂維護國體,保留天皇統治大權,結果未被采納,而強調主權在民的日本憲法研究會起草的憲法草案,受到盟軍總部重視。美國鑒于天皇在日本社會和國民的權威性,為減少占領和管控日本的成本與難度,并未追究天皇與日本皇室的戰爭責任,而是企圖通過制定戰后憲法,減少皇室“宮家”,對天皇制加以改造,保留并利用日本的象征性天皇制的存在,對日本施行間接統治。從制度維度看,美國占領當局對日本天皇制的改造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并取得了成功,但放棄了對昭和天皇及日本皇室成員戰爭罪責的追究,則是日本長期以來沒能徹底清算歷史罪責的根源之一。

當時,昭和裕仁天皇深知自身及皇族成員的戰爭責任深重,為避免皇室成員遭到審判,保全天皇制的續存,只能接受麥克阿瑟的主張,順應日本戰后期盼和平的民意。在麥克阿瑟的建議下,昭和天皇于1946年1月1日發表詔書,即所謂“人間宣言”,宣布自己是人而非神,從而否定了天皇自古以來“君權神授”的觀念。同年2月,盟軍總部參考了憲法研究會的憲法草案內容,將包括象征性天皇、主權在民、放棄戰爭、保障人權等內容的憲法草案交給日本政府,要求照此起草修憲草案。同年3月6日,日本政府提出憲法草案并經多次討論、修改及補充,最終于1946年10月7日在日本國會通過《日本國憲法》。(16)中國社會科學院,簡明日本百科全書編委會:《簡明日本百科全書編委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頁。

二戰后,根據《日本國憲法》,日本在形式保留了天皇制,但天皇地位與性質則發生了很大變化。其地位雖高于首相,但作為虛位元首而不掌實權。天皇只能行使憲法規定的有關國事行為,并無關于國政的權能。在日本歷史上,這種天皇被架空而無實權的情況并不少見,而非因美國強加或戰后憲法規定才出現的。皇室與軍事權力結合的近代天皇制“在日本歷史上是例外中的例外”。(17)[日]竹田恒泰『舊皇族が語る天皇の日本史』、PHP 研究所、2008年、第243頁。

明仁上皇希望象征天皇的公務永遠不會中斷、穩定持續下去。其具體內容,在《日本國憲法》第一條規定的天皇國事行為中大體有以下13項:(1)根據國會提名任命內閣總理大臣;(2)根據內閣提名任命最高法院法官;(3)公布修改憲法、法律、政令及條約;(4)召集國會;(5)解散眾議院;(6)宣布實施國會議員的大選;(7)認證國務大臣和法律規定其他官吏的任免、全權證書以及大使、公使的國書;(8)認證大赦、特赦、減刑、免除執行刑罰以及恢復權利;(9)授予榮譽稱號;(10)認證批準書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外交文書;(11)接受外國大使及公使;(12)舉行儀式;(13)委托從事國事活動。(18)《日本國憲法》第一章天皇第6條·第7條·第4條第2項,1946年11月3日公布,1947年5月3日施行。日本宮內廳網站,http://www.kunaicho.go.jp/about/seido/seido01.html#H2-01,訪問時間:2019年7月10日。

戰后日本天皇雖不干政,其攝政的場合只具有憲法規定的“象征”性質,但平時公務卻頗為繁忙,需要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天皇全年的日程由宮內廳與政府協調安排,年初年末最為繁忙。從天皇元旦清晨5時30分對天地四方諸神做“四方拜”開始,每年皇室優先安排的重要祭祀活動有16項。其中,1月5項、2月1項、4月1項、6月2項、7月1項、10月1項、11月1項、12月4項。以上這些遠非天皇活動的全部。天皇和皇后每年8月15日還要出席“全國戰沒者追悼儀式”,到沖繩、廣島、長崎等地出席慰靈活動,看望災區民眾等。在日本全年近120天的節假日中,天皇約有30天因出席重要活動而不能休息。其中國內活動占80%,國際活動占20%。天皇的國務及公務(19)戰后天皇無決策權,而由日本內閣負責決策。日本天皇從事的“國事行為”即國務活動,指作為“國家機構”所履行的國家手續;日本天皇從事的“公的行為”即公務活動,指根據憲法規定的象征地位而從事國務活動以外的公共事務。以上經費均由國家的“宮廷費”支出。活動日程的優先順序如下(參見表2)。

表2 日本天皇國務及公務日程的優先順序與主要內容

資料來源:本表系作者根據高橋伸幸編《皇室的真實》等文獻制作。

二戰后,根據《日本國憲法》規定,天皇不能從事政治意義上的所謂“皇室外交”,日本官方也不使用“皇室外交”的說法,天皇涉外公務被稱之為代表日本國和國民所從事的“國際親善活動”。例如,在皇居舉行來訪國賓的歡迎儀式,會見國賓后舉行宮中晚餐,國賓回國前赴迎賓館(赤坂離宮)與國賓告別送行。天皇的出訪則要求外務省在收到外國邀請后通知宮內廳,由宮內廳確定出訪地,外務省再據此開始準備。準備工作包括確定住宿地、飲食、交通路線,還會請日本駐出訪國的大使為天皇和皇后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等。天皇和皇后出國訪問不涉及政治而作為象征重視中立性。天皇的“國際親善活動”還包括接待各國駐日大使。另外,當別國建國紀念日、元首生日、婚喪嫁娶日,以及遭遇重大災害時,天皇還會酌情分別向各國元首發去賀電、唁電或慰問電等“親電”。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在位時每年大概發出500封這類電文。這對戰后在國際社會改善日本的形象起到重要作用。日本甚至有人指出,對于日本來說,“皇室是最強的外交資產”。(20)[日]西川恵『皇室はなぜ世界で尊敬されるのか』、新潮社、2019年9月、第4頁。

戰后《日本國憲法》第20條規定了“政教分離”的原則。日本戰前天皇及皇室成員前往參拜的靖國神社從政府海軍省、陸軍省的管轄下脫離,變為日本民間宗教法人,基金主要來源于戰爭遺屬的捐贈。但由于其是特定宗教設施,所以如果日本天皇和政要參拜靖國神社,便會在日本國內受到是否違憲的追究。另外,由于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的亡靈,繼承了其原有的戰爭觀、歷史觀,所以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也會受到亞洲鄰國的譴責。戰后初期,盟軍總部曾禁止天皇參拜靖國神社。1978年甲級戰犯亡靈被合祀供奉到靖國神社后,日本天皇再也未去參拜。

2.3 戰后日本皇室的一些傳統儀式和習慣未變

日本是一個很講究程序和儀式的國家,日本的皇室更不例外。盡管時代在變遷,但日本天皇從出生到謝世所經歷的主要典禮儀式、稱謂等幾乎都是一成不變的。例如,新天皇即位時的“踐祚大嘗祭”,以及立太子、結婚、天皇即位儀式的服飾和做法都沿用了古代的習慣。宮中最主要的祭祀活動包括“歲旦祭”“神嘗祭”“新嘗祭”(1948年起更名為“勤勞感謝日”)等,每年正月的一系列皇室活動、一日三餐也有一些固定的安排。其中一些祭祀活動和禮儀并非古代就有,而是明治時期形成并傳承至今的。明仁天皇在位的平成時代也無一例外地繼承下來。

第一,自古以來日本皇室一直沒有姓氏,只有“御稱號”和“諱(名)”(21)諱:古時不敢直稱帝王或尊長的名字叫作“諱”,也指所諱的名字。。作為幼年時期的名字,天皇子女和皇太子子女在出生第7天時被授予“御稱號”。例如,明仁上皇的御稱號為“繼宮”,徽印是“榮”(梧桐的別稱)。其名“明仁”取自《周易》中的“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德仁天皇的“御稱號”為“浩宮”;文仁親王的“御稱號”為“禮宮”。古代日本人原本都沒有姓氏,直到公元5—6世紀,大和朝廷和天皇才開始根據對國家的貢獻,向貴族和地方豪強賜姓。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8年),普通民眾也開始在私下使用姓。明治時代(1868—1912年)出于戶籍制度的需要,每個人都開始擁有自己的姓。天皇賜予別人“姓”,而本身則沒有“姓”。

第二,日本皇室是天皇及皇族的總稱,以天皇、皇后和皇太子一家為核心,由皇太子以外男性皇族及其家族(宮家)構成。所謂“宮家”,是指天皇或皇太子的弟弟等具有皇族身份的男子結婚成家后自立門戶,建立的皇族家庭,并由長子繼承,其余的兒子則創設新的“宮家”。當某一“宮家”沒有男性繼承人時,就視為絕嗣。

第三,日本沒有專門的國徽,象征皇室的16瓣菊花的家徽(日語稱“御紋”)即代表國徽。皇室各“宮家”共有1個14瓣菊花家徽,并分別有一枚各自單獨的家徽。菊花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唐朝傳入日本的,由于菊花芳香高雅,多姿多彩,還可入藥,被日本視為“百花之王”。如今,皇室還有重陽節時飲酒中浸泡菊花的習慣。日本從鐮倉時代起流行菊花家徽,從明治時代起則只有皇族才允許使用菊花家徽,作為例外可以使用的場所包括兵營、軍艦、駐外使領館、法庭及官辦神社(戰前的靖國神社)。

第四,日本人稱天皇、皇后為陛下,稱皇太子及家庭成員為殿下,稱皇族男士為“親王”,女士為“內親王”。戰后,日本天皇被視為虛位元首而不掌實權,但在日本國民心中仍有很大影響。正因如此,盡管日本首相經常易人并可能受到抨擊或詬病,而天皇和皇室則不然。這從民眾心理上起到穩定日本社會的作用,并使皇室得以延續。事實上,在鐮倉幕府以后至明治維新之前的歷史上,日本天皇大多是有虛位而無實權。有學者指出,這也是日本皇統得以延續不斷、社會秩序相對穩定的重要原因之一。(22)李卓:“天皇退位的歷史與現實”,《日本學刊》,2019年第2期,第14頁。封建社會世襲傳承的日本皇室在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得以延續的社會功能與奧妙,或許無聲地隱藏在其中。

第五,日本的皇族沒有戶籍,而有作為“皇統譜”的皇籍。“皇統譜”分為記載天皇和皇后的《大統譜》和記載其他皇族的《皇族譜》。作為皇族的“宮家”有權選擇脫離《皇族譜》而擁有自己的戶籍。日本皇族現有5個“宮家”,包括明仁上皇的叔叔崇仁創立的“三笠宮”、明仁上皇的弟弟正仁創立的“常陸宮”、明仁上皇的堂弟憲仁創立的“高圓宮”以及德仁天皇的弟弟文仁創立的“秋筱宮”。秋筱宮的“宮號”源自奈良縣奈良市地名的“秋筱”。目前只有秋筱宮家有男孩,而其他4家都沒有,而無男孩,該“宮家”將來就不能再延續了。

第六,天皇皇位根據明治時期制定的《皇室典范》規定,實行長子繼承制,女性皇室成員不能繼承皇位。繼承順序依次為皇長子、皇長孫等。當長子一脈沒有合適的繼承人時,由皇次子及其子孫繼承。因此,目前德仁天皇的獨生女愛子內親王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有資格繼承天皇皇位的皇族成員是德仁天皇的弟弟文仁親王和文仁親王的兒子悠仁親王。目前,日本皇室面臨的實際問題是出生的男孩過少而女孩居多,今后10年若皇族女性相繼出嫁而脫離皇籍,皇族還會不斷萎縮。根據現行《皇室典范》,一旦皇族內的女性出嫁,與平民結婚,便自動脫離皇籍。例如,明仁上皇的女兒、德仁天皇的妹妹紀宮清子內親王,2006年與平民黑田慶樹結婚后便脫離皇籍,改名為黑田清子。

綜上所述,戰前與戰后日本天皇制的根本區別并不在于皇室的傳統儀式、稱謂、習慣等,而在于天皇作為普通人成為日本國和國民的整體象征,而這個權力是基于主權在民,是建立在《日本國憲法》及日本國民信任與愛戴基礎之上的,而非歷史上天皇制所依賴的君權神授。這應該說是歷史的一個進步。然而,在日本頗有爭議的是,新天皇即位時的重要儀式“踐祚大嘗祭”。2019年11月14日晚至翌日凌晨,德仁天皇踐祚大嘗祭儀式——“大嘗宮之儀”,在皇宮特設的“大嘗宮”舉行。室內存放著草薙劍、八坂瓊勾玉和八咫鏡的所謂“三種神器”,主要儀式包括“天羽衣神浴”“神供食”“真床覆衾”,通過與神話中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通宵共享新稻米飯、米酒等,完成天皇靈的傳承。安倍晉三首相等400余人在室外恭候儀式完成。日本左翼歷史學者對天皇即位儀式中的“劍璽渡御”和大嘗祭中神秘的神道儀式,抱有強烈警惕,認為其涉嫌違反日本憲法規定的政教分離原則。因為基于政教分離原則,大嘗祭應被視為“皇室活動”而非“國事行為”,相關的27.19億日元費用應由天皇生活費“內廷費”支付,而日本政府則認為,這一皇位繼承儀式應由皇室公費預算的“宮廷費”中支出。另外,由于傳統的大嘗祭的目的是為強化“萬世一系”“神人合一”的權威性,而戰后初期昭和天皇已發表“人間宣言”,所以這種充滿神秘色彩的踐祚大嘗祭神道教即位儀式,難免讓外界產生種種猜測。

三、天皇退位的維度:緣由與背景

2017年日本制定《皇室典范特列法》第一條稱:明仁天皇自1989年1月7日即位以來,持續了長達28年的國事行為,在全國各地訪問、探望災區等象征性公共活動中迎來83歲高齡,作為天皇,深切擔心今后自己很難再繼續這些活動。日本國民深深敬愛直到高齡為止還在努力進行這些活動的天皇陛下,理解天皇陛下的心情,并對此產生共鳴。(23)日本衆議院ホームページ:『天皇の退位等に関する皇室典範特例法』、http://www.shugiin.go.jp/internet/itdb_housei.nsf/html/housei/19320170616063.htm,訪問時間:2019年7月10日。這是日本政府和國會關于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緣由的標準解釋。

3.1 明仁天皇宣布退位的主要原因是年事已高,身體欠佳,但始終強調堅持天皇的象征地位

從客觀情況看,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確實有情可原。因為天皇除了從事各種國務、公務活動以外,還要于每周五和周六的上午在皇宮的“菊之間”處理公務。所有文件天皇都必須當天處理完畢,即使身體不適,在病榻上也要處理。(24)[日]高橋伸幸編「皇室の真実」,『一個人』保存版特集,2013.JUN, No.156.第70、71頁。天皇處理政府決議文件時不能說“不”,而只能在文件上簽名或分別蓋四種章:(1)簽名并蓋“御璽”;(2)蓋“裁可”章;(3)蓋“認證”章;(4)蓋“御覽”章。(參見表3)

表3 天皇根據憲法在國務活動相關文件上簽字、蓋章的說明表

資料來源:本表系作者根據高橋伸幸編《皇室的真實》等文獻制作。

天皇每年約有100多個文件需要處理,有時每年會處理多達750多個文件。其中,御覽春、秋授勛人員名單有時達千人之多,僅此一項就需花約6個小時才能完成。這些對年逾82歲高齡的明仁天皇來說確有些勉為其難。更何況,明仁2003年接受過前列腺癌的手術,2012年接受過心臟搭橋手術,2013年以來因癌癥手術后激素注射療法而引起的骨質疏松癥有所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假設明仁作為天皇不在生前退位,還有另一項選擇,即委托皇太子等人代理攝政。根據《日本國憲法》第五條[攝政]規定,天皇根據《皇室典范》以天皇的名義攝政,只行使憲法規定的國事行為,而沒有關于國政的權能。《皇室典范》第16條規定,天皇未成年時,設立攝政;天皇精神、身體出現重大情況而難以親自行使國事行為時,可根據皇室會議,設立攝政。《皇室典范》第17條規定代理攝政的皇室成員順序是:(1)皇太子(皇太孫),(2)親王、王,(3)皇后,(4)皇太后,(5)太皇太后,(6)內親王、女王。(25)日本宮內廳網站:《皇室典范》第16、17條,http://www.kunaicho.go.jp/about/seido/seido04.html,訪問時間:2019年7月 10日。在歷史上,大正天皇在位時曾因病而不能行使權力,在去世前5年便全權委托其子、當時年僅20歲的裕仁攝政而未退位。事實上,2012年明仁天皇過了80高齡仍堅持照常履行公務;同年2月他接受心臟手術期間曾由德仁皇太子代勞公務,出院后同年11月還堅持到沖繩出席“全國建設富饒海洋大會”典禮。

2016年以前,針對適當減少天皇公務的建議,明仁天皇曾表示,公務活動必須考慮公平原則而不同意減少,并說實在不行還可得到皇太子的幫助,所以不必有任何擔心。(26)同②。然而,4年后明仁天皇卻毅然決定生前退位,其中的緣由不能不引人深思。

從明仁天皇退位前的言行看,他留下的最大心愿就是后繼天皇也堅持作為日本國與國民整體象征地位,祈愿日本發展,世界和平,而不愿天皇制再被極端政治勢力所利用。這既符合《日本國憲法》的宗旨,也是對在明治維新后日本軍部利用天皇集權統治造成歷史惡果深刻反省之必然。戰后以來,日本右翼保守勢力一直企圖通過修改戰后憲法,恢復明治憲法對天皇的定位,即天皇是國家元首,具有絕對權威。一些右翼團體公開主張天皇重新親政,重建“一君萬民”的國家與社會,恢復明治憲法,維護“基于傳統精神和皇道的國體”。甚至還有人拋出所謂“日本皇國憲法草案”,鼓吹“天皇為大日本皇國之首”“天皇統帥國軍”(27)王俊彥:《日本天皇與皇室內幕》,群眾出版社,1992年版,第78、185頁。這些極端主張顯然得不到日本主流社會認同,必然遭到愛好和平人民的抵制。

3.2 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背景之一是,安倍晉三首相強力推動修憲并一度獲得國會三分之二修憲所需的多數議席

2012年日本自民黨修憲草案恢復了明治憲法中“天皇為國家元首”的規定,同時也保留了天皇作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整體象征的提法。(28)日本自由民主黨『日本國憲法改正草案』第2頁、2012年4月24日,https://jimin.jp-east-2.storage.api.nifcloud.com/pdf/news/policy/130250_1.pdf,訪問時間:2019年7月10日。這是一種折中處理方式,似乎是為恢復天皇“國家元首”地位而采取的曖昧和隱蔽的表述。同時也表明,盡管天皇不干政,但日本當政者仍不能不考慮天皇的意向及其在國民中的巨大影響。

根據日本憲法第六條、第七條,日本內閣在一些重要儀式、授勛等國事行為之前,有義務向天皇報告說明。這被稱之為“內奏”,以便天皇在從事國事行為之前了解情況,做好準備。這種“內奏”制度是明治時期傳承下來的,在戰爭期間主要是政府首腦和軍政要人向天皇報告國內外形勢和政治、外交、軍事等相關要事。但是,戰后的“內奏”制度是在天皇象征性前提下進行的。天皇雖然有權要求政府首腦就某些重大問題進行“內奏”,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天皇只能聽取“內奏”而不能表態,充其量只能通過提問等語氣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平成時代,安倍內閣第二次執政期間的“內奏”次數最多,明仁天皇出席的認證儀式也最多,僅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安倍首相的“內奏”就達18次,認證儀式多達65次。(29)[日]吉田裕等編『平成の天皇とは何か』、巖波書店、2017年、第59頁。幾乎每個月天皇都要出席1次認證儀式,這對年邁的明仁天皇來說的確不易。

作為不干政的日本國和國民整體的“象征”,無論天皇是否情愿,對日本內閣文件或國會通過的法律,只能簽字蓋章而不便提出異議。因此,一旦安倍內閣提交修憲法案并在國會和國民投票中通過,天皇也只能在相關審批文件上簽字蓋章而別無選擇。2016年7月22日,以安倍晉三為首的執政黨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也獲得三分之二以上多數議席,已具備修憲所需的條件,并準備向國會提交修憲法案。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在不到三周的時間內,即同年8月8日,明仁天皇經過深思熟慮發表電視講話,表明了自己生前退位的強烈愿望。

日本各界圍繞這一問題曾發生爭論。一些平時竭力提升天皇地位的日本保守勢力,對天皇生前退位持消極態度。但是,明仁天皇提出的理由卻難以拒絕,他明確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身體漸衰,并接受過兩次手術,記憶力減退,難以像以往那樣“全身心地完成象征天皇的公務”,對此表示擔憂。(30)“日本天皇宣布退位意向日媒公布講話全文”,中國“騰訊網”視頻,2016年8月8日,https://v.qq.com/x/cover/qywgbjh1gny3pbs/n0319ncquza,訪問時間:2019年7月10日。這是任何人都難以提出異議的一個理由。

于是,著力推進修憲的安倍首相不得不著手研究天皇生前退位問題,在客觀上喪失了其任內修憲的最佳時機。2017年6月16日,日本國會通過了安倍首相簽署的《關于天皇退位等皇室典范特例法》(皇室典范特例法),認可明仁天皇生前退位。與此同時,安倍仍在加緊為修憲造勢。2017年5月3日是《日本國憲法》生效實施7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安倍首相在為日本右翼修憲團體發起的修憲造勢大會發表視頻致辭中首次宣布,要從舉行東京奧運會的2020年起實行新憲法。(31)劉江永:“日本大選后安倍的修憲政治”,《日本學刊》,2017年第6期,第1頁。為達這些目的,2017年7月,自民黨又提出四項修憲內容,包括不修改憲法第九條第一、第二項內容,但增加自衛隊合法等規定。這表明,安倍決心在任內完成修憲,為此可以在修憲內容上迎合執政合作伙伴公明黨的某些主張。

3.3 明仁上皇決心生前退位顯示出他維護日本憲法的堅定決心與智慧

他嚴守憲法規定不干政,不對政治家的主張發表看法,但只要一有機會就反復強調天皇作為憲法規定的“象征”地位,向日本國內外發出明確的信息,表明立場,這不可能不對日本國民產生影響。據日本《朝日新聞》在2019年5月3日憲法紀念日前夕所做的輿論調查顯示,72%受訪者認為目前修憲的氣氛并未高漲,64%認為還是不修改憲法第九條為好。(32)日本《朝日新聞》中文網,https://asahichinese-j.com/photo/20709817,訪問時間:2019年7月10日。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日本社會的主流民意。

在歷史上,日本曾有天皇生前退位,但在日本憲政體制下,2016年8月明仁天皇提出生前退位則是第一次。由于日本憲法及《皇室典范》原本沒有天皇退位的規定,所以需要日本國會充分討論此事。日本宮內廳首先調查了202年前光格天皇退位的做法。根據日本國會通過的《日本典范特例法》,直到2019年4月30日舉行的明仁天皇退位典禮,共有11項退位儀式才全部完成。同年10月22日,德仁天皇即位大典“即位禮正殿之儀”在東京舉行;同年11月10日,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舉行即位典禮巡游儀式。明仁天皇退位與德仁天皇即位的全部活動都是在日本現行憲法下完成的。安倍首相也必須出席相關所有的重要儀式。這一過程,在客觀上使安倍內閣難以集中精力,利用在日本眾參兩院獲得三分之二以上議席的情況下,充分討論修憲問題。

事實上,明仁上皇已把遵從和維護《日本國憲法》的意志傳遞給德仁天皇。正如美國的日本近代史和天皇研究家、奧特蘭達州立大學教授肯尼斯·魯奧夫(Kenneth J. Ruoff)指出,明仁上皇和美智子上皇后“為戰后日本國憲法的核心和平與福祉而竭盡全力……天皇制曾經被利用為排外主義的象征,現在還有一些人企圖利用也是事實,但平成天皇一直根據國際協調主義行事。”他認為,新天皇德仁和皇后雅子也會大體繼承這條路線。(33)[美]肯尼斯·魯奧夫『平和と福祉に盡力行動する「象徴」自ら考え続桁』、『朝日新聞』,2019年4月30日。

2019年10月22日,德仁天皇在“即位禮正殿之儀”發表的即位宣言中鄭重表示:“此前,我遵循《日本國憲法》及《皇室典范特例法》的規定,繼承了皇位。在此舉行即位典禮之儀,向國內外宣告即位。此刻,我重新深切地感受到,上皇陛下30多年在位期間,始終祈愿國民幸福和世界和平,無論何時都與國民同甘共苦,身體力行地展示真心誠意。在此,我宣誓,在始終祈愿國民幸福和世界和平并貼近國民的同時,遵循憲法,作為日本國與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征,履行職責。殷切希望通過國民的睿智和不懈努力,我國將實現進一步的發展,為國際社會的友好與和平、人類的福祉與繁榮做出貢獻。”(34)日本宮內廳網站:『皇陛下のおことば(令和元年10月22日)』,2019年10月22日,http://www.kunaicho.go.jp/page/okotoba/detail/60#199,訪問時間:2019年10月23日。德仁天皇作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象征的這一即位誓言,充分體現了令和時代伊始日本人民的普遍期待和美好愿望。

四、結 論

通過上述三個維度的分析,可以理解日本從平成到令和時代,明仁上皇與德仁天皇一直強調要與國民同行,盡到日本國和國民整體象征責任的深刻含義。從日本憲政史看,明治憲法下的天皇制是軍國主義戰爭天皇制,不僅天皇掌控日本的軍政大權,對外發動侵略戰爭,而且三代皇族成員也成為日本皇軍將領,構成軍事指揮的核心集團。在戰后《日本國憲法》下的天皇制則是象征和平的天皇制,特別是從明仁天皇起,日本天皇不僅不干政,與軍事毫無關系,而且通過“國際親善活動”等改善了戰后日本的國際形象。明仁上皇希望這種狀態得以永久保留下去。

然而,日本右翼勢力不僅不承認明治時期至昭和前期日本天皇制帶來的戰爭罪孽,否認“南京大屠殺”史實,竭力美化侵略歷史,而且力圖通過修改憲法改變戰后日本國內秩序,重新恢復日本天皇的國家元首地位和昔日的“榮耀”。

從歷史維度回顧日本天皇制演變與興衰的過程,有助于理解明仁上皇和德仁天皇堅守《日本國憲法》下天皇象征性的意義。從制度維度加深認識戰后日本天皇制與近代天皇制的本質區別,可以理解明仁上皇和德仁天皇決心作為國家和國民整體象征盡職盡責的和平信念。從明仁天皇退位的維度思考21世紀日本可能被卷入修憲迷航旋渦的背景,可以領會明仁天皇做出退位決斷的一番苦心。明仁天皇在位期間,每逢同中國領導人會面都會發自內心地提及中日兩國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他1992年訪華的美好記憶的內心世界。其中包括他對中國盛唐與日本奈良時代中日兩國友好交往的眷戀,對歷史上兩國不幸時期的反省,以及對未來兩國關系美好前景的期許。

有人認為,安倍晉三強調修憲只是給日本右翼勢力做樣子,爭取得到政治上的支持。因為2017年10月大選后執政黨已獲眾參兩院三分之二以上多數議席,若安倍真想修憲可以抓住時機向國會提交修憲草案,但他并沒有這樣做。這種分析或許有些道理,但如上所述,就在這一時期,日本國會討論的重點是如何應對明仁天皇提出生前退位的問題。明仁天皇生前退位及德仁天皇即位等國之大事,在客觀上避免了安倍在平成年代修憲。這也許是日本從平成到令和時代,日本修憲勢力不便明說又盡人皆知的事實。根據《日本國憲法》,天皇作為日本國與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征而不得干政,不可能公開干預安倍內閣的修憲政治日程,而明仁生前退位在客觀上則不僅不違反憲法,反而起到護憲的作用,這一頁肯定會寫入日本歷史。

進入令和時代,日本首次參議院選舉于2019年7月21日舉行。選舉結果對安倍內閣修憲相對不利。朝野修憲派差4席而未能獲得修憲所需要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數。但是,安倍任內修憲的計劃仍在繼續,安倍晉三不會因為天皇的態度而放棄修憲的政治抱負。同年9月下旬,安倍再度改組內閣,并在10月4日臨時國會演說中重申,在令和時代將努力推進修憲。安倍內閣原擬在2019年12月國會結束前,爭取通過有關修憲程序的《國民投票法》修正案,但因朝野各黨未能就此達成一致而不得不推遲表決。自民黨的修憲草案也無望提交本屆國會討論。安倍晉三在2021年9月自民黨總裁任期屆滿前實現修憲的困難較前增大。

在這種情況下,安倍內閣將繼續推動有關修憲的國會討論,彌合各方對于修憲草案的分歧,爭取2020年提出多數國會議員認可的修憲方案。由于日本國內圍繞修改憲法第九條有較為強烈的反對意見,2019年以來,“日本自民黨憲法修改推進本部”針對憲法第九條的修改,重申所謂“加憲”的修改方案。即,在維持憲法第九條第一、第二項內容的基礎上,新加入一條明確記載自衛隊的規定,以及內閣總理大臣的文民統轄和國會的統轄。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聯合執政的公明黨的主張,淡化修憲印象,通過增加憲法內容的所謂“加憲”方式,在新憲法中明確記入自衛隊條款。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使未來日本自衛隊在海外的參戰行為合法化。

對此,原來曾對修憲態度慎重的日本前外相、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轉向積極支持。然而,日本自民黨前干事長石破茂則提出異議。他認為,這種“加憲”不如刪除憲法第九條第二項,全面認可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其目的之一似乎是以抬高日本修憲門檻的方式,對安倍晉三在任內修憲唱反調。由此可見,日本執政黨內目前意見尚未統一。另外,安倍還須爭取野黨參議員和多數民眾支持修憲并贊成自民黨的修憲法案。為此,安倍內閣很可能繼續渲染“朝鮮威脅論”及“周邊安全環境嚴峻論”,利用日韓關系惡化而形成的民族主義情緒等,制造有利于修憲的日本國內輿論。與此同時,安倍夫婦涉嫌以權謀私的“賞櫻會”丑聞等,遭到日本在野黨、主流媒體和一些律師團體的追究,導致安倍內閣的支持率開始下跌。在執政黨聯盟內部,圍繞修憲問題自民黨與公明黨之間的矛盾能否真正得到解決,日本國民大多數是否支持修憲等,也值得關注。日本圍繞修憲與護憲之爭的結果,有可能對令和時代的日本走向及中日關系產生深遠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干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色婷婷在线影院|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亚洲人人视频|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久久性视频|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夜夜拍夜夜爽|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天堂| 三级欧美在线|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国产va免费精品|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黄| 亚洲天堂首页|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99精品免费在线|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 无码内射在线|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www.亚洲天堂|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激情综合五月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久久一级电影|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97在线公开视频|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99re精彩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日韩免费毛片|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亚洲最黄视频|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