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1月3日刊登馬亮的文章說,1月3日,國務院召開2020年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總理部署加快承接服務外包能力建設和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舉措。會議提出運用信息技術推進“服務+”,深化服務外包領域“放管服”改革,并將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經驗做法向更多地區推廣。這將助力“中國制造”向“中國服務”轉型。
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其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某些環節或流程交給專業企業提供,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發揮各自優勢。包括的范圍包括研發、設計、會計、法律、營銷、檢測、維修等許多環節。印度是全球離岸服務外包大國,作為接包國承接了歐美發達國家的眾多軟件服務外包業務。得益于英語的語言優勢,印度的“碼農”和話務員成為全球眾多跨國公司發包的服務提供商,為印度經濟騰飛提供了強大支撐。與印度相比,無論是在勞動力培訓和儲備,還是關聯產業準備方面,中國在服務外包領域都具備趕超的強大潛力,特別需要加大發展力度。
服務外包是新興業態的主要增長點,許多基于互聯網的外包模式不斷涌現。對此應多加鼓勵和引導,使其能夠健康快速發展。服務外包涉及許多部門和領域,需要打通相關部門的職能邊界,使各項政策發揮“組合拳”效應,避免服務外包的“掉單”和“斷鏈”。
澎湃新聞網1月6日刊登沈彬的文章說,自2017年7月以來,上海閔行區每半年召開一次平安指數發布會,以榜單、地圖等形式,公開發布地區治安狀況。這不是一份簡單的公安成績單,而是用大數據打通了城市平安的“居民覺得”和“職能部門覺得”的次元壁。
平安指數,不僅僅是為了向公眾“科普”,也是一定程度上的“錯題本”,直接瞄準治安的盲點、弱點。比如,如今夜經濟成為城市競爭的新賽道,但“夜間娛樂經濟”背后可能衍生治安事件乃至刑事犯罪。需知道,一間曖昧的小發廊,一臺燈光閃爍的老虎機,都會降低公眾的“城市安全感”。從報警頻率、地區的大數據分析開始,一環扣一環,找到城市平安的關鍵節點,通過數據的挖掘,關聯起不同的社會管理要素,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平安指數還為提升城市管理的“繡花功夫”提供了數據基礎。比如,基于數據分析,警方提出了“安全屋”的措施:在夜生活集聚區周邊,尋找24小時有人值守的“安全屋”,在治安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即使民警尚未來得及處置,報警者也可以有躲藏、報警的地方。這些“安全屋”中既有小區門衛室,也有24小時便利店,而且企業的參與積極性遠超過了原先的預想。這些“安全屋”成為24小時不打烊的崗亭,實現警力有效延伸。
《新京報》1月4日刊登社論說,山寨洋名牌,將不再無所顧忌。據報道,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美國著名好萊塢電影公司“米高梅”狀告深圳米高梅公司侵權案做出一審判決,全額支持了美國米高梅公司要求賠償300萬元的訴訟請求。無獨有偶,不少其他被山寨的國際品牌,如法國歐萊雅公司的護膚品牌KIEHL'S(科顏氏)、日本醫學美容品牌Labo-Labo(城野醫生)等,也在上海各級法院的支持下,分別獲得了220萬元至300萬元不等的頂格侵權賠償。
中國司法正以“頂格侵權賠償”的硬措施打痛山寨者,著力提升營商環境。
就像判決“米高梅”案的法官所說:“無論是‘中華老字號’,還是‘好萊塢老字號’,如果法院在訴訟程序中查明其相關知識產權確實受到了侵害,都將依據事實和法律規定予以平等保護、嚴格保護。”
從大的背景看,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成為中國加大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中國司法為知識產權的“洋維權”撐腰,彰顯了中國法律的平等對等保護原則。用法律途徑保護品牌、保護創新、保護公平的競爭環境,其實也是在呵護外部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環球時報》1月2日刊登張頤武的文章說,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表示有群眾意見建議“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一事,一度在網上引起熱議。“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在國家立法層面已被了解,這是對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關于同性戀權益聲音的回應,也為相關議題提供了新的探討空間。
新興議題的出現和傳播,往往是多方面利益、理念相互交織及作用的體現,也有著與政治、經濟、文化等相關聯的復雜效應。比如同性戀婚姻的話題,既反映了各地社會內部某些群體和社會的要求等現實因素,也與20世紀60年代后期以來西方帶有某種相對激進色彩的社會運動與價值變化一脈相承。
類似議題還包括已被許多社會積極接受的環境保護議題,以及族群或性別平等、反對性騷擾的議題,動物權利或福利的話題等。
這些新興社會議題大都有著高度復雜性,既涉及觀念層面的問題,也涉及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下人們對于這些問題的認知差異,同時還與人們的倫理觀和價值觀等息息相關。
這些新興社會話題正在進入社會關注的主要話題之列,需要社會給予認真對待并加以回應。這既是涉及諸多方面的復雜挑戰,也是社會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必然認知和應對的現實議題。
《環球時報》1月9日刊登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陳承新的文章說,2020年伊始,眾多西方國家領導人在新年賀詞中贊揚和強調年輕一代的作用。確實,在過去的一年中,年輕一代群體頻頻出現在氣候變化、性別平權、人權事務等領域的前沿,在各類社會運動和政治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對于年輕一代頻繁出現在社會運動前沿這一現象,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是像西方一些政治人物和輿論那般追捧,還是像部分傳統“建制派”精英那樣抱以嗤之以鼻的不屑,或者斷言其被一些勢力利用而不可長久?這兩種態度恐怕都有待商榷。
一味地褒揚甚或吹捧,有可能會讓原本就年輕氣盛的一代迷失方向;以高高在上心態表示出輕視的態度,則可能激發年輕一代的叛逆心,從而帶來不可控的情緒化政治參與形式和內容;若輕易論斷年輕一代政治參與背后的政客影子而對其群體本身的長遠影響力予以斷然否定,則可能無法全然反映現實。
公平的教育,體面的工作,來自全社會的尊重和關注以及更多機會參與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過程并發出自己的聲音,是當下年輕一代的日益蓬勃的訴求。
引導年輕人在未來扮演正確角色,應致力于面向未來的國家治理。在政治治理和社會協同的過程中,重視并關注年輕一代的成長,傾聽他們的訴求和意見,了解他們的偏好特征。加強和完善有序政治參與的制度化建設和技術更新,有意識地注重政府與年輕一代的對話平臺、對話機制和對話方式。
《人民論壇》第12期(中)刊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趙卯生的文章說,年關將至,工作扎堆,不少黨員干部忙得暈頭轉向,其中也有部分干部,表面上看似很忙,但卻在“瞎忙”。
第一種是忘乎所以、目標混亂的“稀里糊涂的忙”。一些 黨員干部,看似很忙,忙著開會、忙著匯報、忙著考察交流,實際上卻無的放矢,看不到方向、找不到目標;他們既說不清楚在忙什么,又想不清晰該怎么忙,而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講規律,毫無章法,其工作結果必將浮于表面,沒有實效。
第二種是能力不足、蠻干苦做的“收效甚微的忙”。這種忙大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時還適得其反、事與愿違,幫了“倒忙”。為了掩飾自己工作的方式單一、方法陳舊、業績平淡,少數領導干部只得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來聊以自慰。
第三種是專為表現、故作姿態的“‘一本正經’的忙”。個別黨員干部大權獨攬,官氣十足,或者忙于利用一切機會在上級面前故作姿態,希冀引起領導注意,或者忙于事必躬親,靠“刷存在感”來顯示自己的權威,抑或濫用職權,吃拿卡要,爭權奪利。
為官“瞎忙”咋治?一方面要科學制定和嚴格執行選任考核制度和監管激勵機制。另一方面要明晰崗位職責,嚴肅問責制度,曬出“負面清單”,讓渾渾噩噩、瞎干亂忙的黨員干部隨時露出水面,以加壓負重的方式倒逼、鞭策“瞎忙”干部隨時“自我體檢”,及時“自我修復”。
光明網1月6日刊登評論員文章說,2020年第一個工作日,安徽銀保監局、江蘇銀保監局、天津銀保監局、江西銀保監局對轄內商業銀行違規行為開出了罰單。罰單共計18張,其中涉及1家國有大型銀行、2家股份制銀行以及6家中小銀行,罰款金額總為460萬元,另有多名責任人員被處以罰款或警告。
從被處罰的機構類型來看,中小銀行占了被處罰銀行的大多數。由此顯露出的問題應引起儲戶、銀行股東和相關監管部門的關注。
中小銀行的設立,對于通暢大型商業銀行難以顧及到的市場末端流通具有重要意義。但現實中,內控不利、管理不嚴是中小銀行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些中小銀行受資本金規模所限,首先就在“礙手礙腳”的內控和管理上“節約”成本,由此引發經營風險。前不久媒體所報道的山東恒豐銀行董事長在位期間平均每天報銷花費40萬的事實,實際上就是這些中小銀行內控和管理的必然結果之一。
更嚴重的問題是許多地方政府將中小銀行當成了地方融資平臺,當成了地方政府的錢袋子。對這樣的要求,許多中小銀行往往無力拒絕,只能違規變通滿足。而滿足了這些要求的某些中小銀行,因為有政府債務“墊底”,有了政府官員“撐腰”,便索性放開手腳,“破罐子破摔”,更加肆無忌憚地違規違法經營。這樣的風險,隨著地方債務還債高峰期的臨近,將會到達一個窗口期。
光明網1月3日刊登李一陵的文章說,日前,云南省教育廳發文明確了中考改革方案,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于,將體育的分值從50分提高到100分,與語數外分值相同。
前幾天,一位體育課教師曬出了與其他任課教師的聊天記錄,對其他任課教師要求占課的要求,該體育老師有求必應,形象地展現了體育課教師的“卑微”。云南省教育廳2018年對該省16個縣的小學四年級和初中八年級的抽查顯示,四年級的數學周課時超過正常課時的60%,八年級數學周課時超過正常課時數的90%。四年級體育開課達標率61.2%,八年級體育開課達標率只有38.7%。
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改善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都迫切要求改變體育課被隨意占用的狀況。但是,直接將體育的分值提到與語數外相同的位置,難免引發爭議。體育的分值提到100分,對于那些天生體質較弱的考生來說,很可能會造成不公平。而對于邊遠農村地區學校來說,語數外等課程的教師能夠得到保障,但是音體美課程的教師卻是一個問題。如何讓學生們都能享受相對均衡的體育課程資源,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是必須考慮的公平問題。在現實操作中,提高體育分值后,如何避免體育淪為另一個應試工具,也需要注意。
重視體育,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習慣,幫助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能,提高分值還遠遠不夠。
微信號“半月談”1月5日刊登文章說,2020年新年之夜,各種跨年晚會爭相上演,各大衛視紛紛使出看家本領。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在強手如林的“跨年流量大戰”中勝出的是視頻網站Bilibili(B站),其首次舉辦的跨年晚會便獲得如潮好評,網友直言“簡直吹爆”“含淚看完”。
在國人對晚會這種節目形式早已審美疲勞的情況下,作為主打“二次元”的視頻網站——B站,何以突出重圍?
從形式而言,B站跨年晚會真正做到了跨界融合。無論是從“二次元”到“三次元”的跨界,還是B站與主流媒體新華網合作,都讓這場晚會收獲了不少流量。就內容來看,B站跨年晚會更懂得“年輕人喜歡什么”。新聞主播“段子手”朱廣權擔任主持人,為晚會增添不少“金句”;虛擬歌手“洛天依”突破次元壁,與琵琶演奏家方錦龍聯合演繹歌曲,讓觀眾眼前一亮;因“大碗寬面”火了一把的吳亦凡和青春偶像五月天、周筆暢等加盟助陣,更滿足了多數人對晚會的期待;當魔獸、數碼寶貝、柯南、哈利波特等主題音樂響起,一波“回憶殺”直擊觀眾。
記憶共通所以共鳴,擁有情懷所以感動。對年輕人欣賞口味的精準把握,對流行文化的深度挖掘,使這場晚會做到了令人耳目一新。
《21世紀經濟報道》1月4日刊登劉學智的文章說,近年來,東南亞國家成為大量制造業產業的重要流入地,外資持續流入帶動投資活躍。受惠于大宗商品和國際油價保持較低水平帶來低通脹預期,再加上全球進入低利率時代,為東南亞國家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提供空間。東南亞國家的實質利率處于1%-3%之間的較低水平,為實體經濟發展形成較好支撐,并且不存在國際資本外流風險。
近幾年南亞地區經濟增長較快,以該區域核心國家印度為例,2014-2018年均經濟增速高達7.6%。2019年以來受到持續性嚴重干旱、印巴關系、全球經濟放緩導致出口需求減少的影響,印度經濟增長明顯放緩,三季度經濟增速降到4.5%。隨著短期沖擊因素減弱以及刺激力度加大,2020年經濟增速將回升到正常水平。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勞動適齡人口,中產階層不斷擴大提升消費潛力,具備一定的科技實力。近期印度加大改革力度,國有資產大規模市場化改革,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到重要經濟領域,對外開放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投資市場。這些措施都將推動印度經濟回歸較高增長區間。
雖然東南亞和南亞占全球經濟的比重較低,難以拉動全球經濟增長加快。但是東南亞和南亞經濟運行將相對穩健,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2020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可能達到15%左右。
環球網1月7日刊登國際問題專家牛新春的文章說,近日,美國與伊朗沖突驟然升級。國內有一種觀點認為,中東大亂把美國陷進去,能緩解美國對中國的壓力,對中國而言是件好事。中美關系越不好,這種觀點就越流行。事實上,此類看法雖然容易被一些人接受,卻經不起仔細推敲。
文章認為,即使美國與伊朗真的爆發一場大戰,也很難說對中國有利。一方面,大規模戰爭確實可以分散美國精力、緩解近兩年美國對中國的壓力。但是,中美并非是完全的敵我關系、零和游戲。盡管近兩年中美關系中的對抗面上升,但斗爭與合作并存仍然是中美關系的根本特征。就中美關系而言,“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這種邏輯并不完全適用。
另一方面,中東大亂對當前中國的危害遠大于以前。1991年、2003年兩次海灣戰爭期間,中國在中東的經濟利益還不是特別重大。如今,中國是中東最大的石油進口國。2018年中國石油對外依賴度是70.8%,其中45.1%來源于中東,也就是說中國幾乎每三輛汽車中就有一輛靠中東石油驅動。
中國還是中東最大的貿易伙伴,后者日益成為我重要的出口市場。中國與中東各國命運相連,特別是在中美關系不盡如人意的大背景下,第三世界國家的市場、穩定的能源價格,對中國顯得尤其珍貴。必須認識到,在和平發展時代“穩定是福,發展是福”。對中國是這樣,對世界也是這樣。
光明網1月7日刊登然玉的文章說,據媒體報道,一家商貿公司的銷售人員發現與她從事相同工作內容、業績不相上下的幾位同事,無論工資收入還是業務提成等都高出自己不少,便要求公司加薪。但沒過幾天,公司以她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為由與其解除了勞動關系。法院認為,公司的行為構成違法解除勞動關系,判令公司向該銷售人員支付經濟賠償金。
“同事工資”素來是職場的敏感話題,所謂“薪酬保密”,既可看成是一項公司管理制度,也可以視作一種企業文化。在主流認知中,“不打聽同事工資”被標榜為“懂規矩”的表現。事實上,這起個案判決為人們理解“薪酬保密”提供了更全面的視角。法院認定,“對員工個人收入情況實行保密”的做法與《勞動合同法》中同工同酬的規定相悖,“打聽同事薪酬”不可作為解雇職工的理由……也就是說,“薪酬保密”本質上是企業為了管理便利而自行實施的內部制度,若是“薪酬保密”侵害了職工“同工同酬”權益的實現,那么員工不予遵守,也是可以理解的。職場中不少企業確有濫用“薪酬保密”條款看人下菜碟、壓榨“老實人”的情況。這與其說是體面的職場文化,不若說是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盤剝的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