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 張麗娜
在新冠病毒肺炎全球蔓延、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特殊時期,我們以線上方式召開2020年全省藝術創作工作暨培訓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迎接建黨100 周年,落實省委宣傳部《全省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生產三年行動計劃》,總結過去一年多來的全省藝術創作工作,部署今年重點工作任務,研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狀況下,全省藝術工作者、文藝院團如何適應并化危為機,推動我省藝術創作高質量發展。下面,我講兩個方面的內容。
2019 年,全省專業藝術戰線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政治站位不斷提高,理論武裝初見成效;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責任意識深入人心,擔當作為成果顯著;持續實施藝術精品工程,藝術創作組織化程度日益加強,藝術創作能力不斷提升,呈現出全省一盤棋、主動擔當作為的良好態勢,全省藝術工作的領導力、凝聚力和引領力進一步彰顯。
一是全省藝術創作取得豐碩成果。全省共創排14 部重點劇目。省文旅廳舉全省之力重點創排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黑龍江“四大精神”頌》成功為共和國獻禮,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受到省委主要領導充分肯定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成為我省舞臺藝術的里程碑之作。省京劇院京劇《奇女無容》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并獲得“文華大獎提名劇目”。齊齊哈爾的話劇《卜奎風云》榮獲國際戲劇學院獎。大興安嶺的話劇《八百里高寒》晉京演出,反響熱烈。綏化北林的龍江劇《扶貧書記》參加了全國基層院團地方戲曲會演;肇源的龍江劇《頭雁》參加了東北四省區地方戲曲優秀劇目展演;哈爾濱的兒童劇《水果部落夢想+》、大慶的交響樂《英雄與夢想》、海倫的龍江劇《這片黑土地》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佳木斯的話劇《燃燒的旋律》、鶴崗的歌舞史詩《興山記憶》以及牡丹江的兒童劇在巡演中廣受好評。全省申報2020 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58 項,同比增長103 項。省京劇院演員張歡榮獲第29 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齊齊哈爾市話劇團艾平榮獲“第八屆國際戲劇學院獎最佳主角獎”。
二是全省重大藝術活動亮點紛呈。2019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全省抓住主線,70周年獻禮活動濃墨重彩。全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歷時五年圓滿收官,隆重舉辦了專題作品展,集中展示了工程5 年來創作收藏的47 件作品,為我省豐厚的歷史文化建立了獨特的視覺檔案。成功舉辦全省優秀劇目展演,在全省范圍內選調了7 部榮獲國家級獎項的劇目在哈爾濱集中展演,為我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系列活動畫上了圓滿句號。高質量完成國慶“彩車巡游”赴京演出工作,省龍江劇藝術中心演員不辱使命,展現了我省人民飽滿的精神狀態,為我省贏得了榮譽,省文旅廳榮獲貢獻獎。全省各地也都精心策劃演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 周年專場演出、展演等,為“大慶”之年營造了濃厚氛圍。
三是文化惠民社會效益成效顯著。推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常態化。2019年度,全省共組建“紅色文藝輕騎兵”專業藝術小分隊48 支,演出1267 場。大慶市舉辦了“9·26”文化藝術節,讓市民低票價享受藝術盛宴。齊齊哈爾常態化開展精品劇目惠民演出近250 場,多措并舉,讓廣大群眾走進劇場、愛上劇場,形成了市民周末看演出的新風尚。省直六院團圓滿完成“送歡笑到基層”演出270 場、“高雅藝術進校園”100 場、“戲曲進校園”100 場演出任務。省文旅廳創新形式,組織省直院團高質量完成慰問齊齊哈爾“一重”和北滿特鋼專場文藝演出。這些惠民演出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普及推廣了高雅藝術,社會效益成果顯著。
四是文旅深度融合扎實推進。2019 年是龍江文旅融合的元年,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省文旅廳站在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起點,升級打造了冬夏兩季駐場演出活動,組織全省各級各類文藝團體全年開展駐場演出近萬場。省文旅廳重點創意的“冬之系列”“夏之系列”精品音樂會成為示范性駐場演出品牌;哈爾濱火車站藝術舞臺系列演出,冰雪大世界、雪鄉、亞布力等演藝進景區活動,豐富了景區的文化內涵;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廳、老會堂音樂廳等專業劇場的高品質演出強化了哈爾濱“音樂之城”的藝術形象;伊春《森林里的家》文旅嘉年華成為我省第二屆旅發大會的亮點;齊齊哈爾將“賞話劇”作為重要旅游項目,舉辦了“好劇在鶴城”話劇節;黑河的大型中俄風情秀《江水霓裳》獲列文旅部2019“一帶一路”文旅產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杜蒙的大型蒙古族歌舞《魅力杜爾伯特》、綏化的民俗嘉年華,以及佳木斯、雙鴨山、七臺河、雞西、鶴崗等地的文旅融合演出都各具特色,初步架構起省市聯動、劇場與景區呼應、全方位、立體式、多元化的演出格局,助力了夜經濟和旅游發展。
五是服務大局文藝作用充分彰顯。2019 年,在第六屆中俄博覽會、西藏日喀則龍園開幕、北京世園會、中國農民豐收節以及省委團拜會等重要活動中,我省文藝戰線精心策劃的演藝節目為各項活動增光添彩,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獲得領導和嘉賓的高度贊譽。特別是疫情暴發后,省文旅廳第一時間向全省文化工作者發出《倡議書》,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全省文藝工作者拿起文藝利器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人人都是生力軍,個個都是宣傳員,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共創作了8000 多個短小精悍、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以藝術的方式謳歌英雄,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為在家隔離的人們在線輸送了藝術營養和精神食糧,在家庭小舞臺釋放出了大能量。歷史和現實再次證明,在每一次國家大事面前,藝術工作者總能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偉大祖國鼓與呼。
一年來,全省專業藝術戰線積極作為、銳意進取,取得了一些新突破、新成績、新亮點,但與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相比,還存在劇目創作數量不足、質量不高,人才梯隊不夠健全、拔尖人才還很匱乏,創作保障扶持力度不夠,演藝推廣、文旅融合招數不多等問題,全省各地區、各藝術門類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高度重視,探索創新,久久為功,不斷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年,是迎接建黨100 周年的創作年,是文旅融合的提升年,是特殊的“抗疫”年,這些是我們全省藝術工作的主題主線。全省專業藝術戰線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不忘文藝創作的初心,堅守精益求精的匠心,堅定文藝繁榮發展的信心,敢于接受挑戰,勇于擔當作為,大膽創新求變,以省委宣傳部印發的《全省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生產三年行動計劃》為引領,以實施藝術精品工程為驅動,以“迎接建黨100周年藝術創作年”為載體,推動全省藝術創作工作再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周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再次強調,文藝工作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創作生產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舞臺藝術佳作,滿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這為我們藝術創作工作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引領新風尚指明了方向。推動藝術創作工作不斷強起來,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守正創新、服務人民。守正就是要堅持正確方向,要始終堅持黨對文藝工作的全面領導,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貫穿于藝術創作生產全過程,牢牢把握正確價值導向,把好意識形態關口、夯實社會主義文藝陣地,為全社會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創新是文藝的生命,藝術創作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跟上時代、把握時代、記錄時代、抒寫時代,提高站位,加強形勢任務科學研判,敢于應時而變,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無論是在創作理念、表現手法,還是在工作機制、措施載體,或是演出模式、傳播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打破思維定式,勇于創新創造,用緊跟時代的藝術作品和高質高效的文化服務更好服務和引領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各地、各單位要切實提高對文藝創作重要性的認識,將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的“四個堅持”要求落到實處。
藝術工作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立身之本。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重大活動和建黨百年等重要任務,省委宣傳部制定了《全省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生產三年行動計劃》,對近三年的文藝創作重點進行了部署;省文旅廳將今年確定為“迎接建黨100 周年藝術創作年”,這是我們今明兩年藝術創作的核心任務。要聚焦中國夢時代主題,以重大革命歷史和現實題材創作為重點,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扶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和我省“四大精神”、工業轉型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營商環境優化、持續改善民生等題材開展主題創作。省直院團要重點創作好以“三代鐵人”為原型的歌劇《鐵人三部曲》、以感動中國2018 年度人物馬旭為原型的龍江劇《巾幗天兵》、以東北抗聯老戰士李敏為原型的京劇《血沃冰花》、以小說《暴風驟雨》部分情節改編的評劇《今日秋分》。各地也要高度重視藝術創作工作,領導要親自抓,早策劃,早研究,早動手,做好創作規劃、題材論證、資源整合,確保有項目、有抓手,要在聚焦主題創作任務中有所作為。要根據省委宣傳部制定的《黑龍江省重點文藝作品創作項目規劃表》和省文旅廳編制的《2020—2021迎接建黨100 周年全省重點創作劇目名錄》,抓好重點劇目的創作工作。要以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旅部“文華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等為牽動,抓出質量、抓出特色、抓出精品。省舞臺藝術創作中心要發揮好智庫作用,為重點劇目把好關、服好務。力爭兩年內在全省推出一批具有黑土地域風格、在全國有競爭力的獻禮精品,打造新時代新龍江舞臺藝術的扛鼎之作。
要按照“以藝促旅,以旅興藝”的思路,把演藝事業放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思考研究。去年文旅部印發了《關于促進旅游演藝發展的指導意見》,旅游演藝迎來發展新契機。省文旅廳將制定促進我省旅游演藝發展的實施意見,各地、各藝術單位要加大景區文化內涵挖掘力度,創作推出一批景區演藝產品,加快演藝資源整合,打造一批有示范價值的旅游演藝品牌,提升演藝產業供給能力。今年,省文旅廳啟動了景區“藝術擴容行動”,通過打造“藝術之旅”旅游線路、增加藝術實景體驗、為景區量身定制演藝節目,將演藝元素高起點植入,高水平匹配,從而提升景區內涵,擴展景區容量,增添景區亮點,重塑景區形象,形成自然風景、人文風景與藝術風景的合力,實現詩與遠方攜手,文旅融合致遠。要積極求新求變,探索疫情常態化時期的演藝進景區新模式,在確保安全防控的前提下,可探索實施流動式、快閃式、巡游式、穿越式等靈活多變的演出形式,為景區打造藝術風景、營造藝術氛圍。
國有文藝院團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中堅力量,也是藝術創作演出的生力軍。面對新時代新特點新要求,要以高度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推動文藝院團轉變觀念、提升能力、重塑形象。要以打造一流院團為目標,在深化改革、創新機制、院團管理、培養人才、推動創作等方面下功夫;要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制定我省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細則,把價值取向、藝術水準、受眾反應、社會影響等作為評價的主要指標;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開展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完成好“送歡笑到基層”“紅色文藝輕騎兵”“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等惠民演出任務,建立起“文藝院團結對幫扶”長效機制,使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成為自覺行動;要做好青年拔尖人才培養,通過實施項目制、組建創意團隊帶動培養實戰型主創人員,發揮好老藝術家和省外藝術家的作用,開展好師帶徒工作,傳藝、傳德、傳精神,培養一批青年藝術精英;要弘揚工匠精神,開展好“大學習、大練兵”活動,不斷增強“四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藝術隊伍。
此次疫情對文化藝術行業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要善于用發展眼光、超前意識和變革心態來迎接挑戰,化危為機。疫情關閉了劇場演出的門,卻打開了線上演出的窗。線上演出靈活便捷、普及大眾、流傳廣泛,人們拿著手機即可獲得藝術享受,必將帶動新的藝術消費,繁榮藝術市場;同時,舞臺藝術的現場觀演感受是不可替代的,線上演出不會影響劇場演出,只會激發更多人走進劇場的欲望,為后疫情時代培養更多觀眾。在這方面,省文旅廳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嘗試,重點策劃推出了省直文藝院團“云端”系列演出,將舞臺從劇場搬到網上,讓演員從線下走到線上,打造“互聯網+劇場”模式,讓廣大觀眾盡享云端文藝魅力。省文旅廳還與景域驢媽媽集團共同舉辦了“小康龍江·文旅助農”黑龍江特色農產品展播大會,首次將藝術院團豐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與推介綠色農產品相結合,實現了文旅資源宣傳和農副產品銷售的雙贏。各地也應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線上演出形式和贏利模式,按下“云端”演出的快進鍵,推動藝術和網絡互融共生,激活創作演出的新動能。
同志們,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積極作為,勇攀高峰,推動我省藝術創作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文化強省和旅游強省建設新篇章,為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