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艷
二十一世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需求也隨之提升。群眾文化活動亟需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要求,因此創新群眾文化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機制勢在必行。目前群眾文化的發展還處于瓶頸期,存在著思想意識、工作機制、隊伍建設和設施完善等方面的問題,但是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領著傳統文化的傳承,帶動著地方文化的建設,亟待更新觀念,著力創新發展建設。應該看到,一些地方的群眾文化建設已經開拓了新的路徑,從中總結經驗,我們能夠得到一些啟示。
群眾文化的思維理念創新策略。意識決定行動,群眾文化創新首先要在觀念上更新理念。群眾活動影響整個國家的先進文化,當前我國處于新時期,人們在生產生活、政治經濟等方面都迎接著改變和挑戰,有很多新思想和新要求。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引領者和組織者要捕捉到這些新的需求,在滿足這些需求的基礎上,調整管理理念,健全公共設施,開展創意活動。應活學活用科學發展觀等先進思想,因地制宜地傳承傳統文化和民間文化,促進國民整體素養的提高。同時吸收國外先進文化經驗,與本地情況相結合,形成合力和雙贏的效益。國外的群眾文化建設大多都是工業化的產物,政府倡導與群眾自發相結合的模式,更注重非贏利組織的捐獻。我們也應該更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將群眾文化的專業性和系統性相結合,個性化和多元化相結合,科學合理地展開工作。
群眾文化的運行機制創新策略。群眾文化活動的運行機制決定了活動開展的影響力和發展方向。運行機制包括政府導向、市場運營、資源整合、品牌建設等等。新時代的群眾文化建設向著集約化和一體化的運營模式發展。本世紀初我們就倡導群眾文化的運行機制的改革,目前已初見成效。創新運行機制要將宏觀謀劃和微觀操作相結合。宏觀謀劃指政府要起到引領的作用,為群眾文化的開展搭建平臺。比如統盤運行為基層“送文化”等工作,建立平臺,加強指導。同時實現群藝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共建共享,資源統一組織、運作和配送統一。微觀操作的宗旨是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力。通過“文企聯姻”等途徑把文化推向市場,吸引社會資本,使群眾獲得更加豐富多彩的服務和活動。微觀操作包括項目推動和品牌建設,這也是文化作為資源進入市場的有效途徑。
群眾文化的管理模式創新策略。結合先進的管理經驗可以總結出目前群眾文化的管理可以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的綜合式管理模式。在活動構建之初可以集中宣傳、集中指導,在活動進行中可以結合當地情況進行分散式的活動,這樣更加靈活和便捷,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溝通和展示。在活動展示階段也可以分散和集中相結合,便于群眾更好地參加活動。管理模式也可以多元化和多渠道相結合。現代化社會人們越來越青睞信息技術,可以運用網絡平臺進行管理,構建群眾網絡文化。可以在文化館推出文化預約等活動,提供菜單式的服務內容,也可以結合當地文化特色、節日慶典等開展定制化服務,最大化地尊重群眾的個性化文化需求。管理渠道也應該多樣化,合理設置機構,精簡工作流程。在活動模式的創設上,可以依托當地地域文化特色,結合春節、端午等傳統節日,充分利用民間文化資源,在以往的演講會、朗誦會、參觀展覽等形式的基礎上,創設文化節、文俗村、網絡競賽等新形式,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弘揚傳統文化、民間文化以及先進文化。
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發展需要尊重人民的需求,無論怎樣的模式和內容,都是要讓各種層面的人民大眾體會到文化的滿足感和幸福感。要努力探尋群眾文化的最新動向和需求內容,最大程度科學、合理地運用資源配置資源,盡量保證滿足個性化和共性化的群眾文化需求。除了以上提及的創新路徑,在組織管理、隊伍建設和人才培訓等方面,群眾文化都尚需多樣化的新發展,積極引導群眾文化活動走向繁榮發展的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