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于峰
在這次全省藝術創作工作會議上,張廳長全面總結了2019 年全省藝術創作工作,部署了2020 年的重點任務并提出明確要求。會議交流了經驗,進行了創作培訓輔導,這對抓好今后的全省藝術創作工作針對性、指導性都很強。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進一步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拿出辦法措施,群策群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推進我省藝術創作工作繁榮發展。下面,我主要圍繞貫徹落實張廳長講話精神和要求,就抓好2020 年全省藝術創作工作,談幾點意見。
藝術創作是文化工作的重頭戲,打造藝術精品是建設文化強省和文明新龍江的根本要求。藝術繁榮發展最顯著、最典型的標志就是多出精品力作,我們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在精神引領上有新高度新格局。
做好全省藝術創作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好黨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牢牢把握藝術創作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切實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融入藝術創作生產全過程,擔負起為新時代培根鑄魂的歷史使命。
藝術創作從本質上說,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全省廣大藝術工作者要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牢牢把握創作導向,時刻繃緊意識形態這根弦。要密切關注改革開放社會現實,把人民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從人民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把握主流、反映本質,表達人民的心愿、心情、心聲。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之路上,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心心相印,實現歷史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反映龍江兒女謀發展闖新路的勇氣膽識,傳遞筑夢小康路上的鏗鏘足音,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以精品奉獻人民,以明德引領風尚。
總書記深刻指出:“文藝創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同創新能力不足很有關系。”我們要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化危為機,弘揚“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精神,把創新精神貫穿創作工作全過程。找準定位、抓好重點、把握節奏,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心,落實好藝術創作各項工作任務。樹立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觀念,推動藝術創作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是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要扎實推進藝術單位黨組織建設,把黨的領導貫徹和體現到藝術創作生產全過程,把黨建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推動藝術創作工作深入開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各地要牢固樹立藝術創作生產是文化和旅游部門主體業務、首要任務的觀念,黨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視并親自抓好藝術創作工作,直接負責藝術創作工作的分管領導更要履行好職責具體來抓。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綜合平衡,補齊短板,建立健全藝術創作工作體系,進一步優化藝術創作工作格局。堅決杜絕對藝術創作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和現象,在藝術創作生產上要有數量觀念,以量變促質變,不能毫無作為,沒有新作品。
藝術創作是一個整體和系統工程。各地要增強大格局觀念,按照省文旅廳的總體布局,分級管理,層層落實。各級負責藝術創作工作的行政部門和藝術單位要增加協同性,上下聯動,整合資源,集聚力量,齊心協力做好重大選題、重要作品、重點環節等各項工作。要尊重藝術規律、尊重藝術人才,讓創作環境日益鮮活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藝術生產力,重點引導和抓好基層院團強化精品意識,努力爭取黨委政府的深度理解和大力支持,實現創作上的新突破。
在藝術創作上,“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劇本扶持工程”“戲曲振興工程”等為我們提供了良好平臺和機遇,特別是國家藝術基金能夠有效解決經費匱乏的問題,對此各地要高度重視,熟悉項目申報有關要求,做好充分準備,積極進行項目的策劃和申報,爭取國家更多的資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人民群眾的需要是藝術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只有高水準、高質量的優秀藝術作品,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牢固樹立精品意識,提升藝術創作的高度,有爭創一流的大氣魄。要更新思想觀念,立足高標準、高起點,把質量意識自始至終貫穿在藝術創作各個環節,貫穿到藝術創作工作全過程,體現在藝術創作全要素之中。以扎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不斷強化藝術原創力,在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上孜孜以求,下大功夫。
要高度重視創作規劃,加強藝術創作組織化程度,發揮好藝術家的積極性主動性,突出抓好劇本質量、創排質量和整體質量的提升,這是提高作品質量的根本路徑。劇本是藝術創作生產的基礎和源頭,必須要有一個高的起點,要把劇本創作作為藝術創作的中心環節來抓。重點劇目演出后,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不斷打磨提高,打造成“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精品力作。在這方面,省直院團要做出表率,不斷磨、不斷演,讓優秀作品不斷服務群眾。
藝術創作是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不能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更來不得半點虛假。全省廣大藝術工作者要體現人文情懷、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多下苦功、多練真功,勤業精業,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藝術定力,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追求。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從社會實踐的洪流中選取題材,從人民群眾的創造中汲取靈感,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
要緊跟新時代的節律,立足新時代的社會實踐,把握社會脈搏,反映時代精神,貼近現實生活,從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提煉精華、汲取養分,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彰顯當代價值和時代精神。
要進一步尊重和遵循藝術規律,讓專業人干專業事,保護好藝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揚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提質增效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氛圍。
省委宣傳部《全省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生產三年行動計劃》是今明兩年創作的最大主題。各地各單位要按照張廳長的講話要求,緊緊圍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 年慶祝建黨100 周年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事件,早策劃、早研究、早動手,鎖定和突破《2020—2021 迎接建黨100 周年全省重點創作劇目名錄》目標,堅持全省一盤棋的思想,統籌協調,上下聯動,集聚資源,匯合力量,集中開展一系列主題藝術創作活動,完成好各項藝術創作任務,推出一批謳歌龍江發展、展現地域特色、傳播當代價值的精品佳作,生動展現在黨領導下取得的輝煌成就和龍江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努力奮斗的精神風貌。
全省藝術創作工作會議之后,還將召開省舞臺藝術創作中心劇本研討會,對民族歌劇《鐵人三部曲》、龍江劇《巾幗天兵》、京劇《血沃冰花》、評劇《今日秋分》、話劇《冷云》、龍江劇《黑土金夢》等重點劇目進行研討論證,進一步提高劇本創作水平,為二度創作打下良好基礎。
繼續深入推進藝術精品創作工程。各地要根據各自實際,聚焦現實題材、紅色題材、重大歷史題材等主題主線,組織策劃好重點藝術創作項目,加強保障措施,調動專家力量,整合藝術資源,挖掘創作潛力,強化項目管理,努力提升藝術創作的原創力、創新力和競爭力,為實施好“迎接建黨100 周年藝術創作年”承擔起應有的責任,有效完成好各項任務。
現實題材創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來的要求。要繼續投入更大的力氣進行現實題材創作,以更廣闊的視野抒寫和反映時代主題,重點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和我省改革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藝術作品反映時代精神,傳遞精神力量。
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對全省重大項目創作,要舉全省之力,抓好主創團隊建設,選擇省內最優秀的人員參與,要把優秀的青年創作人才推到一線來,發揮他們的智慧和才干。在需要從各地抽調創作人員和演出團隊時,要積極配合和支持,合力打造能夠代表我省藝術發展水平、富有新時代特點的精品力作。
要強基固本,做好藝術創作基礎性工作。建立規范化、常態化的藝術創作機制,提升藝術創作組織化水平,促進藝術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要按藝術規律辦事,實施藝術創作規劃引導,完善重點劇目策劃和論證,提高藝術創作的實效性,減少劇目運作的盲目性。要進一步發揮省藝術研究院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強省舞臺藝術創作中心建設,打通藝術創作的各個環節,構建全省統一大平臺,整合創作資源,有組織有步驟地集體攻關,“為優秀劇院寫戲、為優秀演員寫戲”,促進成果轉化。
要樹立人才是藝術創作第一要務的觀念,全面增強“四力”,在培育專業精神、提升專業素養、增強專業能力上下功夫,提升藝術人才隊伍能力水平。尊重藝術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為人才成長搭建平臺,把更多優秀的創作人才引導到藝術創作中去,切實提高藝術生產創新創造能力。
要加強對重點作品、優秀作品的評論引導和跟蹤宣傳推介,在助推原創精品劇目上發揮更大作用,提升藝術原創力和藝術創新。要組織多種形式的創作采風和優秀劇目演出觀摩,為承擔重點創作任務的人員提供了解重大事件、重要精神的條件和方便,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挖掘素材,激發靈感。
6 月30 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14 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和強調國有文藝院團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中堅力量,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突出問題導向,堅持分類指導,以演出為中心環節,激發國有文藝院團生機活力,創作生產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舞臺藝術佳作,滿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實施意見下發后,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在文藝院團改革中提高藝術創作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同時,制定好我省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細則,把握文藝院團核心業務和非主業經營項目的關系,為核心業務提供支持和服務,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雙效統一。要健全完善“文藝院團結對幫扶”長效機制,繼續開展好“送歡笑到基層”“紅色文藝輕騎兵”“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等惠民演出活動,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除以上重點說明的重大任務外,省文旅廳還將在適當時候舉辦全省現實題材優秀劇目展演、“黑龍江省北疆文化藝術獎”——第七屆小戲小品比賽、第八屆聲樂器樂比賽等活動,集中展示藝術創作成果,展現全省藝術工作者奮發有為的新風貌。要堅持質量是唯一標準的要求,優中選優,寧缺勿濫,公平公正,發揮藝術評獎的鮮明導向作用,激發創作活力、調動全省藝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各地各單位要把切實提高藝術質量放在第一位,積極做好發動、推薦工作,提升藝術創作整體水平,確保意識形態萬無一失。
要積極探索“線上演出”藝術發展新業態。省直文藝院團“云端”系列演出,為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供了新模式和新實踐,各地也要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線上演出形式,進一步拓寬文藝院團傳播推廣渠道,發揮網絡對促進文化藝術資源共享的重要作用,激活創作演出的新動能,推進“互聯網+演藝”平臺建設,探索新型文化服務和消費業態的健康發展。
要深化文旅融合。加快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步伐,進一步提升藝術作品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我省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間,要開拓思路,摸清底子,確定位子,找準路子,邁開步子,創造性利用我省文化藝術資源,加快演藝資源整合和集聚,打造藝術和旅游融合的平臺載體,做好重點景區演藝項目的打造,實現促進我省旅游演藝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后的無縫鏈接。要提升演藝產業供給能力,探索疫情常態化時期的駐場演出新模式,帶動藝術高效能傳播、旅游高質量發展,取得文旅融合新碩果。
同志們,做好全省藝術創作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時期,要緊緊咬住工作目標不放松,搶時間、趕進度,以這次全省藝術創作工作會議為契機,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凝聚力量,開拓創新,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精神和藝術魅力的精品力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100 周年,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