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高
貞豐縣在扶貧開發加強新農村建設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大幅下降,農民收入大幅提升,農民居住環境極大改善,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該縣通過“四個著力”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著力發展扶貧產業,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圍繞“十三五”扶貧產業工程的工作目標,按穩糧、增收、強基礎、樹特色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現代特色高效農業,積極探索“1+N”和“三變四贏”產業扶貧發展模式,重點圍繞李子、構樹種植、生態養牛、林下養雞等產業,爭取上級扶貧專項資金3.5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060個,覆蓋2.76萬戶11.23萬人實現脫貧增收。加快貧困村特色產業升級,確保每個貧困戶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著力加強后續發展扶持。十三五期間,全縣已搬遷468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7438人),其中,有勞動力26409人。全縣規劃建設安置點共11個,其中縣城區3個。截至目前,全縣實現81個貧困村出列和20841戶97990人脫貧,其中: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脫貧4908戶25128人,發展教育脫貧2885戶14038人,生態補償脫貧837戶4199人,兜底保障脫貧1889戶5027人,“兩業”帶動脫貧10322戶49598人,解決就業24344人。切實解決好搬遷就業難問題,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標。
著力增強幫扶干部責任感,提高幫扶力度。一是開展對幫扶干部精準扶貧工作的專題培訓,對各種扶貧政策進行解讀,讓幫扶干部統一思想,提高對扶貧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掌握各種扶貧工作政策,明確幫扶原則。二是對幫扶干部統一要求,統一待遇。在實施幫扶過程中,每位幫扶干部都有幫扶對象,各幫扶人下鄉進行幫扶工作,都是利用周末進行,來回路費不能報賬,每天下鄉補助過低,嚴重影響了幫扶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三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建議要制定更具操作性、具體化的考核措施,施行考核積分制,增加扶貧考核分值,制定對策和措施,強化職責,形成工作合力。
著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按照“群眾協商、合理布局、注重效益”的原則,科學合理提出中長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長遠規劃,著力解決制約農民增收和阻礙農村發展的飲水難、看病難、灌溉難等問題。建管并重,探索建立既適應市場規律又符合農村特點的基礎設施管護辦法,采取專業管護、村社管護、專業合作社管護、市場管護等方式促進管護規范化、常態化。積極開展鄉村道路、農田水利、人畜飲水、農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設,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