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9月2日刊登郭振綱的文章說,據《經濟日報》報道,最近一個時期,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建,成為國家重點投入的發展領域,與此同時,核心技術人才缺口的問題開始顯現,到今年底該行業人才缺口將達417萬。新興產業特別是高端產業出現“有職業、無人才”,與不少地方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模式有很大關系。
一方面,不少用人單位在人才使用方面長期秉持“拿來主義”,需要人才時,只想著向社會“挖”人才,自己不培養人才,或者很少在人才培養上做投入。一旦人才供需結構失衡,企業高薪挖不到人才的“戲碼”就會一再上演。
另一方面,人才培養模式“實用主義”現象比較突出。研究型高校的前沿性研究中,對國家人才結構變化、人才培養預警的研究不足;應用型高校或者職業技術學院在人才培養上,偏重市場導向,重視當下、輕視長遠,容易導致既有產業、行業所需的人才培養富余,而新興產業、新技能的人才培養短缺。
對新興行業高新技能人才的培養,應該及早布局、及早謀劃、及早行動,而不能總是“慢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