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新聞9月1日刊文指出,由于受到新自由主義的影響,目前,在國家與市場的關系特別是兩者在創新方面的作用上存在許多神話。
例如,一種流行的看法是:公共部門是低效、遲滯的,私人部門是富有活力的,企業是創新主體。但蘋果手機背后的任何一項關鍵技術都是獲得了政府資助的。1971年至2006年間,在被《研發雜志》的年度獎選中的88項最重要的創新之中,有77項完全依賴于聯邦政府提供的研究支持。此外,生物制藥產業75%的新發明出自依靠公共資金維持運行的實驗室。
又如,另一個流行的神話則是風險資本是創新的開拓者。但風險資本經常是在政府投資并承擔創新的主要風險之后才進入的:美國政府為發展初期的技術企業提供融資,而且是私人風險資本投資額的2~8倍。
美國政府還構建保護本國企業、實施政府采購法等成套的政策體系來扶植本國企業的創新。例如,美國的公立學校是蘋果產品忠實的客戶。
正如演化經濟學家佩蕾斯指出的,美國這個通常被認為最能代表“自由市場”制度的國家,卻是在創新領域進行政府干預最多的國家。但這些政府干預被“隱藏”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