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煙臺市福山區委宣傳部 郝文杰 潘丹丹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同時,按照“六穩”“六保”要求,主動出擊、精準施策,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福山區堅持“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舉全區之力引項目、推項目,為經濟發展蓄力造勢。
千方百計引項目。組建成立專業招商部門、產業招商部門和鎮街園三支隊伍,搶抓全球產業布局轉移、價值鏈重構等機遇,聚焦5G革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持續加大與世界500強、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和行業龍頭企業的溝通對接力度,全面開展網上招商、云上洽談、線上簽約。1月-5月,先后洽談各類項目100余個,走訪接待“三類500強”70余次,累計儲備20個重點在談項目、總投資900億元。
全力以赴建項目。集中攻堅總投資1400億元的101個重點在建項目,統籌考慮項目類別、工作進展、時間節點等因素,列出亟需開復工項目清單,逐個項目制定方案、卡實責任、加快推進,目前總投資386億元的20個省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16個,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全部開復工,位居全市前列。發揮包幫服務特派員和審批服務特派員“雙特派員”服務優勢,堅持“一個項目一個方案”,用心做好立項、用地、規劃、環評、施工等相關工作,每周至少兩次到現場辦公或到項目牽頭單位上門服務,累計解決項目問題400個,進一步暢通了項目建設的“綠色通道”。
為進一步消除疫情影響,提振經濟發展信心,福山區深入開展企業復工復產、激活消費市場、穩住外資外貿“三大行動”,推動全區消費市場全面回暖。
精準服務,用心解決企業困難。選派50余名干部擔任重點企業“駐廠員”,實行駐廠指導。針對企業用工短缺的“難點”,主動開通“點對點”返崗專車服務,先后分57批次、派出141輛返崗專車,赴河南、四川、云南等地接回外地務工人員2500余人。針對企業資金周轉不暢的“痛點”,創新設立1億元疫情應急轉貸基金,有效幫助信譽度高、發展前景好的企業解決資金問題,目前已有40余家企業提出申請,其中13家企業通過資格審核。針對供應鏈不暢的“斷點”,出臺企業貨運物流省外往返通行意見,及時解決企業跨省物流運輸問題,同時結合區內產業供應鏈布局,制定區內整體應對方案,確保供應鏈順暢。
創新思維,全面激活消費市場。通過發放消費代金券、打折促銷等形式,有效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充分釋放出來;不斷挖掘潛力性消費,擴大大宗商品消費,制定出臺房地產領域的扶持政策,采取緩交基礎設施配套費、加快預售辦理等方式,推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深度挖潛,堅決穩住外資外貿。制定出臺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意見,對企業開展外貿、跨境電商、服務外包、對外承攬工程等,給予資金補助,最高可補助100萬元,目前已對達到獎勵標準的10家企業下發補貼資金,有效調動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的積極性。創新組建工作小組,攻堅破解玖龍國家B型保稅物流中心等有外貿潛力項目的瓶頸問題,通過保稅進出口、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等方式,全面提升外貿進出口整體質量。積極探索利用外資方式,圍繞水環境治理、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外資基金、外資金融等多種投資模式,推動利用外資滾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