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軍HU Yuan-jun
(中國葛洲壩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20)
在傳統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工作中采用的是DBB 總承包管理方法,但是在水利工程業主的需求呈現出不斷變化的趨勢后,DBB 總承包管理方法無法滿足業主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對傳統管理方法進行革新,引入了EPC 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進而改善傳統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工期長及投資較大的不足,進而促進整體工程能夠有效控制投資額度、施工質量與施工進度,以下內容針對水利水電工程EPC 總承包項目管理體制進行了研究。
1.1 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的內涵 所謂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是指建設業主方將大中型的工程建設項目,從最初的設計工作至建設完成的這一總體過程承包給資質良好的施工企業或者是集團。建設業主與施工企業或者集團達成協議后,進行總承包合同的簽訂工作。在總承包合同內規定了雙方的責任,特別是對總承包方提出的要求,需要總承包方對工程建設質量、工程建設安全、施工進度、投入的建設成本、工程建設整體管理過程進行負責。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應用于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中,需要將水利水電工程的實際特點充分考慮在內,包括施工作業面向的內容較廣、施工區域較大、合同內容繁多等。在管理時需要采取綜合管理的過程,包括設計管理工作、采購管理工作、施工管理工作、質量管理工作、協調管理工作、報批管理工作等。
1.2 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具有的顯著特征
1.2.1 具有固定的合同種類特征 EPC 總承包模式在合同種類方面會選擇固定的總價合同模式,除了不可抗力因素、業主因素引起的工程利益損失外,其他因素引發工程利益損失都無法進行索賠。在建設業主與施工企業或者集團簽訂總承包合同后,表明雙方對固定價格都已經認可,并且確定的價格不會受到國際匯率及物價的影響。在設計變更方面會對工程造價產生較大的影響,采用總價合同方式不會因設計變更問題而改變總價格。
1.2.2 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在實施時需要將業主與總承包方的責任進行清晰性的分配,業主除了具有監督工程建設過程的權利外,還需要對內外部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協調,比如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時需要征地并要求居民搬遷,還要做好籌資及拓展融資的工作等,進而保障工程建設的經濟收益達到預期的目的。總承包方所承擔的責任是工程的設計工作、材料采購與籌備工作、施工設備的安排工作、施工計劃的編制與執行工作等,也就是對整體工程具有管理的權力。通過合理化并有效的統籌安排后,能夠降低影響工程建設質量與效率的因素,進而達到提升施工效率的目的。
1.2.3 工程招標有效管理 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應用于工程建設中后,可以對招標過程實施有效的管理工作,特別是在招標管理思路方面表現出更清晰、更明確的優勢。業主方根據我國頒布的招標法律法規編制招標文件,并且在招標文件內將與建設相關的內容,包括建設預期目標、項目建設要求、項目設計標準等,并且投標單位還需要細致地分析招標文件中羅列的內容,進而根據招標的需求設計出工程方案,進而形成最終的投標報價。
1.2.4 分配責任與風險 在傳統工程承包模式中,會因參與到工程項目中的施工企業較多而存在著責任主體不明確的現象,當工程建設過程中發生問題時,會導致責任與風險劃分不明的問題,并且相關人員會發生互相推諉的現象,對業主方的利益會產生嚴重性的損害。在引入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后,工程質量控制方面、安全施工方面、進度管理方面、成本控制方面等都由總承包商負責,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清晰明確,進而將存在的爭端與索賠概率共同下降。在分擔風險方面,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會在合同中規定出索賠風險是由總承包商承擔,進而盡可能地降低了業主方的風險。
2.1 優化水利水電工程組織施工方案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類型存在著多樣化的特點,并且涉及的內容也較為廣泛,包括新建工程、擴建工程、改建工程、加固工程、修復工程、與水利水電主體工程配套的附屬工程、防洪工程、排澇工程、灌溉工程、水力發電工程、引水與供水工程、灘涂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資源保護工程等。要將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應用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第一步需要開展創建EPC 項目部的措施,在項目部成立后優化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建設方案。項目部需要與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部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進而針對建設中的管理細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有效銜接,進而保證設計出的施工方案擁有成熟的施工技術,并且工程建設過程能夠具備可靠性的要求,進而保障工程建設質量與效率滿足業主方的實際需求。在制定工程的施工方案時需要挖掘出存在的重點與難點,并運用先進的技術對施工過程合理化指導,進而為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的有效發揮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應用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需要做好質量管理
2.2.1 改變管理理念并實現價值統一 在全球化進程的速度不斷加快后,市場競爭力度呈現出日益激烈的趨勢。在水電行業中如果存在著相關者合作意識不足的問題,只是關注當前的利益而無法提升競爭能力。要應用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進行質量管理時,需要總承包部改變管理理念,以共贏為發展目標,創建出長期的共同目標進行奮斗,進而促進相關各方的利益達到最大化的目的。
2.2.2 做好質量監控的工作 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對于質量要求與質量責任進行了明確性的分配,在應用于水利水電工程時,需要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存在的施工技術難度高、質量監控點多的問題考慮在內。因此,需要做好質量控管的工作,保證監控措施能夠及時到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項目部應實時與施工班級進行交流,將現場施工過程準確記錄并做好質量檢驗資料的交接工作,并重點了解重點施工部位的質量情況,比如水利工程中的鋼結構、鋼筋混凝土主體結構等要嚴格依照規范要求及施工標準進行監控,再由EPC 項目部復核質量的完成情況,將存在的質量監控盲區充分融入監控中保證質量。
2.2.3 實施層層遞進與人人負責的管理模式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含有多個建筑主體內容,比如溢洪道主體、擋水壩主體、調壓井主體、引水渠主體等,這些工程項目對施工精度具有極高的要求,在控制質量時要達到嚴格化要求。EPC 項目部要與施工部門確定出施工質量標準,并采取聯合檢查的方式控制建設質量。EPC 承包管理者對整體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而分包隊則對自己建設的內容負責質量,創建出人人負責質量的管理模式。對于水利水電工程中所應用的材料與設備,需要做好質量檢測工作,包括目測檢測、入場驗收檢測、場內復檢的檢測過程,將質量不達標的材料剔除,對于機電設備元件需要做好性能測試的工作。
2.2.4 協調EPC 各要素形成EPC 慣性管理思維 水利水電工程應用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后,要實現自上而下形成慣性管理思維的管理思想,能夠讓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中的設計環節、采購環節、施工環節之間達到深入融合的效果,并且之間還要高度協調。首先,以三位一體理念為管理思想,進而創建出EPC 總承包管理氛圍,將設計、采購、施工三個環節的實施步驟有效理順。其次,培訓EPC 項目部人員,在培訓時要注重協調能力與管理能力的培養。最后,將EPC 重點應用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工程投入成本與收益方面。
2.3 工序合理化安排達到提升施工速度、保證工期的目的
2.3.1 對關鍵部位加強控制力度,實現計劃有效落實 在施工管理中要圍繞施工計劃安排現場的施工過程,還要對施工過程進行細化的指導,對施工管理節奏實施嚴格控制,進而保證施工進度能夠按照規劃進行,如果存在著施工過程偏離施工計劃,應及時糾正并對項目計劃有效調整。
2.3.2 充分落實資源至所需環節中 為了保證工程項目能夠順利開展,需要根據水利工程實際需求,對施工現場的料具、材料、勞動力等重要的生產要素實施密切指導的過程、監督資源是否有效落實、控制材料應用過程等,還要根據工程的實際進度做好生產要素預算工作,能夠及時供應所需的材料、料具,還要做好人員調配的工作,進而促進工程建設能夠順利開展。
2.3.3 落實施工工效 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具有范圍大且施工作業面較廣的特點,為了保障施工工效,需要保證每個環節的建設過程都能夠順利開展并有效銜接。在實施管理中存在管理面廣、管理點多、立體交叉管理、混合管理等過程,要保障管理過程達到統一協調、合理化安排、見縫插針的效果。
2.4 加大成本管理力度提高收益 項目成本一直是工程建設中始終關注的內容,在管理工作中要重點對成本進行管理,可以說成本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根基,因為只有有效的成本管理才能保證經濟收益,如果缺乏收益性會降低項目建設的質量。在業主未支付工程款時需要總承包方全部承擔或者聯合墊支的情況下,存在著項目成本管理風險增大的問題。因此,在管理成本時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在項目概算與工程量清單報價工作中要達到質量要求,并且需要將已完成的工程量讓業主進行確認,進而保證在最終結算時能夠有效降低墊支的成本。二是管理費核算意識有效提升,避免發生不合理開支的問題。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可應用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能夠將責任清晰明確及保證施工建設的質量與效率。在應用EPC 總承包管理模式需要對施工方案進行有效的優化,還需要注重成本管理工作,進而達到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及提高經濟收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