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
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顯示,近年來人口出生率、出生人數出現“雙降”。這種現象說明一個嚴峻的問題一一民眾的生育意愿在下降。
到底有哪些因素影響了人們的生育意愿?政府和社會到底應該提供怎樣的服務和支持,才能有效地提高家庭生育意愿、提高人口出生率?
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施了獨生子女計劃生育國策,導致獨生子女家庭成為主要的家庭形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出臺“單獨二孩”政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開啟實施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進入人口政策的新時代。
一方面,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17年中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而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2017年比上一年度減少了63萬,這意味著目前的全面二孩政策并沒有改變人口出生率偏低的狀況。

從2012年開始,我國勞動力供給出現新的變化,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開始下降。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前景2017》的預測,到2050年,我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將由高峰期的10億下降到8億,20—49歲的青壯年勞動力將由高峰期的5.7億下降到3.9億。
這一趨勢將對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矫妫瑒趧恿┙o數量減少和勞動力價格提升使得勞動密集型產業喪失比較優勢,轉而需要依賴資本投入和技術進步來推動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的客觀要求愈發凸顯;另一方面,勞動力數量下降導致儲蓄人群減少,將造成儲蓄率、投資率和消費率的下降,從而引起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下降。
隨之而來的還有越來越沉重的養老負擔。我國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聯合國數據,從2001年至2025年的24年間,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將由7.1%提升至14.2%。
中華女子學院最近完成的—項社會公益調查顯示,二孩家庭得到的各種“支持”明顯不足:6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在哺乳期照護方面沒有獲得支持;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在帶薪休假方面沒有獲得支持;80%的受訪者表示,在家務分擔方面沒有獲得支持;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在經濟補助方面沒有獲得支持;80%的受訪者表示,在精神安慰方面沒有獲得支持;80%的受訪者表示,在公共設施使用方面沒有獲得支持;90%的受訪者表示,在工作壓力緩解方面沒有獲得支持。
在政府給予的支持方面,參與調查的受訪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教育、政策、補貼等關鍵詞上,尤其在增加公共教育資源、公共醫療服務育兒福利等方面問題比較集中。
國家政策放開,生二孩對于很多家庭來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不過,家庭的經濟狀況、孩子的教育、生活壓力等都是要考慮的問題,這些也是困擾年輕父母的生育二孩的難點和痛點。那些不打算生二孩的家庭,除去自身不能規避的年齡和身體因素,最大的影響因素是經濟負擔。國家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民眾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受經濟和社會因素影響明顯,民眾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涉及養育成本高、托育服務短缺、女性職業發展壓力大等諸多方面。
北京媳婦徐冉今年45歲,有一個13歲的女兒,關于是否要二胎的事她和丈夫考慮了很久,最終還是放棄了。她坦言道,高齡的二孩媽媽要想身體健康,并且事業和家庭兼顧,就必須有能力并且舍得付出金錢。高齡生育后精力不足,照顧孩子事多,家中勞力少,這些是很現實的問題。她和丈夫的父母年齡都已接近80歲,老人自己生活上能自理就已經很好了,有時也會搭一把手照顧—下大寶,但根本不可能指望老人再幫忙照顧二寶,他們已經有心無力了。所以,她和丈夫如果想生二孩,那只能花錢請育兒嫂和保姆來幫忙。
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請月嫂每月至少8000元,孩子滿月之后的育兒嫂每月工資約7000元,孩子再稍大點,請保姆的工資每月約4000元,孩子的奶粉每月2000元左右,尿不濕每月需600元左右,各種兒童用品、衣服等每月近千元,各種鈣劑、魚肝油等保健品每月也得幾百元。孩子再大點支出就更多了,上雙語幼兒園一年至少四五萬,還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培訓班。有品質的早教班都價格不菲,另外還要帶孩子出去娛樂玩耍,購買玩具和圖書,尤其是小孩抵抗力弱,經常生病,看病治療可不是一筆小錢。粗略估算一下,在孩子上小學前,所有的花費總額不會少于100萬元。
另外,精力不足對于人到中年的父母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吧⒆涌偟糜腥藥?,萬不得已或者有余錢可以請保姆,但是總沒有自己人帶著放心、安全。”徐冉對記者說,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夫妻雙方父母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是否允許你再生二孩?如果父母比較清閑又身體健康,而且喜歡帶小孩兒,那倒是可以考慮要二孩;但如果父母年齡太大或者身體不好,不但不能給帶孩子,甚至還需要子女照顧的話,那就實在沒法再生二孩了。
調查項目的牽頭人、中華女子學院副院長劉夢教授對本刊記者說,通過梳理有關二孩生育的政策發現,這些政策基本上都是對生育行為的約束和規范,涉及婚檢、產檢、母嬰健康、生育登記、獎勵、流動人口管理等很多方面的內容,但如何給二孩家庭提供保障性服務、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的內容卻很少。
“如果能將醫務社工、健康社工和家庭社工納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專崗,并且社區的社工機構或慈善公益組織能夠借助政府采購項目,來推進二孩家庭的專業性與多樣化,這將是比較現實的供需對接策略?!眲粽f,二孩家庭面臨的子女教育難題、經濟壓力、照護壓力、精神需求等,都應考慮通過強化社區或社工服務,來補齊這些現有公共政策執行中的短板。基于互聯網時代的信息與區塊鏈特質,應將政府部門、社區,社會組織,家庭的需求與服務進一步銜接完善到位。
“公共設施的完善可以借鑒二孩家庭旅行產品專業設計的實用性,為二孩家庭的生活便利提供更多公共服務?!眲粽f,增加安全、舒適、實用的公共設施及兒童照護協助是必要的,在倡導育兒友好型城市建設的當下,公共場所的哺乳室設置、嬰兒護理臺、親子廁所等,都是便利二孩家庭出行和生活的公共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