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石
我家客廳最顯眼的墻上,總掛著一桿老秤,只要一跨進門檻,第一眼看見的便是這桿老秤。
這是父親用的老秤,看上去雖烏黑,可它光滑锃亮,如一位歷經滄桑但依然精神矍鑠、神采奕奕的老人。它陪伴著父親已大半輩子了,因此父親一直都舍不得扔掉。
這桿老秤不大,長約1.2米,秤桿上刻著白色的小圓點,每個圓點的大小和分布都非常均勻,看上去就好像是一顆顆閃亮的星星。記得兒時,凡家里有東西賣時,父親就會拿上這桿老秤,然后挑著東西到鎮上賣。那時,我經常跟隨父親到鎮上賣雞、賣鴨、賣水果等,偶有余糧時,父親也會挑幾擔米到鎮上賣。然而,無論賣什么,父親都不用愁賣不完。因為,只要父親剛到攤點,還沒等父親將肩上的貨物卸下來,面前就會圍上來一幫前來購買的顧客。當父親將肩上貨物卸下時,他們就你爭我搶,生怕晚一步就買不到似的。而父親也總是手忙腳亂,一手提著老秤提環,一手掂著秤砣,三四秒鐘的功夫,總價就出來了,不到半個小時,貨物就賣光了。惹得同行的賣家都看得瞠目結舌:“大叔,同質同類的貨你怎么就賣得這么快啊?”父親笑著說:“運氣好吧!”
那時,我很佩服父親,但對他賣東西總是比別人賣得快也感到奇怪。直到后來才知道,原來,每當父親稱東西時,他總會把秤砣往前撥一下,然后秤桿也總會高高地往上翹起,也不等秤桿平穩下來,父親已經把價錢算出來了。這樣一來,父親算出來的價錢總會比別人少幾毛,雖說只是幾毛,可在那個物資匱乏、貧窮落后的年代里,每次比別人少算的錢累計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母親知道后,把父親狠狠地數落了一番,說父親太老實了,太蠢了,不懂得精明些,不然就能多賺些錢了,一旁的我也對父親的這種行為表示不滿。然而,父親卻嚴肅地說:“買賣靠的是良心,講的是公平、老實,交換的是信譽,你的貨物夠秤了,人家便信得過你,覺得你靠得住,于是會經常光顧你,也不和你計較。你的貨物要是缺斤短兩,那只能是一次性交易,買賣做不長久。俗話說,斗秤公平要本心,做人也如此,你老實,守信,和你交心的人便多了,你的路也就走得長遠了。倘若你總是心存僥幸,斤斤計較,算計他人,最后也是損人不利己。”聽了父親的話后,我和母親都羞愧地低下了頭。
轉眼間,許多年過去了,父親也已白發蒼蒼了。可那桿老秤依然掛在客廳最顯眼的墻上,每當看到那桿老秤,我就會想起父親,想起他對我說過的話語,而我心中也似乎掛著一桿秤。
編輯 朱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