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羽
摘要:“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現代漢語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句式結構類型,在傳統意義上二者具有普遍的變換關系。在具體句式轉換過程當中,根據句法結構、語義特征、詳細語境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把”字句都可以直接轉換為“被”字句。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采用了對比、分析、歸納等方法對“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各組成部分與整體句式義的互動,以及整體句式義對句式轉換的限制依次展開論述。
關鍵詞:“把”字句 “被”字句 句式變換 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G6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1-0086-02
“把”字句和“被”字句作為現代漢語語法界研究的熱點問題,近年來專家學者對其相關研究的深入。分析把字句和被字句句式變換間的局限性原因,可以加深對兩種句式的理解和認識,有助于形成對于漢語句式系統的完整認知,也有利于充實現代漢語句型的研究。此外,對漢語教學實踐及對外漢語教學等也具有參考價值。
一、關于“把”字句和“被”字句
目前學界普遍認同將“把”字句看作主動式動詞謂語句。因句中的動詞對“把”字后的賓語作出了某種“處置”使其產生某種變化,又稱之為“處置式”。黃伯榮、廖旭東認為:“‘把字句是指謂語中心詞前頭用介詞‘把”或“將組成介詞短語作狀語的一種主謂句” [1]。楊素英認為:“‘把字句表現某物、某人、某事經歷一個完整的變化過程,或者說有終結點的事件。”[2]我們可以把該句式概括為“A把B+V+C”,其中A表施事主語,B表示受事賓語,V是表動作的動詞,C為受動作影響產生的結果。
王力把“被”字句稱為被動式,對被動句定義為“凡敘述詞所表示的行為為主體所遭受者叫做被動式”[3]。黃伯榮、廖旭東認為:“‘被字句是指核心動詞前面,用介詞‘被(給、叫、讓)引出施事或者單用‘被的表示被動的主謂句。”[4]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被動句大體上可以分為無標記被動句和有標記被動句兩大類,而本文將分析研究的主要是有標記被動句。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變換的局限性分析
在現代漢語中“把”字句和“被”字句這兩類句式是存在普遍的變換關系的。首先,在句式的變換中句子的語義重點可能會發生變化,尤其是施動者和受動者重點的變化使句義發生變化。其次,句子變換后語義搭配可能會存在不符合邏輯、與現實不符的情況。最后,變換后的“被”字句中描述的發生變化的事物可能會與原句式表述的內容不同。如果發生以上三種情況任何一種,那么說明句子的變換是不合法的。下文將對不能變換的“把”字句進行簡單的概說。
(一)主語對變換的局限
張伯江指出,“被”字句的賓語一般要求是直接使因,間接使因受到限制[5]。因此,在句式間的轉換中,主語是否為事件的直接原因對變換能否順利完成起很大作用。
例1:a碳酸飲料把孩子的身體喝壞了。
b孩子的身體被碳酸飲料喝壞了。
a中的“碳酸飲料”為受事主語,“孩子的身體”為施事賓語。而b中“被”字后的賓語“碳酸飲料”則不是動作的直接原因。
例2:a這幾天把他忙壞了。
b他被這幾天忙壞了。
例句中他忙壞了的直接原因不是主語“這幾天”,而是這幾天內的工作或任務使得他忙壞了。
由此,我們可知句子的主語是否為動作結果的直接原因成為變換能否順利進行的制約性因素。
但即使主語為動作結果的直接原因時,因受“被”字句多表達不如意、遭受義的語義特點所影響,此時句子的變換就存在可接受度不高的問題。
例3:a這個消息把他高興得手舞足蹈。
b他被這個消息高興得手舞足蹈。
(二)謂語對變換的局限
1.謂語動詞部分為動詞重疊式
“把”字句中謂語部分因為受漢語句法結構的限制,其成分多種多樣。謂語部分通常不可以只是一個單獨的動詞,在動詞的前后通常附件各種附屬成分,有時也可以用動詞的重疊式來表明對賓語產生某種作用[6]。但當謂語部分出現動詞的重疊式時,對句式的轉換就可能會產生局限性影響。
例4:a你把情況匯報匯報。
b情況被你匯報匯報。
2.謂語動詞部分為“一+動詞”
當謂語部分為“一+動詞”形式時,受處置義的動詞本身特性限制要求,在轉換時會產生消極影響。
例5:a小李把頭一甩。
b頭被小李一甩。
以上兩種情況的共同點是充當謂語的動詞都有處置義,但句中并未提動作所產生的結果。
3.謂語動詞部分為疑問代詞
除以上兩種情況可以表示處置未果以外,還有一種由疑問代詞充當謂語中心的句子。
例6:a即使我不去參加聚會,他也不能把我怎樣。
b即使我不去參加聚會,我也不能被他怎樣。
4.謂語動詞部分含有能愿動詞
當句子的謂語動詞部分出現能愿動詞表施動者的主觀意愿時,受“被”字句表示已然變化的語義特征限制,句子間的轉換不成立。
例7:a教練想把他當做殺手锏。
b 他想被教練當做殺手锏。
c他被教練想當做殺手锏。
此時,b中“想”的語義由指向“教練”變為指向“他”,與原句的語義不符。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漢語中出現了一種“被xx”的形式,如“被離婚”“被簽約”。對于這種特殊存在的句式結構,本文將不予分析。
5.謂語動詞為“愛/恨”等表心理活動的動詞時
例8:a他把他的未婚妻喜歡得不得了。
b他的未婚妻被他喜歡得不得了。
愛、恨、喜歡等這類表示心理活動詞語受其自身語義特點的影響,只可以表示對動作發出者自身產生某種影響,而不能對動作的處置對象產生相應的影響。這與“被”字句強調的被動的、意料之外的情況的特點相互矛盾。
6.謂語中心的動詞為不及物動詞
當處于謂語中心的動詞是不及物動詞時,因受其本身語法特點的限制,使得謂語動詞對賓語起不到支配作用。此時,句式之間的轉換不成立。
例9:a她把病好了。
b病被她好了。
(三)賓語對變換的局限
1.無定主語句
現代漢語中的存在一種無話題的句式,它通常用來表示“發生了什么事件”,整個句子都傳達了新的信息,這種無話題的句式叫“無定主語句”[7]。因此,這類句子的可接受度與句子提供信息的多少有關,提供信息越多,可接受度越高。當“把”字句的賓語是無定的時,句式間的變換能否成立,便與這個無定賓語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的可接受度直接相關,并且二者關系是成正比的。
例10:a她把一塊糖放到了嘴里。
b一塊糖被她放到了嘴里。
例11:a小李把一位老人撞倒了。
b一位老人被小李撞倒了。
例12:a老李把一個盒子交給了兒子。
b一個盒子被老李交給了兒子。
c一個精致的盒子被老李交給了兒子。
例10a中糖被放到嘴里是現實生活中的平常事件,而老人被撞倒則是一件不常發生的事情。一位老人被撞倒提供了很多信息,可以引起社會的巨大關注度,句子的可接受度自然很高。又如例12a中盒子的定語只有“一個”顯然提供的信息不夠,而加上“精致的”增加了句子的信息,提高了句子的可接受度。此時,例12c便是一個合乎語法規則并且符合實際運用要求的合格的句子。
2.的字短語+把+賓語+動詞
例13:a有的已經把風箏成功的放上了天空。
b風箏被有的已經成功的放上了天空。
例13a中,主語部分由“的字短語”(有的)充當,作句子的施事主語。變換為被字句后,“的字短語”充當了句子的賓語,就會出現賓語指代不明的情況。
3.賓語部分出現反身代詞時
例14:a白求恩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醫療事業。
b自己的一生被白求恩獻給了醫療事業。
c白求恩的一生被自己獻給了醫療事業。
例15:a她把自己定位為一線女明星。
b自己被她定位為一線女明星。
當“把”字句的賓語部分出現反身代詞“自己”時,轉換為“被”字句后的句子的語義指向也會隨之發生變化。“被”字句受其語義特征影響,要求強調的是動作結果是被動的、出乎意料的,而賓語為反身代詞則表明動作結果可知性,句子變換不成立。
(四)主語和賓語的領屬關系對變換的局限
“把”字句中的主語和賓語具有領屬關系時,“把”字句變換成“被”字句時會受到其制約性影響。
例16:a托尼把雙腳伸進清澈的溪水中。
b雙腳被托尼伸進清澈的溪水中。
例17:a母雞把雞蛋放到自己的身下。
b雞蛋被母雞放到自己的身下。
例16a中“托尼”和“雙腳”具有領屬關系,“雙腳”是屬于“托尼”的而非他人的。由于“被”字句的語義特征限制,句式的轉換不成立。
(五)狀語對變換的局限
“把”字句中,因受其句法特征限制,在句中作狀語的副詞、能愿動詞等成分只可以放置于“把”字前[8]。但當作狀語的能愿動詞表示主語主觀意念,其語義指向主語時,句子不可以直接轉換。
例18:a他要把秘書趕出辦公室。
b秘書要被他趕出辦公室。
c秘書被他要趕出辦公室。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能愿動詞在句子中作狀語,其語義指向主語時,對句式的變換便有很大的局限性影響。
三、結語
對于兩種句式轉換的局限性原因分析,有助于加深對兩種句式的認識和了解,也有助于對外漢語的實際教學。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下冊)[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0-93.
[2]楊素英.從情狀類型來看“把”字句(下)[J].漢語學習,1998(2).
[3]王力.中國現代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3.
[4]張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對稱與不對稱[J].中國語文,2001(6):133.
[5]王還.“把”字句和“被”字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6]李臨定.現代漢語句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7]徐烈炯.名詞性成分的指稱用法[A]//共性與個性:漢語語言學中的爭議[C].徐烈炯.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8]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