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 肖良 王宏宇 李江嘯
摘? 要:某些具特殊屬性的地質資源具有成為旅游資源的潛力。文章以內蒙古卓資縣二龍山地區為研究地點,對該地區地質資源進行深度總結。主要圍繞玄武巖和古生物化石這兩個方面展開描述。首先基于該地玄武巖的顏色、大小、形狀等,剖析其形成機制及能夠成為旅游景觀的原因。隨后介紹了該地古生物化石資源的保存現狀及古生物化石在學術上的貢獻。還對該地其他具旅游潛力的要素進行了簡要補充。最后作者探討了該地旅游開發的潛力,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旅游地質;二龍山;玄武巖;古生物;化石
中圖分類號:P618?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05-0048-03
Abstract: Some geological resources with special attribut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Erlong Mountain, Zhuozi County, Inner Mongolia,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site to summarize the geological resources in this area. Mainly around basalt and paleontology fossil these two aspects launch the description. First of all, based on the color, size and shape of basalt in this area,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reason of becoming a tourist landscape are analyzed. The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leontological fossil resource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paleontological fossil in the academic field. It also makes a brief supplement to other elements with tourism potential. Finall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tourism geology; Erlong Mountain; basalt; Paleontology; fossil
自十八大召開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愈被高度重視。緊隨其后的是2018年兩會召開,國土資源部被改組為自然資源部,足以表明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決心。傳統礦產開發模式迎來了寒冬,越來越多地質資源開采被限止,但也為新的開發利用模式提供了契機。一些地區的地質資源憑借獨特的屬性經受寒冬迎來新春,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獲得了更好的發展。旅游地質資源作為迎合政策最好的例子,不但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而且使資源本身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保護。更為重要的是,它更能帶動地區經濟模式的轉型。內蒙古卓資縣礦產資源種類比較豐富,金屬礦藏有銀、金、鐵、鉛、鋅礦等,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石棉、大理石、石灰石、油頁巖、煤等。隨著時間的推移礦藏儲量日漸枯竭,特別是金屬礦藏。面對礦產匱乏現象,尋礦找礦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但其本身面臨較大的風險與壓力,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強烈要求,這就迫切需要轉換模式以彌補經濟損失。卓資縣地層時代分布廣,最早可追溯于下太古界集寧群,且皆有露頭出露。不少露頭因為其獨特巖性、產狀、分布面積及巖石組合形式,賦予了其能夠成為旅游地質資源的潛力。本文以卓資二龍山為研究地點,深入剖析區域地質特征,探討旅游地質開發優勢和前景。
1 區域概況
研究地點為距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卓資縣東南28km處的二龍山處。地區地形以丘陵為主,山地次之,平原極少。植被類型比較單一,植被由草本、灌木和小灌木組成,但草本植物占統治地位,具有鮮明的草原特征。氣候為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較溫涼,冬季較干冷,春秋氣候變化較大。全年天氣以晴日為主,云層覆蓋率低,年降水量適中(約390mm)。
交通便利。從烏蘭察布市或呼和浩特市到卓資縣交通出行方式以鐵路運輸為主,鐵路系統比較完善。單卓資縣就擁有2個主要客運火車站點(卓資山站和卓資東站)。卓資縣到二龍山出行依靠公路運輸,公路長約50km,50min即可到達。公路運輸通達性良好,主要包括以下兩條線路:(1)卓資縣→縣道552→京藏高速→二龍山;(2)卓資縣→縣道552→京銀線→二龍山。
該地新近系漢諾壩組地層分布廣泛且大面積出露。漢諾壩組巖性以火山巖為主,夾部分沉積巖?;鹕綆r包括致密塊狀玄武巖、氣孔狀玄武巖、杏仁狀玄武巖和火山角礫巖等,沉積巖主要為河湖相沉積的泥巖、砂巖、油頁巖及褐煤等。其中,沉積巖中蘊藏大量動、植物化石。此組與上覆第四系及下伏侏羅系地層皆為不整合接觸關系。早在1962年就有地質隊根據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將該組時代定為早第三系,隨后的研究進一步驗證該時代具準確性。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學者對該組玄武巖進行了K-Ar同位素測年,最終確定時代為中新世時期。
2 玄武巖景觀
玄武巖在該地區分布極廣,在綠色草原的相襯下顯得格外突兀,目之所及皆為黑色、灰黑色、紅褐色巖體點綴。出露的玄武巖大小不一、種類多樣且形態各異。
該地出露巖體的面積是非均質的,多分布于地表和山頂,產狀多為巖蓋或巖被。巖體出露情況主要取決于上覆第四系地層及植被的覆蓋,覆蓋情況影響玄武巖在水平方向上的出露面積。其次重力地質作用也影響玄武巖的出露,如滑坡、崩塌等可帶走上覆的第四系松散沉積物,使玄武巖巖體在垂直方向或近垂直方向得到暴露,亦使部分巖塊從巖體主體上脫落。風化作用、降水沖蝕作用、風的作用也對玄武巖巖體暴露產生影響。人類活動也影響玄武巖體的出露。人類為了某種需要(如開山修路、房屋修建、大型工程等),主動或被動的開采玄武巖,造成巖體的暴露及巖塊的散落和堆積。往往大巖體因其面積浩瀚的氣勢更會受到人們的青睞,但小巖體及小巖塊也能憑借其它特點,吸引游者。
該地玄武巖的色彩極其豐富,能夠給予游覽者視覺上的沖擊。巖石顏色主要有黑色、灰黑色、紅褐色和青灰色等。大巖體多數顏色呈灰黑色和青灰色,紅褐色次之。玄武巖作為一種基性噴出巖,詳細分類多種多樣,顏色的多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于風化作用導致的風化面和新鮮面的顏色不一致,一是由于形成玄武巖本身的礦物成分占比不一致。
玄武巖形態是該地最具有旅游發展價值的特點。特別是具多邊形的柱狀節理所呈現的鬼斧神工,使人不禁沉迷其中。觀感方向與地層傾向的差異使其呈現出不同的形象特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龍鱗”和“龍骨”。所謂“龍鱗”就是眾多柱狀節理的六邊形面呈鱗片狀排列暴露于人的視覺感受區(圖1),而“龍骨”則是玄武巖柱狀節理的柱狀面暴露于視野范圍。該地有一處蔚為壯觀的“龍骨”景觀(圖2),整齊排列形成“瀑布狀”,用“石瀑”一詞形容更為準確?!笆佟边B綿展布幾十米,高約十到二十米,氣勢磅礴?!褒堶[”和“龍骨”是村民對二龍山柱狀玄武巖的叫法,該地地形被一條河流一分為二,兩岸山峰陡峭且蜿蜒曲折,這與“二龍山”這一地名相對應,民間也流傳著“二龍護水”的傳說。
3 古生物化石
除火山巖外,漢諾壩組的河湖相沉積層中還貯藏著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在第三系漢諾壩組發現的動物化石有哺乳動物骨骼和牙齒、軟體動物殼體、昆蟲等,發現的植物大化石主要有葉片、支莖、種子和果實等。在二龍山的砂巖、油頁巖和泥巖中發現了種類豐富、數量龐大的植物及昆蟲化石。植物化石涵蓋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多科多屬,能夠組成一個具高的物種多樣性的植物群系。就科一級而言,已發現松科(Pinaceae)、柏科(Cupressaceae)、杉科(Taxodiaceae)、楊梅科(Myricaceae)、槭樹科(Aceraceae)、楊柳科(Salicaceae)、榆科(Ulmaceae)、樺木科(Betulaceae)等。二龍山地區埋藏化石的露頭多分布于河谷,由于未受關注和保護,加之河水沖蝕作用的影響,已導致不少露頭消失。該地豐富的化石資源已然成為獨特的地理標記,如果能夠受到更多保護和宣傳,定能吸引眾多化石愛好者和游客前來參觀。
除此之外,此地的古生物化石還被許多學者所研究。何文龍(2018)在此發現了一種側柏新種Platycladus preorientalis,并由此推測了側柏屬的遷移路線;肖良(2018)在此發現大量香蕨木化石,經過宏觀和微觀的研究,發現新種Comptonia hirsute;梁嘉琪(2019)在此發現了一種獨特的槭屬物種Acer gonna Maxim,是該種在中國內蒙地區的首次發現。國內很多高校參與該地古生物化石調查與研究,包括蘭州大學、長安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等。豐富的化石資源吸引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前來研究,逐漸增長了該地在學術界的名氣。二龍山地區是古生物化石的天然儲庫,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進一步研究,可以恢復中新世時期二龍山地區的古氣候、古生態及古環境,因此該地具有成為科學教育基地的潛力。
4 其他方面
該地具典型的草原特征,植被覆蓋率高,面積廣闊,風景宜人。每逢春夏,正值各種草本植物開花之季,百花盛開的草原如花海一般。該地自然條件的優越性,吸引不少野生動物在此棲息繁衍,有巖雞、野兔、狐貍等。常有牧民放牧于此,不乏牛、羊群的點綴。地貌形式多樣,除連綿且略有起伏的丘陵外,山地和河谷也是當地的特點之一,上文提及的“二龍護水”就是該地地形的形象描述。山地和河谷蜿蜒,河水淺而清澈。河流的上段有一處泉眼,形成一汪清澈的池塘,也是河流補給源之一。塘水較深,清澈見底,有青蛙及游魚棲息此處。還有大面積的野生杏樹生長,逢7-8月份野杏成熟可供游客采摘品嘗。除自然景觀外,此地還修建了很多窯洞建筑,頗具黃土高原特色,不僅能給游客帶來獨特的視覺沖擊,還可供游客短暫居住。
5 前景與討論
二龍山憑借獨特的“二龍環水”地形、分布廣泛的玄武巖、豐富的化石資源,完全具旅游地質開發的潛力。特別是“石瀑”玄武巖景觀在內蒙地區乃至全國都具代表性,有成為地質公園的潛力。
二龍山旅游開發要迅速、合理。二龍山的沉積巖中貯存大量古生物化石,但隨著河流侵蝕作用等,露頭越來越少,導致化石稀少且不為人所知。快速開發首先可以使該地化石被更多人所了解,其次有利于化石的保護。開發過程中還應避免對含化石巖體的破壞。
應加強宣傳力度且要突出地區特點。二龍山作為地質資源的寶庫,宣傳應以地質景觀為主,其他要素作為次要補充。
參考文獻:
[1]李學杰.內蒙古卓資縣地區鉛鋅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分析[D].河北地質大學,2018.
[2]蘆迪.內蒙古卓資縣聚寶莊銀多金屬礦礦床地質-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方向[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8.
[3]衛彥升.論右玉縣小南山漢諾壩組玄武巖地質特征[J].華北國土資源,2014(4):57-59.
[4]王慧芬,戴橦謨,范嗣昆,等.張家口漢諾壩玄武巖K-Ar年齡計時[J].地球化學,1985(03):12-21.
[5]梁嘉琪,肖良,李相傳,等.內蒙古中新世槭屬植物化石的首次發現[J].地質論評,2019(65):69-70.
[6]肖良.內蒙古卓資中新世香蕨木新種(Comptonia hirsute sp.nov.)的發現[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9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8:154-155.
[7]Wenlong He, Liang Xiao, Xiangchuan Li, et al. An ancient example of Platycladus (Cupressceae) from the early Miocene of northern China: origin and biogeographical implications[J]. Historical Biology, 2017,30(8):112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