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英語閱讀是一項綜合性的語言學習活動,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還有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育,為學生在跨文化交際當中成長進步創造有利條件。在英語閱讀實踐活動當中,基于一定的主題進行閱讀和探索更有助于學生對閱讀核心和主題語言環境的認識,為學生的語言學習和應用奠定堅實基礎。為了滿足閱讀教學要求,教師應該積極發揮主題教學的優勢作用,給學生營造主題意義密切關聯的語境,挖掘主題所承載的文化與語言信息,讓學生在主題探究的過程中發展綜合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理解和鑒別評判力,把閱讀教學引向深入。
【關鍵詞】主題意義探究;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初中階段是學生英語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擔當著較重的教學壓力,既要探究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方法,又要把控好教學進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預期教學目標。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據極大比重的教學內容,需要有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作為必要指導,但是由于教師錯誤的思想認識,往往把閱讀教學當做是灌輸語言知識的教學,片面認為學生了解了字詞句和語法的內容,能夠讀懂文章就算是達成了閱讀目標,忽視了學生對于主題、結構、文化等內容的學習,無法順利把握文本意圖。對此,教師需要認清傳統教育模式的缺陷,積極引入主題式閱讀教學方法,基于主題意義探究來優化閱讀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閱讀素養與文化素質的綜合發展。
1.立足主題意義,滲透英語核心素養
主題閱讀是一種創新性的閱讀教學模式,強調在閱讀過程當中要突出主題,要求學生圍繞特定的主題意義展開深入探究。這樣的綜合閱讀模式符合初中生的語言能力發展特點和實際需求,也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主題性和探究性的學習要求,所以能夠獲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促進傳統閱讀教育局面的轉變。為進一步發揮主題閱讀的優勢作用,教師應該認識到主題閱讀和基于主題意義的閱讀探究活動,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上,助推學生語言、學習、思維、文化等方面素養的融合發展,擴大閱讀教學內容,增加閱讀教學的吸引力。例如,在教學“A day out”時,閱讀版塊也是一篇電子文件講述的是Linda和同學的世界公園之旅。在教學過程當中,為了確保導入新穎而富有吸引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世界公園的視頻,直接揭示主題,喚起學生閱讀興趣,并讓學生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產生期待。接下來教師則指導學生依照Linda心理變化情況進行閱讀,幫助學生梳理整篇文章,并要求學生在小組之內合作探究:What can they get in the park? 在問題的指導之下,學生會主動就自己的認識和思考進行探究和交流,會將閱讀、口語表達、合作學習、思考探究融合在一個教學過程當中,可以讓核心素養在閱讀課堂上落地生根,把課程主題進行深化?;谥黝}的探究活動,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形成閱讀和思考結合的習慣,培育學生大膽質疑的精神,讓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得到有效的發展,要不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進步,也是主題閱讀優勢的體現。
2.基于主題內涵,凸顯主題文化特色
主題閱讀應該把重點放在主題二字上,所以初中英語主題閱讀課堂應該著重突出閱讀主題,找到閱讀和現實生活的銜接點,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并在引導學生進行主題內涵探索的過程中認識主題文化的特色,促進學生跨文化素質和文化意識的綜合發展。比如,在主題課程“Festival”教學當中,因為學生在以往的閱讀文本學習當中,已經接觸到了和節日相關的材料,對給出的節日話題也較為熟悉,增強了學生對部分西方節日的認識。但是教師在閱讀教學指導當中發現初中生缺少文化精神理解能力,也不具備對中國文化特色進行分析和介紹的能力。根據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在主題內涵的支持之下,選取西方的重要節日圣誕節和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作為主要內容,增強學生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認知,與此同時在這其中尋求共同體意識,培育學生家國情懷,讓學生的跨文化溝通和文化理解能力得到發展。在引導學生進行文化辨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這一重要工具,激勵學生辨別語言與文化當中的具體現象,形成概念信息的邏輯關聯,完善思維能力。在激活并拓展了兩種節日的文化背景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問題:Do you need any missing traditions during Spring festival?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ristmas and Spring Festival? 這樣的探索和研究非常貼近實際生活,而且也契合學生的已有經驗,所以會讓學生有話可說,并且樂于溝通分享。在對節日主題的閱讀篇章進行了閱讀和探究分析之后,學生能夠對中西方節日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內涵并形成共識。為了保證教學活動的實施效果,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增強自身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能力,注重在教學當中進行文化拓展,增強學生文化意識。
3.營造主題語境,優化學生情感體驗
在主題閱讀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對閱讀任務的完成情況之外,還必須關注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讓學生在特定的主題語境當中獲得優良的情感體驗,深化對閱讀文章內涵的認識,保證閱讀有效性。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并對主題意義探究活動進行巧妙安排,讓學生在學習和探討的過程當中生成真實的情感體驗,進行情感和思想的抒發。例如,在教學“Natural disaster”這一單元時,閱讀版塊是“An Earthquake”為題的記敘文。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自己喜愛的一本書,那就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然后為學生展示這本書當中的一篇古文《地震》,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猜測和初步了解其中的主題內容,為接下來的英語閱讀打下基礎。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對古文當中地震主題的認識,順利進入到本課的地震主題閱讀當中,讓學生把已有的和地震相關的知識背景調動起來,并對接下來要閱讀和探究的內容產生期待。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小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地震描述的認識,要求學生對比古今兩次不同地震所用的描述語言,發現其中使用到的具有相似含義的連接詞品位,也描繪地震情境時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構建起古今文化橋梁,增強學生的閱讀思考熱情。到了正式的文本閱讀階段,教師可以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層次劃分,要求學生根據Before the earthquake、During the earthquake、After the earthquake進行文本內容的閱讀和梳理,分享自己最受觸動的語句,感知文本當中滲透的情感和態度,激起學生的情感表達欲望,提高學生的情感深度。
4.根據主題情境,增強學生思維能力
主題閱讀之所以在英語閱讀實踐當中能夠獲得非常理想的效果,使得學生能夠在主題意義探究活動當中得到深刻體驗,是因為主題閱讀在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著非常獨特的優勢。為了進一步體現主題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激勵學生在主題閱讀中積極表達和拓展自身的思維,讓學生把目標著眼于文本主題意義的探究。例如,在課外主題閱讀課“Appreciation of Black Beauty”時,為了讓學生對這部名著作品又更加深入而又細致的了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置以下問題,讓學生對閱讀名著作品產生濃厚興趣,同時啟迪學生,把閱讀和思考聯系起來:Who is the writer? How many books does she write in her lifetime? Whats the purpose of Black Beauty? 在閱讀名著作品的過程中,教師節要給予學生必要指導,又要把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激勵學生自主猜測和閱讀探究,增強學生歸納分析和建構信息的能力,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使得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心靈美才是真的美。為了進一步深化主題,完善學生思維品質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制作思維導圖來體現文章結構,并讓學生對文本進行續寫,考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英語教育實踐當中,把主題意義作為根本引領能夠讓學生對有閱讀文本的領悟更加深刻,同時也要求教師積極營造和主題意義相關聯的語言情境,深入挖掘主題承載的文化內涵,組織一系列的思維溝通互動活動,讓學生可以主動就主題意義展開深入探究,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當中把握語言內涵,提高綜合語言素養。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改革方面加大研究,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組織基于主題意義的探究和閱讀活動,提升閱讀教學的創新效果。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初中,江蘇 泰州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