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
【摘 要】 目的: 探討親情護理對帕金森病患者的護理效果及抑郁情緒的積極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神經內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40例,將納入患者隨機平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親情護理;對患者精神狀況改善效果及抑郁情緒評分展開對比。結果:對照組與觀察組在護理干預前,精神狀態評估表MMSE評分沒有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干預后,組間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親情護理對帕金森患者的護理效果較好,滿足患者精神方面的需求,對患者的抑郁情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 親情護理;帕金森;抑郁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274-02
近些年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不斷的變化著,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神經內科疾病的發病率增加了。在患病后,很多患者變得暴躁、抑郁,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因此,重視親情護理的實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況,使患者的抑郁情緒得到緩解,從而改善康復效果[1]。本次研究選取了40例帕金森患者,研究親情護理對帕金森患者護理效果以及抑郁情緒的積極影響,具體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神經內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40例,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0例。在對照組中,男患者13名,女患者7名,年齡59~84歲,平均年齡(73.9±5.7)歲。在觀察組中,男患者15名,女患者5名,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3.5±5.9)歲。兩組間差異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患者經檢查證實為帕金森(2)患者無意識障礙(3)該研究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4)該研究符合倫理道德規范,獲得了倫理委員會認可。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患者神經內科常規的護理方法,在護理中,保持一個安靜與和諧的治療環境。時常通風,盡可能讓患者感到更加舒適。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除給予對照組的護理方法外,對患者實行以下護理方案:
第一:成立親情護理小組。護士長對組員進行關于親情護理方面的知識培訓。護士們要秉承著人文關懷的理念,全身心的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尊重患者的想法,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使患者感到親情的溫暖。
第二: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多與患者的家屬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那些抑郁情緒嚴重的患者,護士可以多陪其聊天,給他們講一些小笑話,從而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溫暖患者的內心。
第三,輕柔的按摩患者的頭部和臉部等,通過這些溫柔的動作,使患者感到溫暖,從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待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后,可對患者進行肢體功能訓練的指導。多多鼓勵患者,滿足患者的情感需求,增強患者對自己身體康復的信心。
第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推患者到戶外看看,多曬曬太陽,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這樣,患者在吸收維生素的同時,身心也會更加愉悅。
1.4 觀察指標 (1)對患者的精神狀態改善情況進行評估。利用簡易精神狀況檢查表(MMSE)對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的回憶能力、記憶能力、語言能力、定項能力、注意力和計算能力進行評估,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精神狀況改善效果越好。對比分析兩組在實施護理前后精神狀況改善效果。(2)利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兩組患者在實施護理前后的抑郁情緒改善情況進行評估,分值越低,抑郁情緒改善的效果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組間計量數據MMSE量表評分、HAMD量表評分都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精神狀況改善效果
根據簡易精神狀況檢查量表MMSE的評分結果可知,在干預前觀察組(14.5±1.2)與對照組(14.6±1.0)無差異,P>0.05,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在干預后兩組評分值都高于干預前,并且觀察組(25.8±2.1)高于對照組(19.7±2.3),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2.2 抑郁狀況改善效果
根據抑郁情緒評估量表HAMD評分可知,在干預前觀察組(18.2±2.2)與對照組(18.5±1.9)沒有差異,P>0.05,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在干預后兩組評分值都低于干預前,并且觀察組(10.1±0.9)低于對照組(14.3±2.4),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3 討論
近些年以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親情護理便在這樣的形勢下產生了。所謂親情護理,就是以患者為中心,將患者當作自己的親人,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生活、精神等方面的護理服務,在護理中融入人文關懷的理念,提高患者與護士的溝通力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護理計劃,從而給患者最有效的康復護理[2]。親情護理的關鍵在于通過對患者的關心,讓患者感到親情的溫暖,從而使患者的抑郁情緒得到緩解,精神狀態得到改善[3]。在本次的研究中,觀察組重視親情護理的實施。首先,通過設立親情護理小組,對護士們進行有關親情方面的知識培訓。護士關心患者,給患者營造了一種如家庭般的溫暖和諧的氛圍,使患者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從而促進患者身體的恢復。其次,通過對患者心理狀態的了解,及時開導患者,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然后,通過對患者的鼓勵以及無微不至的照顧,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得到滿足,改善康復效果。綜上所述,對帕金森患者實施親情護理的效果顯著,對患者的抑郁情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畢清清,朱亞丹.探討親情護理對神內科患者護理效果及抑郁情緒影響[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2):79,84.
[2] 馬玉榮.親情護理對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狀況的影響評價[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1):7-8.
[3] 王曉琴,任蓉,張虹.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