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 要】 目的:分析臨床路徑管理在社區獲得性肺炎基層醫院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回顧分析基層醫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間收治獲得性肺炎患者的基本數據,所有患者均回到社區接受常規治療,并隨機挑選出88例患者作為本次實驗對象,通過雙色球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均分兩組,其中紫色球為對照組,橙色球為實驗組,每組中錄入44例患者。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護理,實驗組患者接受臨床路徑管理。根據兩組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和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本次研究成果顯示,相對比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明顯更優,同時實驗組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數據差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不僅能夠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還有助于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 臨床路徑管理;獲得性肺炎;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291-02
獲得性肺炎在臨床上中十分多見,由于肺炎在目前臨床上傳染性較強,所以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獲得性影響,而出現獲得性肺炎[1]。而由于基層醫院技術和設備條件都存在較多的問題,其醫療條件相對滯后,所以在進行治療和護理時容易受到條件的影響,而導致無法進行正常治療[2]。若病情未及時得到控制,病情發展可能出現各類并發癥,對其他器官造成嚴重的損害,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有研究顯示,將臨床路徑管理應用于獲得性肺炎的治療中,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促進其盡快恢復[3]。為分析臨床路徑管理在社區獲得性肺炎基層醫院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本次研究回顧分析本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間收治肺炎患者的基本數據,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本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間收治肺炎患者的基本數據,并隨機挑選出88例患者作為本次實驗對象,通過雙色球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均分兩組,其中紫色球為對照組,橙色球為實驗組,每組中錄入44例患者。實驗組中共包含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1例,年齡信息區間介于35~62歲間,平均年齡(43.9±5.4)歲,對照組中共包含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齡信息區間介于32~61歲間,平均年齡(42.2±4.8)歲。所有患者的家屬均有認知正常功能,且簽注相關協議。將兩組患者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數據進行對比,未發現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傳統護理,包含保持病房的干凈,合理的調節溫度以及對患者的情況進行監測等。實驗組患者實施臨床路徑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1.2.1 首先在患者回到社區時,醫務人員應當在呼吸內科建立起相應的臨床管理小組,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路徑,并根據衛生部社區獲得性肺炎進行臨床護理和治療路徑實施指南,根據基層醫院的具體狀況對路徑進行設置,在患者入院時應當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做好對應的路徑實施,并且在日常護理中需要對各項問題進行記錄定期總結,并對護理路徑進行修改。
1.2.2 保持和家屬的溝通,及時告知患者的具體情況,避免家屬不必要的擔心,同時對患者進行飲食干預,保證其攝入充足的營養,且隨著其身體狀態的變化,隨時會蛋白質的攝入量進行調整,注意食物應清淡且其消化,不能食用過于油膩的食物,降低患者腸道的負擔,盡量給予蔬菜水果或米粥等食物。
1.2.3 在實施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設置臨床護理路徑實施管理小組在日常護理中由管理小組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監督,明確臨床護理路徑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對其中存在的不良事件進行總結,通過合理分析的方式對護理路徑進行進一步的改善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保證臨床護理路徑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更為有效和快速的應用,以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1.3 評價標準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據兩組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和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數據均進行分析后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而實驗結果中,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計數資料用率(%)的形式表達,數據采取卡方檢驗,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和本文中一般資料的年齡信息均應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數據記錄,實驗結果采用t值進行檢驗,若p<0.05,則說明實驗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相對比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明顯更優,數據差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路徑管理是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是根據患者的需求來提供護理服務,并且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提供“優質、高效、舒適、省心”的醫療服務,有利于護患關系良好的發展[4].同時可以通過正確的指導,包含健康教育和飲食指導,提高患者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增強患者身體的免疫力,避免再次發病,對患者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幫助[5]。
綜上所述,針對肺炎的患者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不僅能夠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還有助于家屬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洪長發,梁建平,陳新權,張小平,翟全科.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實施臨床路徑的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02):306-308.
[2] 何濤,胡榮,商勇.臨床路徑在基層醫院指導社區獲得性肺炎中的臨床價值[J].新疆醫學,2013,43(12):66-67.
[3] 孫士芳,曹超,虞亦鳴,陳眾博,呂丹,丁群力,馬紅映,鄧在春.臨床路徑在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中的價值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12(07):55-56.
[4] 鄭永詠,齊云萍,何麗.三種疾病在實施臨床路徑中平均住院天數及費用的比較[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2,10(02):113.
[5] 陳奕翩,雷元金,李貴林,蔣玲,任英,任春華.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路徑管理在基層醫院的實施效果分析[J].海南醫學,2011,22(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