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簫+杜春瑾
【摘 要】 目的:探討時間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在內分泌疾病患者中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對我院收治的80例內分泌疾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根據不同護理方案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實施心理護理,實驗組聯合時間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95%對護理方案療效顯著,明顯優于對照組(療效有效率為85%)(P<0.05);實驗組95%對療效滿意,顯著低于對照組(滿意率率為65%)(P<0.05);兩組護理前SDS、SAS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實驗組護理后抑郁評分為(33.87±5.62)分、焦慮評分為(42.87±6.45)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內分泌患者治療過程中在心理護理基礎上聯合時間護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時間護理 心理護理 內分泌疾病 護理效果
內分泌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發病率較高,且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其發病率出現上升趨勢,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腎上腺疾病、肥胖病等,患者發病后臨床癥狀顯著,患者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將會誘發其他疾病,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目前,臨床上對于內分泌疾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再加上患者治療過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護理方法,使得患者效果欠佳,不能做到因人而異,因病施護。近年來,時間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在內分泌疾病患者中廣為使用,且效果理想,它能夠根據患者本身的心理、生理對患者心理、用藥時間、生理等進行綜合護理[2]。為了探討時間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在內分泌疾病患者中的臨床護理效果。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內分泌疾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收治的80例內分泌疾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根據不同護理方案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有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為(16.9~77.3)歲,平均年齡為(55.7±3.1)歲,患者從發病到入院護理時間為(7.1-45.9)天,平均病程為(24.2±1.1)天;對照組有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齡為(20.3~76.1)歲,平均年齡為(57.4±1.3)歲,患者從發病到入院護理時間為(7.2-45.8)天,平均病程為(5.4±1.6)天。患者對治療方案、護理措施等有知情權,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心理護理,方法如下:(1)放松性練習。患者入院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內心不免產生恐懼、害怕等心理,部分患者病情變化較快,突然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而感到不適應,從而產生負面心理。因此,護士應該加強患者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早飯、午飯以及晚飯后對患者開展放松性練習活動,如:聽音樂等,指導患者在音樂中放松身心,消除負面心理。(2)認知性干預。護理人員可以通過鼓勵的言語,向患者灌輸內分泌疾病的基本知識,列舉內分泌疾病治療方法等,派遣其負面心理,提升治療質量[3]。(3)家庭性心理干預。患者治療過程中護士應該做好患者家屬的溝通工作,提升患者家屬的治療信心和基本疾病常識,告知患者情緒流露及輔助治療方法,鼓勵患者,促進家屬間的溝通,積極利用心理暗示等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4)患者治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做好相應的記錄工作,加強醫患間的溝通,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提升治療效果。
1.2.2 實驗組護理方法
實驗組聯合時間護理,方法如下:(1)飲食治療。飲食治療在內分泌治療中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它是患者治療的基礎。患者治療過程中應該在實行總熱量控制基礎上安排好患者的就餐次數和時間,為患者提供合理的營養。此外,患者用藥時進食時間應安排在患者服用后30min。(2)運動治療。內分泌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可以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運動治療,指導患者制定運動計劃,如:運動時間、運動方式、運動強度等。患者運動時間最好選擇在氧氣含量最高的下午4-6h進行,運動次數至少3次/周,運動時間控制在30min-60min/次。(3)監測病情變化。內分泌疾病患者除了受飲食影響外,還受到環境、情緒等心理因素影響,患者治療過程中還應該在患者餐前、餐后、睡前等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定期檢測患者血糖、血酮等,以便方便的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及時根據監測結果調整治療方案[4]。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等消失,患者心理評分改善,治療依從性好;好轉: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等得到改善,患者心理評分下降,基本能夠完成治療;無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等沒有明顯變化,部分患者甚至拒絕治療[5]。
心理評估。入選患者治療后進行抑郁程度(漢密爾抑郁量表)、焦慮程度(SAS量表)評分等,其中分值越高,表示負性情緒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搜集的數據采用SPSS16軟件分析,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均數±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95%對護理方案療效顯著,明顯優于對照組(療效有效率為85%)(P<0.05);實驗組95%對療效滿意,顯著低于對照組(滿意率率為65%)(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焦慮與抑郁比較
本次研究中,兩組護理前SDS、SAS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實驗組護理后抑郁評分為(33.87±5.62)分、焦慮評分為(42.87±6.45)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內分泌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類型較多,病情變化較快,患者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將會誘發其他疾病,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臨床上對于內分泌疾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部分患者治療過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護理方法,使得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治療預后欠佳。近年來,時間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在內分泌疾病中廣為使用,且效果理想[6]。本次研究中,實驗組95%對護理方案療效顯著,明顯優于對照組(療效有效率為85%)(P<0.05);實驗組95%對療效滿意,顯著低于對照組(滿意率率為65%)(P<0.05)。時間護理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護理方法,它是內分泌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同護士的一種護理模式,它滲透于疾病治療的過程中,直接影響護理的效果。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時間護理能夠依據時間護理理論的指導幫助患者對內分泌疾病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指導患者治療,使得藥物能夠在最佳的時間里發揮最大的作用,讓機體在最佳的時間內完成治療計劃[7]。同時,時間護理的實施能夠讓護士對患者的心理節奏等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解人體在不同時間段對藥物的耐受性的不同規律,從而讓患者治療過程中得到高效、優質的護理。心理護理的實施則能夠讓患者了解自己的治療方法以及護理效果,幫助患者及時消除內心的恐懼、害怕等心理,從而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它是目前臨床公認的有效的護理方案,它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更加有助于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提高生活質量。本次研究中,兩組護理前SDS、SAS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實驗組護理后抑郁評分為(33.87±5.62)分、焦慮評分為(42.87±6.45)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心理護理的實施能夠對患者心理康復進行疏通,打破傳統的護理模式,讓患者以最佳狀態接受治療,讓患者能夠開心、舒適的接受治療。臨床上,在內分泌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基礎上聯合時間護理效果理想,能夠發揮不同護理方案優勢,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保證患者能夠在高效、優質的護理下順利的完成治療,再加上這兩種護理模式對設備等要求相對較低,適合基層醫院推廣使用[8]。
綜上所述,內分泌患者治療過程中在心理護理基礎上聯合時間護理效果理想,能夠提高臨床療效和滿意度,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曹顯利,李作杰,李曉霜,等.改良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腺瘤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9):20-21
[2]古瑞玲,張彩萍,張彩霞.內分泌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方法與效果[J].全科護理,2011,9(35):156-157.
[3]王憲琴,劉仲發,張程赪.10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區護理臨床療效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11):100-102.
[4]陳永琴,冉程,崔太秀.綜合護理干預對促進抑郁癥患者康復的臨床研究[J].護理研究,2010,31(2):350.
[5]李尤拉,毛瑞河,倪躍先,等.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藥物利用情況與治療依從性關系[J].中國全科醫學,2012,5(5):358-359.
[6]賈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前后病人滿意度比較[J].中國社區醫學專業,2010,12(35):260-261.
[7]李素紅.糖皮質激素治療內分泌疾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0):178-179.
[8]宋菲菲,陳俊霞.優質護理服務在內分泌科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3(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