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 ? 要:紅薯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農作物,在種植面積上位居第四,僅次于水稻、小麥和玉米,有著較大的經濟價值。隨著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和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紅薯種植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市場的需求,在這種形勢下探索高產紅薯種植技術,已經成為廣大紅薯種植區域相關人員研究的重點問題。結合紅薯種植的特點和生長規律,就紅薯高產栽培技術及對策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紅薯;高產;栽培技術;策略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4-0022-02? ? ? ?中圖分類號: S531? ? ? ?文獻標志碼: B
紅薯是一種應用極為廣泛的農作物,不僅具有可食用的特點,而且具有很多其他價值。通過對其成分進行分析、研究和大量的試驗發現,紅薯在軟化血管、預防癌癥和防止動脈硬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而且紅薯對生長條件的要求也不是很苛刻,種植技術也相對簡單。由于紅薯具有這些優點,所以紅薯種植也成為很多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但是,由于部分地區的農業技術相對落后,紅薯種植的產量不高,所以探索紅薯高產栽培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1? ?紅薯概況
紅薯通常也叫作甘薯或地瓜,屬于蔓生草本植物,富含豐富的維生素、淀粉、氨基酸、蛋白質、纖維素等營養物質,也被稱為“長壽食品”。其主要特點有生產周期短、產量高、應用范圍廣等。我國紅薯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位居世界第一。紅薯種植范圍十分廣泛,遍布全國各地,以長江和珠江流域分布最多,此外,廣東、廣西、四川和貴州地區也有大面積種植。
2? ?紅薯生長條件
紅薯生長對溫度的要求:塊根萌芽時最低溫度為16~18 ℃,最適溫度為28~32 ℃,一旦環境溫度超過35 ℃,萌芽將受到抑制。蔓葉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1~26 ℃,一旦低于15 ℃會停止生長,高于38 ℃生長將受到抑制。根的生長分為不定根生長、塊根形成和塊根膨大3部分,其中在15~30 ℃內,溫度越高,發根速度越快;塊根形成的最適溫度為21~29 ℃;塊根膨大的最適溫度為22 ℃左右,最低溫度要求為16~18 ℃。
紅薯生長對光照條件的要求:光照充足的情況下,紅薯能夠進行大量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提高紅薯的產量;光照不足,則會影響紅薯進行光合作用,從而使得產量下降。
紅薯生長對土壤的要求:紅薯的耐酸堿能力較強,土壤pH值在4.2~8.3都能夠正常生長,但是在pH值為6.5~7的弱酸性土壤環境中生長得最快。此外,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最適合紅薯生長。
紅薯生長對養分的要求:紅薯對養分的要求較高,產量也和施肥量有直接關系,即使是貧瘠的土壤,只要給予足夠的養分,也能夠達到高產的目的。通常情況下,每產出1 000 kg紅薯需要氮肥4~5 kg、磷肥2~3 kg、鉀肥7~8 kg。
紅薯生長對水分的要求:紅薯生長的不同時期對水分的要求也不一樣,紅薯的耐旱性較強,在扎根、結薯階段要求土壤的含水量為60%~70%;分枝結薯到蔓葉生長高峰期,要求土壤含水量為70%~80%;莖葉衰退期,土壤的含水量宜保持在60%~70%的水平。
3? ?紅薯高產栽培技術策略
3.1? ?選種
選種對于提高紅薯種植的產量和改善紅薯的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通常來說,品種的優劣是決定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進行良種的選擇時,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首先,根據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季節和種植時間,選擇不同的品種。不同的品種對溫度、氣候變化的適應性也有所不同。其次,根據栽培條件選擇最合適的品種。再次,不同的品種適合不同的用途,如加工成紅薯粉、直接食用等不同的用途適合的品種也有所不同。在選種時,只有選擇合適的良種,才能充分發揮良種的增產潛能。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良種高產品種主要有新農一號、新農四號、蘇薯八號、脫毒北京553、日本黃金薯、西農431、新引1號、脫毒徐薯18、泰薯2號、冀薯 6-8等,選擇品種時要考慮與當地氣候適應的品種[1]。
除了直接在已經試驗出來的良種中進行選擇之外,還可以運用引種試驗技術培育優良品種。引種試驗技術,是指將外地或國外的優良品種或新品種引入當地,并對其進行試驗,以期培育出更為優良的品種。這是一種常用的且在實踐中也證明是非常有效的良種培育手段。通過合理的引種試驗技術,可以有效地培育出適合當地實際情況、高產的紅薯良種,將新培育出的良種應用到種植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提升紅薯的產量。
在良種的選擇方法上,首先,應該盡量在紅薯收獲季節進行窩選或粒選。也就是說,1根藤蔓上個數多、個頭大的紅薯應該是首選對象,因為在種植過程中這類紅薯的優良基因已經顯現出來,若將其應用于培育幼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豐產增收的目的[2]。
3.2? ?科學培育幼苗和選苗
紅薯的育苗方法有很多,采用最多、實踐證明效果最好的是雙膜覆蓋育苗,當然不同的地區具有不同的土壤條件、光照條件和溫度條件等,對育苗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苗床長以4~7 m較為適宜,床寬1.3 m左右。在苗床的整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苗床的溝深為40~50 cm,溝距30 cm,填入20~30 cm厚圈肥,在此基礎上澆施大量糞水,充分保證苗床的肥度。施肥之后需要在其上覆蓋較為疏松的一層土,將紅薯的種子放置苗床時要遵循“上齊下不齊”的原則。最后用細土將種薯間的空隙填滿,播種的過程中不能灑水,避免因為土壤水分含量過高造成爛薯的現象。當這些事情都完成之后就剩下最后一步,即蓋膜。其過程是先蓋一層平膜和一層拱膜,待紅薯長出幼苗后撤掉平膜,只留拱膜,使紅薯正常生長即可。當幼苗完全長成后就可以進行選苗了。需選擇葉肥苗壯、葉大苗重的幼苗,這種幼苗的抗病能力較強,吸收養分的能力強,較容易存活,而且返青率較高,有利于增產。
3.3? ?施肥
施肥主要有兩個階段:一是底肥,二是追肥。底肥要足,每667 m2需要施腐熟的圈肥約2 000 kg、40%的測土配方肥100 kg左右、辛硫磷肥5 kg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前期高肥地應該盡量少施或不施氮肥,保證早生莖葉,早封壟,多結薯。而且底肥不能施得過深,避免薯蔓生長期推遲,導致產量下降。在進行追肥前,通常要觀察幼苗的生長情況,適當地施加提苗肥。提苗肥一般選擇速效肥即可,主要目的是增加幼苗的成活率,促進幼苗盡早發根和加速幼苗的生長。提苗肥主要針對的是小苗和弱苗,使得部分因為土壤肥力不均或吸收營養緩慢的幼苗可以追趕上大苗,保證苗株均勻、生長整齊。施肥方法是:在弱苗和小苗側下方7~10 cm處開一個小洞進行施肥,用量為1.5~3.5 kg/667 m2,主要施尿素,之后再將土蓋上并適量澆水。
追肥通常情況下在8月中下旬進行,此時紅薯正處在莖葉盛長、塊根膨大期的后期,在此期間施用少量的速效氮肥能夠有效地避免莖葉生長不良、塊根盛長、莖葉漸衰期縮短,從而影響紅薯的產量。施肥量約為50 kg/667 m2。如果施肥過晚,會導致紅薯生長盛期推遲,也會影響產量。長期的實踐證明,合理施用追肥,會推遲紅薯漸衰期、延長盛長期,紅薯在生長高峰期每天可長90 g左右的重量,能有效地提高紅薯的產量[3]。
除了傳統的在地面施肥促進根部生長之外,還可以進行葉面施肥。紅薯進入盛長期之后根部吸收營養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弱,這時可分類進行葉面施肥。對于長勢較弱的丘陵坡地或平原沙地,可用濃度為0.5%的尿素噴灑葉面進行施肥,通常情況下在晴天傍晚時進行施肥效果最好。
3.4? ?田間管理
根苗期幼苗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都不大,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查苗補苗,時間一般控制在栽苗后的7~10 d,保證單位面積上有足夠的株數,不會出現缺苗的情況,影響后期產量。在14~16 d可以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適當施加20%的氮肥和鉀肥。
分枝結薯期和莖葉盛長期,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觀察土壤水分是否充足,保持土壤水分含量在70%~80%最佳,栽苗后60 d左右追加薯肥。
薯塊膨大期,這個階段要保持土壤的水分、養分和濕度等指標的平衡,如果發現葉子發黃,可適當施加薯肥,注意在收獲前20 d左右不再澆水,有利于收獲后的儲藏。
翻藤和摘心,翻藤的目的是將藤蔓提起放到另一邊,扯斷不定根,抑制莖葉過快生長,有利于薯塊膨大。在前期若長勢過旺,需要進行摘心或割藤的工作,降低光合作用;在莖葉衰退時不需要翻藤或割藤,這個階段需要提高紅薯葉面積指數,增加光合作用,提高產量。
除草,壟打好后3 d內,可以使用旱地除草劑“乙草胺”進行全方位噴灑,若采用覆膜壟作栽培方式,可以不除草。
3.5? ?蟲害防治
蟲害防治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甘薯天蛾、卷葉蟲等蠶食紅薯葉片,影響光合作用,從而導致紅薯產量降低。可以采用殺螟松1 000倍液進行防治。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提高紅薯的產量要從選種開始,科學育苗、選苗、施肥、管理及防治蟲害,從各個方面入手,全方位保證紅薯的最佳生長環境,提高產量。
參考文獻:
[ 1 ] 王長福.紅薯育苗的新技術與推廣方式探析[J].種子科技,2018(12):42,44.
[ 2 ] 羅潤強,彭欣.紅薯機械化加工技術的研究與推廣[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4):197-198.
[ 3 ] 羅健,王鵬遠,高偉,等.延安旱地SL-100紅薯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