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菁菁 計成 周宇 韓振武 劉千賀
摘? 要:蘇州致力于運用信息化、網絡化、物聯化、智能化手段實現精細化城市管理目標,將“智慧城管”打造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滿足城市形象與功能需求的平臺。作為以“互聯網+政務”方式運用于蘇州城市管理的重要載體,蘇州以經費支持、監督保障、平臺對接、數據共享、網絡化管理、部門聯動、“大城管”的格局和服務民生的理念保障“智慧城管”順暢運行。
關鍵詞:“智慧城管”平臺? 蘇州? 精細化城市管理 發展狀況
中圖分類號:F29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 X (2020)07(c)-0190-04
Abstract: Committ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tensive urban management by informationization, networking, instrumentation and intelligent means, Suzhou employed the "smart city management" platform to matc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eet the urban image and functional needs. With the? carrier of "Internet + government", Suzhou supported the smart city management? ?by funds, supervision, docking platform, data sharing, network management, department linkage, the pattern of "big city management" and the concept of serving? peoples livelihood ensure its smooth operation.
Key Words: "Smart City Management" platform; Suzhou; Intensive urba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tatus
為適應城市發展,蘇州致力于建設智慧型城市,運用信息化、網絡化、物聯化、智能化手段實現精細化城市管理,破解特大城市治理難題,打造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城市功能與形象,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來,蘇州在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服務于城市管理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蘇州市“智慧城管”作為配合蘇州“城市數據大腦”建設的重要數據平臺,在其前身“數字城管”標準統一、運轉順暢、數據共享的基礎上,“建有數據中心、應用中心、管理中心三個層級”[1],以“互聯網+政務”的方式致力于在城市管理中實現“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的功能,在借助大數據實現精細化城市管理過程中積累了豐富有效的經驗。
1? 經費支持和監督考核保障“智慧城管”的建設運轉
蘇州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2],“提高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為扎實做細做好城市管理的各項工作,運用科技信息手段保障城市運行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環境,蘇州市始終重視在政策和經費層面保障“智慧城管”數據平臺的運行。在2017年《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部門決算》“采購品目大類”名稱“服務C”中,分散采購的信息化維護(經濟科目編號30213)費用“智慧城管”的采購費用為589.05萬元,“數字城管”的維護費用為101.98萬元,政府購買服務的經費保障使得蘇州的“智慧城管”數據平臺能夠持續平穩地運行。為督促考評運用“智慧城管”實現城市管理的效能,蘇州市在《蘇州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辦法》(蘇府辦[2017]142號)中調整充實了原有基礎上的市級城市管理委員會成員單位,修訂了實現原有城市管理工作的部分內容和分值,設五大項97條內容及相應計分標準,對蘇州各縣市、區的“智慧城管”數據平臺考核的分值分別占各區考核的40%,各縣級市的30%和各職能部門的50%,通過考核手段提升“智慧城管”數據平臺在蘇州城市管理工作中作用的發揮,實現城市管理目標。在2018年3月蘇州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的《蘇州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績效考評辦法》(蘇府辦[2018]57號)中,則進一步強調為“強化各地各部門城市管理職責,充分發揮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效能,提升城市管理網格化、精細化、長效化管理水平”,修改完善蘇州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績效考評辦法,按照國家標準事部件大小類詳細規定分值標準和考核測算辦法,逐條確定事部件問題辦理標準和責任單位,督促各職能部門按時處置結案,落實管理責任,提高管理效能。從領導重視到經費政策,蘇州市在保障“智慧城管”的建設運行推動城市管理工作數字化、信息化、精細化方面給予有力支撐。
2? 平臺對接和數據共享實現“智慧城管”的信息采集
城市管理中精準的信息采集是發現城市管理問題,實施有效管理手段的重要依據。根據住建部行業標準《城市市政綜合監管信息系統技術規范》(CJJ/T106-2005)的要求,利用“智慧城管”開展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業務流程的首要環節就是信息采集。蘇州“智慧城管”在其前身“數字城管”在“2014年完成江蘇省驗收的基礎上,于2016年升級為‘智慧城管”[ 3],其數據平臺于“2017年完成與吳江區、吳中區、相城區、姑蘇區、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六個市轄區的互聯對接,與34個市級部門實現信息對接和協同處辦,市、區、片區/街道三級平臺同步實現協調運行”[4]。在信息采集過程中,“2017年市、區兩級系統平臺受理的各類城市管理問題為855129件,市級系統平臺受理的各類城市管理問題為206648件”[5]。在信息采集過程中,“智慧城管”利用數據平臺技術整合了多個信息源頭,將“12345”熱線、“110”聯動、“城事大家管”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巡查上報、網絡投訴、來信來訪、媒體曝光、領導批辦等多渠道問題按照事部件類型進行分類匯總,根據案件性質分類采取處置流程進行案件派遣。“2017年‘12345熱線接轉為51174件,110聯動接轉為14280件,“城事大家管”手機APP受理的城市管理問題為131006件,巡查上報9132件,其他渠道采集問題為1056件,其中,2017年完善的手機客戶端“城事大家管”APP受理量占市級系統平臺受理工單總量的63.40%”。這樣的模式不僅借助數據平臺使得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的問題對照事部件類型標準及時暴露,實現從信息到數據的轉化,而且使得各管理層級、各職能部門都能通過數據平臺方便快捷地獲取問題,精細處置解決,實現通過數據對信息的傳遞。“智慧城管”以數據化、網絡化的方式支撐蘇州城市管理中的問題源頭把控,大大降低了問題發現的成本,縮短了問題從發現到反饋的周期,提升了問題從發現到解決的效率,為精細化城市管理的實現打下良好基礎。
3? 網格化管理和部門聯動實現“智慧城管”的管理效能
信息化背景下的城市管理工作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手段打通現行體制下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借助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以實現源頭管理。“智慧城管”管理效能的發揮是網格化管理和部門聯動相融合產生的結果。蘇州“智慧城管”基于網格化管理的模式,以健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格”[6]體系為目標,“將所轄區域劃分成若干網格化單元”,以網格為載體“將城市管理的各種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管理資源、服務資源進行整合,實現了數字資源共享,為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提供了基礎和保障。”[7]截止到2017年,“蘇州市的網格化管理按照管轄區域共劃分了1964個單元網格,將事部件問題從原來的156小類擴充到218類,部件5大類128小類,事件6大類90小類”[8]。為“拓展智慧城管業務應用,擴大城市管理可視、可控范圍,增強平臺服務能力”[9],2017年“城事大家管”手機APP功能得以擴展,社會公眾可以更便捷地通過關注并登錄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隨時隨地上報各類城市管理問題,扮演“兼職信息采集員”的角色主動參與城市管理。該功能的應用使得2017年“市級平臺受理工單量同比增加53.04%”[6]。在網格化管理單元中,蘇州“智慧城管”還將事部件的管理責任逐條對應、詳細落實到各管理職能部門,市容市政、住建、規劃、國土、水利、交通、環保、旅游、園林、民防等34個部門、單位都能通過平臺隨時獲取網格化管理單元中的問題信息,一定程度上整合了管理職能和執法力量,針對城市管理中的問題快速反應并按照規定處置時間及時解決,實現了對城市管理的共同履職。這樣的管理模式利用數據平臺在不打破現行行政體制的框架下實現了管理的重塑、治理的轉型,大大提升了精細化城市管理的效率。
4? “大城管”的格局和服務民生的理念實現“智慧城管”的提升發展
隨著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城市的治理也隨之提出新的要求。近年來蘇州始終著眼于營造“大城管”格局應對特大城市管理中的新變化新問題,于2014年高位組織成立由市主要領導擔任一把手的蘇州市城市管理工作委員會,并且通過詳細制定工作計劃,召開工作例會,組織研判會議等形式,實現對蘇州城市管理工作的高位監督和組織協調。在這樣的運作機制下,蘇州市的城市管理在信息化、常態化方面得以不斷提升,借助數據、網絡手段將“權責明晰、服務優先、管理優化、執法規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目標不斷推進,使得蘇州“智慧城管”得以不斷發展進而更好地服務于蘇州的城市管理工作。蘇州還致力于提升運用大數據在整合城市管理資源方面的能力,著力開展大數據平臺建設,在整合包括“智慧城管”在內的數據平臺的基礎上,形成“一庫(大數據綜合信息庫)、一網(大數據信息服務網)、一平臺(大數據服務平臺)和多應用(大數據融合應用)”[10]的基礎架構。在這樣的建設架構中,蘇州“智慧城管”進一步拓展了其在公共服務方面的功能:通過“城市大家管”手機APP將多元治理模式引入城市管理數據平臺中,在手機客戶端APP新增智慧環衛、智慧渣土、垃圾分類等城市管理業務,使得社會公眾能夠借助手機平臺作為管理主體直接反饋問題意見、參與城市管理;通過信息對接提供了包括“公廁指引、停車導引、掃碼租車、市民熱線、便民通知” 等內容的各類公共服務,讓“信息多跑路”進一步拓展和實現了“智慧城管”服務民生的功能;通過公布各類行政審批許可、簡易行政處罰的信息程序,讓“人少跑腿”使得社會公眾享受到大數據應用于城市管理的便利。如果說“大城管”的格局為“智慧城管”的發展撐起了架構,明確了方向,那么服務民生的理念則為“智慧城管”的發展提出了目標,提供了落腳點。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蘇州作為特大城市同樣面對治理難題,“智慧城管”作為管理載體,其平臺智慧化發展程度、信息處理的精準有效、新技術的輔助運用、平臺數據對接智能水平、問題上報反饋機制以及公共服務便捷化程度方面均面臨挑戰。未來蘇州可以在城市管理過程中從建構標準、管理體制、技術手段、主體要素、服務創新等層面推動蘇州精細化城市管理發展水平,繼續發揮“智慧城管”作為大數據平臺支撐城市管理與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Z].2015,12,24.
[2] 蘇州城市管理工作委員會.2016年蘇州城市管理委員會工作意見[Z].2016(4):12.
[3] 蘇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蘇州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Z].2017(5):31.
[4] 蘇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蘇州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績效考評辦法的通知[Z].2018.
[5] 蘇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通報(2017年度特刊)[Z].2018,01,17.
[6] 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蘇州“微城管”運行實施意見[Z].2016.
[7] 王連峰,宋剛,張楠.“五位一體”智慧城管核心要素與互動關系:基于創新2.0視角的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7,24(3):67-73.
[8] 鄔倫,宋剛,吳強華,等.從數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臺實現與關鍵技術[J].城市發展研究,2017,24(6):99-107.
[9] 湯以成,金寶玲.物聯網開啟“智慧城管”新時代——以江蘇省蘇州市城市管理為例[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7,19(1):72-74.
[10] 璩介力,李亞平.調研城市管理工作:以精細管理提升城市“顏值”[N].蘇州日報,2018,04-21.
[11] 朱佳.智慧城市管理大數據采集及應用探究[J]. 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 2019(7).
[12] 朱佳.智慧城市管理大數據采集及應用探究[J]. 微型機與應用, 2019, 38(7):97-101.
[13] 胡苗苗.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14] 張林茜.溫州市智慧城管建設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6.
[15] 鮑薇.推進浙江省智慧城管建設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 2017(15):210-212.
[16] 袁凌云.東莞市智慧城管建設探討[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16).
[17] 陳美君, 張慧.智慧城管助推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J]. 城建監察, 2014(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