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輝
摘? ? 要:我國是人口大國,農業生產水平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棚栽培技術進一步推動了蔬菜種植水平的提升,為促進我國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基于此,著重研究了現代農業大棚栽培技術相關問題,探究了現代蔬菜栽培技術的現狀、大棚栽培技術發展趨勢及其技術要點,希望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現代農業;大棚蔬菜;栽培技術;要點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4-0077-02? ? ? ?中圖分類號: S63? ? ? ?文獻標志碼: B
當前,我國在農業栽培技術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效,各個地區根據實際情況,開發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栽培技術,為滿足我國農產品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水平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生活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大棚栽培技術研究,已經成為農業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之一。
1? ?蔬菜栽培技術發展情況
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有著巨大的農產品需求量,傳統栽培技術已經難以滿足當前時代背景下民眾對綠色蔬菜的需求。因此,各個地區普遍采用大棚栽培技術進行蔬菜種植,這也推動著此項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重要地位。大棚技術的產生,使得我國蔬菜栽培凸顯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1? ?反季栽培
我國北方地區由于季節溫度差異明顯,冬季的氣候條件無法滿足綠色蔬菜的種植要求。通過利用大棚技術,可以為蔬菜種植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其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也可以順利生長,使北方居民冬季也可以吃上新鮮的綠色蔬菜,在滿足民眾需求的同時,也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1.2? ?軟化栽培
軟化栽培是使一些蔬菜在無光或弱光的條件下進行生長發育,使蔬菜的一些器官柔軟化。較常見的應用方式為在蔬菜生長到一定程度時,采用給蔬菜覆蓋黑色地膜或直接用遮陽布將大棚覆蓋的方式,為蔬菜制造生長條件,如韭菜、大蒜、芹菜、姜種植等。
1.3? ?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是蔬菜大棚種植中一種常見的栽培方式,即使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作為蔬菜的生長基質,取代天然的土壤。通過使用營養液,可以人工控制蔬菜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充分利用資源,有效防止一些蔬菜疾病。無土栽培是蔬菜種植的一種趨勢,具有節水、節肥、人工少、高產、優產等特點。
2? ?現代大棚蔬菜栽培技術的發展趨勢
2.1? ?技術研究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當前階段,我國農業技術研究人員也應認識到,由于我國大棚栽培技術起步較晚,相較于世界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部分地區大棚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情況尚未達到預期[1]。為滿足我國民眾的實際生活需求,農業生產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應進一步提升大棚蔬菜栽培的先進技術水平,盡可能降低推廣成本,擴大大棚蔬菜栽培技術的應用范圍。
2.2? ?規模化發展
在工業化發展時代背景下,農村勞動力為獲取更高的經濟收入,紛紛選擇外出務工,造成農村人員大量外流,農業生產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隨著大棚栽培技術的產生,綠色蔬菜種植區域向著集中化趨勢發展,蔬菜生產逐漸趨于規模化發展,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蔬菜生產規模化發展極大地減少了人工利用率,降低了運輸成本,大幅提升了蔬菜種植和運輸販賣的效率,切實提高了農戶的經濟收入。此外,大棚蔬菜栽培的規模化發展也帶來了另一個優勢,即為機械化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對進一步降低蔬菜生產成本提供了基礎保障。
2.3? ?工業化發展
蔬菜種植向著規模化發展的同時,也為種植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采用農業機械進行生產提供了方便。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改變了傳統的蔬菜種植模式,使農業蔬菜種植緊跟時代的潮流,成為一種先進的種植產業,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不再認為農業蔬菜種植是落后生產的代表。
3? ?現代農業蔬菜大棚栽培技術要點
3.1? ?加強對光照時間的把控
種植人員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光照時間的重要性。當前階段,我國大棚栽培技術主要應用于春季和冬季蔬菜種植上,這是因為這兩個季節的氣候和光照條件不符合蔬菜生長的要求,相較于其他季節,春季和冬季的光照都較為溫和,能夠進入大棚的光照僅為正常光照的60%左右,若雨雪天氣較多時光照條件更差。然而綠色蔬菜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利用光合作用獲取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及能量,因此應用大棚栽培技術的重點,就在于合理控制光照時間,以確保滿足蔬菜的生長條件。
3.2? ?保證種植地土壤肥沃
土地是實現蔬菜種植的基礎,雖然當前已經發展出無土栽培技術,但是大多數蔬菜種植仍需要依賴土壤,因此,農戶在進行大棚種植時必須確保土壤肥沃,能夠為蔬菜生長提供良好的營養條件。蔬菜對土壤的要求較高,種植所需土壤的酸堿度應適中,這是因為土壤酸堿性會極大地影響蔬菜的生長質量,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作物絕收[2]。此外,蔬菜種植對土壤的吸水性、透水性、透氣性也有明確的要求,農戶在種植前應采用沙壤土或黏壤土等團粒結構、符合蔬菜生長需求的土壤。同時,還應注意定期對種植地進行翻土、松土、碎土、混土、壓土等技術處理,以實現改良土壤的目的。
3.3? ?科學選擇蔬菜品種
農戶在選擇種植蔬菜的品種時,需要高度重視氣候因素,若光照量不足應選擇弱光的蔬菜品種來栽培,如黃瓜等。在種植蔬菜的過程中,還要充分分析蔬菜的特點和結實率等問題,以保證大棚蔬菜栽培的產量和質量。此外,也應盡量選擇早熟的品種,從而提升植物的抗寒能力,實現搶先上市,以期獲得較好的市場收益。
3.4? ?保證大棚通風
在部分光照較為充足的條件下,大棚室內溫度極易出現過高的情況,嚴重影響蔬菜的生長質量。因此,農戶在應用大棚栽培技術時,也應高度重視大棚的通風情況。當前,農戶通常使用遮陽網和勤通風兩種方式,控制大棚的室內溫度。相較于通風措施,遮陽網雖然可以控制溫度,但是無法有效調控棚內濕度,因此,農戶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應合理配合采取通風措施,也要注意將通風口設置在避風處,避免大風天氣下大棚受到損壞。如此不僅可以有效調控溫度和濕度,還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對促進蔬菜的健康生長具有重要意義。
3.5? ?科學選擇大棚
農戶在應用大棚栽培技術時,應注意大棚材料對作物種植的影響。在選擇大棚建設材料時,應選擇無毒無害的材料,避免大棚在經過光照后產生的有毒物質融入作物中,不僅影響蔬菜得生長質量,同時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首先,農戶應充分認識到質量優良的大棚建設材料不僅可以保障蔬菜作物的健康生長,對落實綠色栽培技術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農戶在選擇棚膜時可以選擇防老性能較強、使用壽命較長的棚膜,以實現控制成本的目的。最后,農戶在選擇大棚材料時,還應綜合考慮蔬菜生長所需的光照條件,確保大棚條件符合綠色蔬菜種植要求,為保證大棚蔬菜種植的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3.6? ?加強病蟲害防控力度
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學防治是當前比較主流的幾種防治措施。①化學防治: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手段,主要利用化學藥劑實現防控目的,其優勢在于高效,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預期效果,但是長時間使用會導致病蟲害產生抗性,同時殘留物還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②農業防治:主要依靠整地、中耕除草等手段,消除土壤中的病原以及蟲卵,雖然無法徹底根除蟲卵,但是可以大幅削減其數量,降低蟲卵孵化率進而實現防治目的;同理,除草等操作也是以消除病株、阻斷病菌傳染途徑,最終實現防治目的。③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手段有一定的相似性,分別利用害蟲的某種特性對其進行滅殺。物理手段主要利用蛾類害蟲的趨光性,通過在田中點亮黑光燈,將其聚集起來集中捕殺,進而實現降低害蟲密度、防控病蟲害的目的,對飛蟲類害蟲的效果極好。④生物防治:主要依靠引入害蟲的天敵或是利用一些生物菌劑,實現防控目的。
3.7? ?落實大棚內部保溫保濕要求
蔬菜大棚內部溫度的來源主要以地中傳熱占10%、縫隙傳熱占10%~20%,其余熱量主要來源于棚膜投射。農戶在實際應用大棚種植技術時,應選擇性能較好的棚膜,以滿足蔬菜生長所需的光照條件。同時,該技術對棚膜的密封性也有明確要求,如果大風天氣導致棚膜受損,會造成大棚內部溫度大幅下降,如果無法及時修補,則會導致作物的大面積死亡。因此,農戶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通常采用大棚與小棚結合,或利用草簾進行覆蓋等多層覆蓋方式,以確保大棚密封性以及溫度調控要求。還需要注意的是,春季正午時分光照條件較好,棚內溫度會大幅上升,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雨雪天氣較多時則易造成光照不足、棚內濕度較高,可能會導致作物落花或病蟲害問題。因此,農戶在種植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對棚內濕度和溫度的把控,根據棚內作物的實際生長情況,科學調整光照以及濕度條件。
綜上所述,大棚種植技術推動著我國的農業發展。因此,農業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應加強對該技術的研究和指導,加快對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推廣,確保農戶在應用大棚種植技術的過程中能夠明確技術要點,為進一步提升蔬菜種植水平、滿足市場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 1 ]? 胡健.現代農業背景下溫室大棚蔬菜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鄉村科技,2019(11):91-92.
[ 2 ] 托爾根.現代農業蔬菜栽培技術及栽培重點探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