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摘? 要】模塊化家具設計是一種綠色設計理念,該理念的設計內涵隨著人類消費理念的發展而不斷充實。使用者對家具提出了個性化、多功能等新需求。論文以適應變化的居室空間和變化的需求為目標,設計了一款結構堅固、含五個功能模塊可組合成書架、書桌、置物架等的模塊化多功能家具。
【Abstract】Modular furniture design is a green design concept, and the design connotation of this concept is continuously enrich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onsumption concept. Users put forward personalized, multifunctional and other new demands for furniture. With the goal of adapting to changing living space and changing demands, the paper designs a modular multifunctional furniture with a sturdy structure and five functional modules that can be combined into bookshelf, desk, storage rack and so on.
【關鍵詞】模塊化家具;多功能;個性化需求
【Keywords】modular furniture; multifunctional; personalized demand
【中圖分類號】TS66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12-0152-04
1 引言
隨著城市人均居住面積的縮減、人們對居室環境舒適度要求的提高和綠色發展意識的增強,人們對作為居室環境重要組成元素的家具的實用性、舒適性、人性化、多功能等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塊化多功能家具的研究實踐滿足了使用者對于居室空間的個性化以及趣味化需求,模塊化多功能家具在將有限空間的使用功能進行了無限補充的同時,也豐富了使用者的生活體驗。
模塊化家具設計是一種綠色設計理念,該理念以整合需求、重組模塊為出發點,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及居室空間將不同功能模塊進行重組實現家具的多功能。模塊化家具設計最早出現在德國,德國mokia(抽斯塔)公司在1968年推出系統裝配住宅家具,1994年該公司又設計了組合家具系統。20世紀50年代,歐美國家正式提出模塊化設計理念。近期,德國設計團隊設計了模塊化家具如BUILD蜂巢式多功能模塊化書架。我國對模塊化家具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楊文嘉先生最早引進了廣泛應用于各類家具的32mm系統,后來的RTA(Ready to Assemble)家具以“部件即產品”為特征,楊文嘉先生于2000年提出定制經濟將為我國的家具工業帶來巨大變革。2002年胡劍虹的博士論文《面向大規模定制的家具設計與制造——住宅家具系統設計》為模塊化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2003年林海的博士論文提出了家具的產品族設計、標準化、通用化與模塊化思想。經調查,市場上現有的模塊化多功能家具仍存在空間適用性差、可定制空間不足、功能單一、模塊間連接方式不合理等缺陷。本文嘗試用“拼插”式模塊連接方式實現模塊化多功能家具的空間適應性、多功能性和良好使用效果等特點。
2 模塊化多功能家具的概念及現狀
2.1 多功能家具的組合方式
目前,模塊化多功能家具的組合形式有三種:第一,由若干相同或相近的模塊組合成多種形狀。以KONNEX擱架為例,以三類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盒子為構建模塊,由盒子上若干等間距、等深度的卡槽實現模塊間的連接,類似于插頭插入構件預留孔,組建的擱架可重組和擴展,可置于地面和墻面,具有較強的空間適應性(見圖1)。意大利設計師Antonella Di Luca的Citybook模塊化書柜由多個五邊形房屋形狀的模塊化單元組成,各模塊之間通過強力磁鐵連接(見圖2)。第二,利用滑輪、滑道、齒輪等可調節連接件實現家具的多功能,此類家具的不足之處在于連接件損壞將導致家具不可實現多功能甚至完全不可使用。第三,基于拼插積木理念的模塊化家具,以立陶宛著名設計師Mindaugas Zillions設計的一款Spyndi模塊家具為例,Spyndi模塊家具的設計以人類脊柱為靈感(見圖3),它由60根木條連接而成,每根木條分A、B兩端,同端連接成曲面異端連接成平面,使用者可根據需求組合出任意形狀的家具,堅固而多變。
2.2 多功能家具的模塊化原則
模塊化設計指“在對一定范圍內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并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使用者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可以構成不同的產品,由使用者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模塊選擇,使用特殊模塊和標準化的統一接口與通用模塊相結合,重構不同的新產品,從而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設計方法”。在劃分模塊時,多功能家具的基礎是功能模塊的劃分和各模塊間的組合。模塊的劃分要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第一,根據家具產品族劃分,進而確定功能模塊;
第二,根據制造生產中的重復性,可以將生產和使用頻率高的設定為單元模塊;
第三,通過對產品整體功能的分析,將其分解為各個功能模塊。
要考慮多功能的實現,模塊化家具系統可分為可定制空間和不可定制空間,不可定制空間指涉及安全可行、強度、合理的人機因素等技術方面,可定制空間指材質、色彩、安全范圍以外的形態自定義等方面。
3 模塊化多功能家具設計實例
由于飄窗和結構構件的存在使得書房、臥室的平面布局鮮有規整的長方形,另外,居所的頻繁遷移或審美疲勞,使用者有根據居室空間需求變化對家具的功能和造型進行改造的訴求,文中的模塊化家具可滿足使用者對家具功能、家具造型的二次設計的要求。這種可以隨心設計的家具打破了家具的靜態存在形式。本文基于“拼插”設計思想提出了一款零工具的模塊化多功能家具。
3.1 模塊部件的劃分及組合方式
本文設計的模塊化多功能家具共包含五個功能模塊,各功能模塊可插接成滿足特定功能的家具。模塊分為:水平模塊(簡稱H)、豎向模塊(簡稱V)、角部模塊、薄板模塊(簡稱B)、水平連接件模塊。水平模塊分為水平中間模塊(簡稱HC)和水平邊緣模塊(簡稱HE),豎向模塊分為豎向中間模塊(簡稱VC)和豎向邊緣模塊(簡稱VE),薄板模塊分為中間薄板模塊(簡稱BC)和邊緣薄板模塊(簡稱BE)。
水平中間模塊如圖4所示,其上部為2mm厚的正方形翼板,中間是十字形肋板,十字形肋板為E型與C型的結合便于模塊間的牢固插接,肋板上設計有半燕尾形槽口,更好地提高了家具的受力性能。
水平邊緣模塊如圖5所示,該模塊與水平中間模塊插接后在使用時不易被壓開。
豎向模塊如圖6所示,圓柱直徑5cm,長10cm,插接部分長5cm,與水平模塊相比更厚重,該模塊插接后將形成可調高度的多排圓柱體支腿。其側面的槽口用于插接薄板。經測試,該模塊形成的豎向結構在使用時不易被壓斷。
水平連接件模塊如圖7所示,水平連接件模塊的作用是將水平中間模塊縱向或橫向連接成整體,水平連接件的長度與水平中間模塊的翼板尺寸相等,水平連接件推進兩個水平模塊即實現連接,水平連接件抽出兩個水平模塊即拆除,便捷的連接和拆除方式方便了使用者對家具的人性化設計。
薄板模塊如圖8所示,薄板模塊可以水平或豎向插入豎向模塊的槽口,成為位置和尺寸均可定制的隔板。薄板間縱向可通過插接、薄板橫向采用企口連接以達到特定的尺寸。
3.2 模塊書桌和模塊置物架
模塊書桌是以水平三類模塊連接成桌面部分,桌面的尺寸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水平模塊來實現,桌面的形狀可以通過水平模塊的合理布局實現,最終可達到與墻面輪廓吻合,水平邊緣模塊起到美化和調整家具與墻面空隙的作用,避免了居所變化帶來的購置新家具的浪費。薄板根據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可以設置在特定的高度成為隔板或擋板。豎向模塊的插接部分可以實現與桌面的牢固連接,可有效避免孩童的隨意操作影響模塊書桌的使用(見圖9)。
本文設計的模塊家具還可以組合成置物架、儲物盒等家具,只要將承受重量最大的板用水平模塊連接而成,將承受重量較小的板用薄板模塊連接而成即可。模塊置物架詳見圖10,考慮到置物架頂部可能承重最大,因此,置物架頂板采用水平模塊連接而成,其他層隔板采用薄板模塊連接而成。
4 模塊化多功能家具的發展前景
在持續性發展和生態發展的現代社會,模塊化多功能家具在提高使用者參與度的前提下也大大降低了更換家具的頻率以及廢棄家具對環境的影響。模塊化多功能家具是家具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未來的模塊化多功能家具不僅要設計新穎和加入便于使用者的人性化設計,也要重視合理劃分模塊結構以及模塊組合的力學性能,該性能將影響到家具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周期。
【參考文獻】
【1】李雪蓮.家具模塊化設計方法研究與設計實務[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7.
【2】凌士義,周佳倍.模塊化家具設計在小戶型家居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2018(8):86-88.
【3】劉淼,孫昭陽,司文.情感化視域下的模塊化家具創新研究—以城市新移民為例[J].東華大學學報,2018(4):675-681.
【4】王靜,陳芊宇,管雪松.家居空間中多功能家具設計及使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9):22-23.
【5】姚海靜.模塊組合家具在中小型綜合書店中的設計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7.
【6】王健.模數化組合家具設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