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 穎
展翔、柏可林/攝
“2019年市人大工作亮點紛呈:在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等方面探索創新,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監督工作卓有成效,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聯系代表、聯系群眾更為密切,代表獲得感不斷增強。”1月17日,在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800多名市人大代表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代表們高度肯定了市人大常委會過去一年在立法、監督以及代表工作等方面所作的工作,同時對相關工作提出建議和意見。
工作報告指出,2019年市人大常委會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強化立法主導,提升立法質量,提高立法效率,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未來,市人大常委會如何進一步提高立法成效?代表們建議進一步聚焦服務改革、服務民生、服務高質量發展等方面。
“一是著眼于開放經濟和市場化改革的前沿,體現一定的前瞻性;二是從側重監管向側重服務過渡;三是關注上海技術市場發展,彌補技術交易、技術市場規則的法律空白。”黃建忠代表建議加強立法研究。
鮑炳章代表認為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要繼續圍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養老、交通出行等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展開,更加關注“沉默少數”和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推動政府改進工作,讓老百姓能切實感受“城市的溫度”。
楊菁代表和傅大煦代表都很關注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他們建議加強中醫藥相關立法調研,促進國內外科研成果和中醫研究結合,深化應用中醫藥。
“投資者變更國籍后是否適用外商投資法和實施條例?”姚鍵代表表示目前的法律法規都沒有涉及這一方面,為此她建議,“市人大一方面要根據新頒布的外商投資法和實施條例對地方性法規作相應修訂,另一方面要將此意見反饋給全國人大,予以進一步明確”。
金晶代表建議在擬定非機動車管理條例草案時,針對改裝輪椅車已少量出現的情況,明確相關安全標準,避免引發城市治理難題。
徐洪海代表表示在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技術等信息產業發展的同時,要對個人隱私的保障開展立法的前瞻性研究。
代表們還就如何進一步提升立法質量和立法效率建言獻策。
王志榮代表建議在繼續發揮好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海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的同時,逐步增加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進一步暢通民意反映渠道。
“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加強基層立法聯系點的信息搜集與反饋,通過專門信息系統,對立法建議的采集、整理、審議、采納、反饋進行全流程管理,讓立法工作更加透明公開。”陳東代表建議還要加強基層立法聯系點之間的學習交流,相互借鑒先進經驗做法,進一步提升立法建議的質量。
羅勇偉代表提出要加強對第二批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工作指導,開展業務培訓,明確工作機制、人員配置等要求。
此外,魏蕊代表還提出要完善立法后評估機制,“跟蹤有關法規的實施情況,適時制定或修訂有關法規,并在操作層面制定具體措施,確保法規管用、有效”。
方世忠代表建議加強技術賦能,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高立法工作的精度和效率。
林蔭茂代表表示要將立法宣示性和實施性有效結合,把握好政策集成和法規制定的關系,進一步提升立法質量。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市人大常委會堅持高質量立法和推動法規實施同步并重,明確積極作為、久久為功的指導思想,市、區人大聯動,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監督。審議中,代表們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加大對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監督力度。
“把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執法檢查列入每年的專項監督。”李鳴代表建議突出監督重點,推動街道發揮屬地作用,促進轄區內的企業、學校等單位開展垃圾分類;督促政府加大投入,參照國際先進水平,加快垃圾分類終端設備更新;加強垃圾減量和有害垃圾處理工作的調研檢查,推動實現生活垃圾分類目標。
吳健生代表表示要加強對條例規定的“綠色辦公,限制并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行凈菜上市,在農貿市場等配置濕垃圾就地處理設施,限制產品過度包裝,規范快遞包裝物的使用”等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內容,開展執法監督檢查,切實推動對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規定的宣傳和落實。
崔麗萍代表建議在加大監督力度的同時,對《上海市商品包裝物減量若干規定》開展評估,適時啟動修訂。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不利形勢,加強預算監督過好“緊日子”也是代表們熱議的焦點。
郜俊影代表建議在政府過“緊日子”的大背景下,強化預算聯網監督,把每一筆錢的去向搞清楚,給老百姓一本“明白賬”。何支軍代表建議加強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特別是國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李菁代表提出要科學評估財政資金的執行效果、監管效果、財政資金投入產出的效果,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此外,代表們還建議對食品安全、0-3歲嬰幼兒托育、小學生課后看護服務、套路貸、P2P非法集資、單用途預付卡等市民群眾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加強監督,推動政府加強監管。
如何進一步提高監督實效?丁明代表建議更多采用明察暗訪等形式,深入一線了解情況,推動有關法律法規有效落實;進一步發揮市人大各專委會代表專業小組的積極作用,采取各種監督方式,推動人大工作取得新進展。
周敏浩代表也建議更多采用不打招呼、暗訪抽查等“四不兩直”的方法,真正了解實情、發現問題,切實提升效果。
吳文慶代表提出要完善市、區人大監督聯動機制,形成全市人大監督工作合力。
林麗平代表建議適當運用詢問和質詢手段,推進“一府一委兩院”工作,更加注重監督工作的系統性和連續性。
人大代表是黨和國家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代表們建議進一步加強紐帶聯系,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提升群眾感受度,充分彰顯人大制度優勢。
“要更加關注代表聯系社區工作。”李飛康代表提出固定基層代表聯系點,分批次、高頻率組織代表聯系社區,更好聽取民意。
丁明代表建議更好地發揮街鎮人大(工委)作用,成立專業活動小組,加強市、區人大代表聯動。
龐峻代表提出進一步完善市、區、街鎮三級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工作機制,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強鵬程代表表示要進一步完善人大代表日常意見、建議的收集平臺建設,對于部分尚不成熟的代表意見建議,推動人大代表加強相關調研。
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指出,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以來,代表們共提出40件議案和971件建議。一直以來,議案和建議的辦理情況都牽動著代表們的心。“代表建議辦理情況‘回頭看’要有制度安排,堅持以結果為導向,重點關注建議是否真正解決、解決程度如何,推動承辦部門在建議辦理效果上下功夫。同時,辦理工作的進展節點要及時向代表反饋。”唐曙建代表表示。
在議案和建議辦理過程中,施超代表提出要通過面對面交流,準確把握代表提出建議的背景和本意,促進代表建議更好解決落實。
對一時解決不了的代表建議,余國強代表建議要把真實情況及時反饋給代表。
胡衛國代表還提出要建立代表議案、建議辦理結果第三方評估評審制度,進一步落實“內容高質量、辦理高質量”的要求,推動議案建議質量和辦理工作質量雙提升。
代表們還就如何提高履職能力發表看法,建議市人大常委會進一步豐富代表論壇內容,多舉行有關大數據、腦科學等領域有深度的人大代表論壇,幫助代表開拓視野,提高履職能力。此外,還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專業培訓。
鄭浩然代表還建議優化代表履職APP功能,進一步發揮代表作用,推動長三角地區人大工作協同。張娣芳代表建議建立法規數據庫,為代表履職提供更好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