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衛鋒
對每一個企業來說,現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斷開拓市場、開發客戶的同時,如果不能及時收回貨款,無論是企業的發展空間還是發展速度都將受到極大的限制。一家臺資企業就深受該問題的困擾,“老客戶”拒不歸還67萬余元貨款,只能訴至法院,可原定的開庭日期臨近,卻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怎么辦?今年2月7日,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浦東法院)通過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解決工作室,以遠程視頻庭審的方式成功調解了這起糾紛,企業的難題終于得到了及時解決。
本案原告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系注冊于上海自貿區內的一家臺資企業,專門從事新材料科技、環保科技領域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等業務。被告一為上海某實業有限公司,系原告的一個老客戶,被告二馬先生是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
2019年6月至10月間,被告一向原告購買了總額達130多萬元的產品,卻一直未能如期付款。經原告多次催討后,雙方終于簽訂還款協議,約定在2019年12月15日之前付清。但截至原告起訴,仍然有67萬余元尚未支付。原告遂起訴要求兩被告支付所欠貨款,并承擔違約責任。
該案原定于2020年2月6日開庭,不料,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來襲。節后首個工作日,原告便焦急地來電稱,希望法院能夠延期開庭,且法定代表人目前遠在歐洲,無法參加庭審。緊接著,被告也來電希望庭審能夠延期。
在充分了解本案案情和雙方需求后,法庭建議雙方通過在線庭審的方式解決糾紛,這樣既不會由于疫情影響導致訴訟繼續拖延,又不會讓被告承擔額外的逾期付款違約金。經溝通,雙方當事人對法官的建議表示一致贊同,并表態愿意在法院的主持下在線調解。
2月7日上午,在浦東法院自貿區法庭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解決工作室內,本案通過遠程視頻方式開庭審理。為節約當事人時間成本,法官在征詢雙方意見后,簡化了庭審流程,直接進行在線調解,在較短時間內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承諾如果不按期履行,將額外支付原告違約金。
從現有的證據、事實來看,被告一、被告二確實存在拖欠原告公司貨款的問題,雙方當事人對此也是認可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
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數額支付價款。對價款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第二項的規定。
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因此,在疫情防控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通過互聯網庭審方式進行在線調解,是化解本糾紛的最佳方式。“一根網線連千里”,事實上,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審判執行工作,浦東法院已出臺《關于加強在線訴訟工作的若干意見》,立案、庭審、信訪、執行的各個環節都可在線上完成,像本案原告這樣的難題將得到更好解決。以立案為例,當事人可通過“上海法院12368微信公眾號”“上海移動微法院”微信小程序、隨申辦市民云app、市“一網通辦”訴訟服務等網上立案方式進行立案,非常便捷。(文中人物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