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涵英
當前,全國人民正在齊心協力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上海雖然不是病毒發源地,但人口密度高、流動性強,防控形勢依然嚴峻。2月7日,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疫情防控相關決定,為政府落實最嚴格防控措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充分體現了將法治思維貫穿于疫情防控工作全過程的精神。
這次爆發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屬于突發事件應對法中界定的“公共衛生事件”。針對突發事件,我國已經建立了以突發事件應對法為龍頭的公共應急法律體系。根據法律規定,我們現在正處于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非常時期。一段時間以來,政府各部門積極采取各項嚴密有效的管控措施,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但結合上海防控現狀、全國各地分享的資訊及民生需求,我認為依法抗“疫”方面還有很多要做的。
首先,個人要為“群防群治”的落實擔責。目前正處于應急處置與救援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要積極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強調每一個個體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承擔相應的責任,做好自我防護,按要求如實提供有關信息,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對明知自己攜帶病毒仍不戴口罩四處流動,在公共場所吐口水、不配合檢疫登記、不居家隔離等行為,除被列入失信名單外,還應嚴格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給予警告、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情節嚴重導致病毒擴散和傳播等后果的,依法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只有每個人都承擔起了相應的責任,才會真正體現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效果。
其次,政策的出臺不僅要依法,也要謹慎,并及時解讀。目前,本市企業陸續復工,疫情給中小企業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經濟損失。前段時間,大家對延長假期、職工在家休息是否應拿雙倍工資議論較多。勞動法對加班的規定是:休息日工作,優先安排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應當支付200%的加班費。所以,政府相關部門的規定符合法律規定,只是如果能更進一步解讀“優先安排補休”的條款,可能效果更好,更能解除中小企業主的顧慮。復工之后,各類企業會面臨不同的困難和問題,急需政府方方面面的支持,相關政策的出臺,除了提供可依的法外,更需要有溫馨提示和解讀。要多權衡各方利益,給予企業一定的自主權,充分激發企業自救的動力,平穩度過困難期,達到多贏的效果。
第三是要作前瞻性思考,為全面總結預留足夠的素材。政府方面要考慮如何科學評估疫情造成的損失,如何制定恢復生產、生活、工作和社會秩序等的計劃,還要確定哪些行業需要政策性扶持。人大代表也可以從預防準備、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方面多思考,比如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保留甚至入法,又有哪些教訓要反思、督促政府補過。舉個例子,疫情發生以來,大家對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呼聲很高。但到底是法律出了問題還是執行法律出了問題?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只有對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才禁止出售、購買和利用(包括食用),而非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如果依法持有相關的來源證明、檢疫證明,而且是在規定的集貿市場出售,并不構成違法。所以,我們希望通過修法,是連非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也禁止交易、利用(食用),還是更應深入開展執法監督活動,嚴查交易市場中野生動物來源是否合法、檢驗檢疫是否合格、交易市場是否持證?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戰“疫”還未結束,工作尚需努力,我們應群策群力,共克時艱,以法治思維打好這場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