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擘畫了我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藍圖。如何把這個戰略藍圖變成現實,關鍵在于強化“專業”思維,提高干部治理能力。當前,尤其要提高廣大干部馬克思主義基本專業素養、群眾工作專業本領、黨建基本專業能力。做群眾工作是干部最大的專業工作。一要站穩人民立場,樹立群眾觀點,維護人民利益,善于做群眾思想政治工作。有無堅定的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志。二要重視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既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途徑。
隨著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搞好民生不僅體現著一種價值理念,更是一種發展智慧,民生工作的水平高低成為治理能力的直觀體現。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把“為人民謀利益”寫在旗幟上。這也成為我們黨能夠在各種政治力量的長期斗爭和反復較量中脫穎而出,歷經風雨而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關鍵所在。滄海桑田,民生工作的內涵與外延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是這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表達。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時代課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把“人”這個關鍵因素放在中心位置,將解決好民生問題作為完善城市治理體系的主要抓手。
“疫情是魔鬼,我們不能讓魔鬼藏匿。”1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時重申中國力量、中國信心,簡潔平實的話語充滿力量。他強調,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堅定的信心,源于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以及億萬人民的眾志成城,所體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明顯優越性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疫情發生后,中央財政先后安排共計600多億元的專項資金用于公共衛生服務和基層疫情防控補助;工信部協調安排中央醫藥儲備向武漢緊急調用物資;物流企業鋪路“最后一公里”,讓一批批醫療物資和社會關愛得以接力式抵達武漢。全國上下步調一致、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尤其是政府與市場這兩種配置資源的手段相互補充、彼此呼應,發揮著強大的社會組織與動員能力,是我們成功防控疫情的重要保障,14億中華兒女所筑起的精神長城,是我們抗擊此次疫情最具韌性的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