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彬
山東省利津縣中心醫院呼吸消化內科,山東利津257400
國際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顯示[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造成全球患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該疾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以呼吸道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目前普遍認為是呼吸道炎性反應造成進展性小氣流阻塞引發的病理生理改變過程。該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會引發呼吸衰竭,加重患者心肺功能的損傷,提升患者死亡風險。因此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有效治療十分重要[2-3]。目前臨床中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以藥物為主,通過藥物的應用控制患者氣道炎性反應以改善病情[4]。同時呼吸機支持也是糾正患者呼吸衰竭的常用療法,為探究藥物與呼吸機聯合療法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該次擇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間該院收治的84例患者開展相關研究,現報道如下。
擇取該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84例,根據抽簽法進行隨機分組,包括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中有男24例,女18例;年齡58~81歲,平均(70.6±2.6)歲;病程5~16年,平均(10.3±1.8)年。觀察組中有男27例,女15例;年齡56~80歲,平均(70.1±2.7)歲;病程4~14年,平均(9.6±1.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標準操作規程,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對照組患者采用特布他林治療,首先開展吸氧、化痰、抗炎等常規療法。霧化吸入給藥注射用鹽酸特布他林(國藥準字H20031123,規格:0.25 mg;0.5 mg),單次劑量為2 mL,2次/d,連續治療14 d。
觀察組采用特布他林聯合無創通氣呼吸機治療,該組患者常規療法和特布他林給藥方法與對照組一致。基于此進行無創通氣呼吸機,以患者臉型對鼻面罩松緊度進行核實調整,開啟S/T模式,具體參數設置包括:呼吸頻率12~20次/min,呼氣壓4~6 cmH2O,氧流量5~8 L,初始吸氣壓8~10 cmH2O,在之后的30 min內可將其上調至16~20 cmH2O,持續4 h/d,3次/d,連續治療14 d。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肺功能指標、血氣分析指標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心肺功能指標包括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呼氣50%肺活量時流速(PEF50%)、肺總量(TLC)以及射血分數(EF),其中肺功能指標通過肺功能檢測儀進行檢查,心功能指標通過心臟彩超進行檢查[5]。
血氣分析指標包括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分壓(PaO2)以及血氧飽和度(SaO2),通過血氣分析儀進行檢查。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比較,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心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心肺功能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aCO2低于對照組,PaO2以及SaO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慢阻肺的病理變化在于患者氣道纖毛功能下降,分泌的大量黏液無法排出,并在氣道內滯留導致呼氣氣流受限,造成患者二氧化碳大量滯留以及患者缺氧,最終可引發呼吸衰竭,導致患者死亡風險大大提升[6]。有研究表明,該疾病的發生于患者吸入有害或有毒粉塵、環境污染、遺傳因素以及吸煙等有關,可通過避免和預防上述影響因素降低發病率[7]。由于該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故對其開展有效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該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機械通氣治療等。特布他林是腎上腺素能激動劑之一,可選擇性激動β2受體,可在巨噬細胞中直接發揮作用,減輕患者炎性反應和降低炎性介質堆積,同時具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作用,對內源性致痙攣物質以及內源性介質釋放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改善患者支氣管水腫癥狀,增強支氣管黏膜纖毛上皮的廓清功能,進而可以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發揮良好的臨床效果[8]。但是該藥物長期應用會有耐藥性風險,還會加重患者呼吸肌的疲勞性,因此可聯合機械通氣療法緩解呼吸肌疲勞,增強療效。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肺功能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肺功能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s)
組別觀察組(n=42)對照組(n=42)t值P值FEV1(L) PEF50%(L/s) TLC(L) EF(%)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1.27±0.16 1.28±0.18 0.269>0.05 3.22±0.26 2.37±0.21 16.482<0.05 1.08±0.24 1.07±0.22 0.199>0.05 1.98±0.32 1.75±0.27 3.560<0.05 1.36±0.22 1.38±0.25 0.389>0.05 4.06±0.36 3.28±0.32 10.495<0.05 62.63±2.58 62.65±2.61 0.035>0.05 73.44±3.68 68.45±2.53 7.242<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組別PaC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Pa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SaO2(%)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2)對照組(n=42)t值P值76.82±3.41 76.86±3.45 0.053>0.05 53.32±3.18 60.54±3.35 10.130<0.05 45.12±3.47 45.18±3.51 0.079>0.05 83.65±4.18 75.95±4.22 8.401<0.05 84.62±4.12 84.71±4.15 0.099>0.05 96.88±4.57 90.25±2.41 8.317<0.05
無創通氣呼吸機是臨床中應用較多的一種機械通氣措施,相比有創機械通氣,該療法安全性高,無創傷性,操作簡單,對患者正常進食和咳嗽、咳痰等無不良影響。通過無創通氣呼吸機治療能夠在吸氣相提升吸氣壓,在呼氣相適當降低呼氣壓,鼻面罩的應用可以創建壓縮空氣的環境,增加通氣,輔助呼吸,保證氣體可以進入通氣不良肺泡內,對痙攣支氣管進行擴張,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癥[9]。此外該療法能夠降低患者呼吸做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疲勞情況。無創通氣呼吸機還可以對抗內源性呼吸正壓,進而避免患者肺泡萎縮,改善其異常的血氣分析指標。
該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FEV1(3.22±0.26)L、PEF50%(1.98±0.32)L/s、TLC(4.06±0.36)L、EF(73.44±3.68)%、PaO2(83.65±4.18)mmHg、SaO2(96.88±4.57)%高 于 對 照 組的 (2.37±0.21)L、(1.75±0.27)L/s、(3.28±0.32)L、(68.45±2.53)%、(75.95±4.22)mmHg、(90.25±2.41)%,PaCO2(53.32±3.18)mmHg低于對照組(60.54±3.35)mmHg(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7.14%低于對照組11.90%,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研究病例數量過少等因素有關,需要在今后開展更多相關研究。這與齊建花等[9]的研究結果: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25%略低于對照組16.6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針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開展特布他林聯合無創通氣呼吸機治療對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血氣分析指標效果確切,同時能夠保證患者治療安全性,降低不良反應風險,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患者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