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恒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體育運動學校 廣東廣州 510650)
新時期地理課程標準的改革中,地理的學科核心素養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在地理課程的總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夠形成空間—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空間格局有較強的觀察力,并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區域關聯等方法認識區域,簡要評價區域現狀和發展[1]。這種種的要求都體現出新時期地理課程標準的改革新方向,而地理核心素養包含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本文著重鄉土教學與綜合思維培養相結合,探討鄉土案例教學對綜合思維培養的方法研究。
利用鄉土案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先要讓學生對所學章節的關鍵概念進行基本的掌握。第二,利用廣州市的鄉土地理案例與本章節課的主題相結合,合理設置導學問題,讓學生根據材料當中的關鍵字提取,分析出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從本區域所擁有的不同要素從多角度對地理事物的整體性、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關系進行認識及分析,得出基本結論,從而實現要素的綜合。第三,在學生擁有地理基本要素分析能力的基礎上,合理設置新的材料及導學問題。讓學生利用關鍵詞提取法,結合時空緯度,讓學生不斷根據導學材料當中的關鍵詞,對不同時空緯度所發生的變化進行合理的解釋,從而提升學生的時空綜合能力。從以上的三個方面體現學生綜合思維培養的三個方面進階,分別是從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地方綜合,形成能運用于實際地理問題解決的綜合思維能力。
以學生為知識認知主體和課堂主體。在導學案及課堂的設計中設置學習的前置自主學習環節,該前置環節的設置目的是引導學生對課堂知識有初步了解,讓學生掌握基本概念,這樣對學生深度掌握綜合思維能力有較大的鋪墊作用。課堂中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鄉土情景作為依托,合理設置導學性問題,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將探究的成果呈現。這樣有利于學生用多角度分析問題,并且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讓學生能夠以綜合思維來多角度考慮和分析問題,從而有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著重開發鄉土案例教學資源在地理課堂中的應用,對激發學生的愛國愛家鄉的情感有深遠的影響,并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鄉土地理是區域地理當中基本的地理單元,學生對本地區的自然、人文資源熟悉程度較高,當老師開發了相關背景的鄉土案例資源,必定會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更好的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熱情,也能夠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從不同要素、不同時空及不同方向綜合考慮問題,形成更高層次的綜合思維素養。
在課堂教學上多用圖表,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分析問題,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梳理。 本節課在廣州市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案例中,設置諸多的圖表,讓學生在完成導學問題時習慣看圖,學會看圖,讓學生形成看圖習慣。在本節課的最后,會讓學生最后做一份思維導圖,梳理自己的知識狀況,并向同學們展示,老師最后做點評,讓學生有更好的掌握。
本節課在高中教材必修二第四章第二節中,第一節內容是工業的區位選擇,在工業的這一章內容中,本節屬于承上啟下的作用,表述了工業集聚和分散的成因及基礎,讓學生了解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工業”活動的最新發展,讓學生學會利用地理是視角分析工業活動是本節課的核心。
高一的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理性的思維已經占據主導地位,受感性思維的影響相對較少,空間感有一定基礎,但仍然需要不斷提升,能通過文字材料及圖表相結合的方式來分析問題,但是在形成自己的主觀意見能力較弱。在課堂中,利用鄉土案例情景及圖表、文字的材料,促進學生分析能力、總結能力的提升。
1.區域認知
結合廣州市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理位置圖,初步了解增城開發區的位置。通過材料和書本知識,結合學生對廣州市的已有地理知識,對增城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從不同空間尺度增強區域的認知。
2.綜合思維
通過導學背景材料,在了解增城汽車產業聯系的基礎上,理解工業集聚和工業地域的區別和成因。并且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工業集聚和形成工業地域后所產生的優勢,通過將增城汽車產業的狀況與美國蘋果公司所在的硅谷相比較,得出工業集聚和工業分散的區別和發展過程。運用鄉土案例與外國案例分析工業分散和工業地域聯系的關系。
3.地理實踐力
課前讓學生收集增城區的自然人文狀況,對其有基本的區域狀況了解。在材料分析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跟同學分享,并且尋找類似的因素,讓學生可以用已有的知識遷移至新材料中,對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地理實踐力有深遠的影響和作用。
4.人地協調觀
通過對廣州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汽車工業案例的分析,理解當地工業發展與地理自然、人文環境之間的相關關系,倡導鼓勵在發展的同時注重節能排污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提升學生的發展觀與人生觀。
1.重點
結合實例分析工業集聚和工業地域形成的原因,重點探究工業集聚的意義。
2.難點
掌握工業聯系的類型;理解從工業地域聯系到工業分散的過程及原因。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自主學習聯系上節課工業的區位因素,收集關于增城區的工業狀況,并且分析增城區工業發展的優勢條件和工業集中的類型課前自主學習時,通過網絡、報紙、新聞等收集相關知識并作出分析通過資料收集,對增城區的基本工業狀況進行初步的了解,以更好地開展課堂中的合作探究研討,也能夠提升區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實踐力新 課導 入: 播放福特汽車生產的視 頻, 內容主要是1900 年,亨利福特在汽車生產中創造性的發明流水線生產模式,同時也介紹了福特汽車制造廠園區內的各種配件生產廠,以及基礎設 施、 生產過程等教師提示:工業的聯系是指在一個地區內,工廠之間、工廠內部的各個生產過程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不同的關系彼此聯系在一起。在本視頻中,福特汽車的生產過程當中,汽車的生產與鋼鐵的制造、玻璃的制造等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它們之間是存在工業聯系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這方面的相關知識學生認真聽講、體會幫助學生通過視頻直觀的了解基本的概念,提升了學生對的知識遷移能力。一、工業集聚與工業 地 域 1.工業的聯系教師引導學生看圖1 布的生產過程、圖2 某工業區的基礎設施及組成企業示意圖,從而分析工業聯系的類型。教師提問:通過以下兩幅圖,你們能分析出來,為何這兩種工業會選擇幾種在一起?學生回答:圖1 的“布的生產過程”是收集棉花—紡紗—織布—印染—成品布,他們之間屬于生產工序上的練習,集中起來可以節約生產時間和運輸成本,屬于書中所說的生產工序上的聯系圖2“工業區的基礎設施及組成企業示意圖”通過此圖可以看出不同企業在基礎設施的需求上基本是有共同點的,都是需要鋪平道路、通電、通水以及員工宿舍等,這樣的工業屬于空間利用上的聯系有助于學生通過生活經驗和圖文分析能力的運用從而提高問題分析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續表
第一,基于綜合思維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必須以基礎概念為中心,先讓學生掌握本章節的基礎知識概念之后,利用鄉土案例作為背景材料,由淺入深對學生的綜合思維進行階梯式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
第二,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課堂當中的積極作用。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后,設置合理的導學問題,發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多互動,給予適當的提示。讓學生利用已有只是進行要素綜合思維分析和時空綜合思維的分析,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本身的主觀能動性有重要作用,也可加強獨立思考的能力、加強學生的思維深度。
第三,對學生所得出的結論進行及時的合理的評價??梢肧OLO 分層評價理論和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對學生思維水平及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測,及時反饋教學效果[2]。只有對學生及時的、合理的評價,才能夠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對于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第四,鼓勵學生將地理綜合思維運用到實際地理現象中,學會從不同角度理解、分析、解決。對于學生的綜合思維的能力會有顯著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知識的遷移能力,讓學生在交流過程當中尋找與實際相似的例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對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進行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