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雯 ,劉華江 ,黃珊 ,楊洋 ,朱厚玲 ,魏俊萍
1.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海南海口 570100;2.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介入血管外科,海南海口 570100
心血管內科疾病譜廣、隱匿性強,解剖結構復雜,涉及知識內容多,對實踐能力要求高。 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不能獲得較多的實際工作經驗。“三明治”教學法是一種課程-實踐-課程模式,其將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起來,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小組討論為主要形式,由授課教師組織學生對具體病例進行診治討論,在強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穿插實踐操作,更加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從而提高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該文對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2015 級臨床醫學本科的兩個班級113名,按照班級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8 名、55 名。 兩組均在心內科實習。觀察組55 名中,男性23 名,女性32 名;年齡20~26 歲,平均(22.37±2.41)歲。 對照組 58 名中,男性 24 名,女性 34 名;年齡 20~25 歲,平均(22.48±2.53)歲。 兩組學生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集中在示教室,由帶教老師通過多媒體、掛圖、模型、結合患者病情進行講解。觀察組給予“三明治”教學法。①提出問題:由帶教老師提前1 周結合教學內容,精心選擇典型病例,根據病例設置4~6 個問題,提供給學生。②將學生分組,以組為單位進行問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可以查閱參考資料,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③交叉討論:每組隨機抽取一名同學組成新組,再次進行討論,并得出初步結論。④學生匯報:每小組選擇一名代表匯報該小組討論結果。 ⑤教師總結:由帶教老師對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總結,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引導、點撥、分析。再次強調該節內容的學習目標,介紹與該病例相關的最新治療方法和研究進展。⑥金魚缸討論:每組選一名學生于教室中央進行討論,其余學生參與討論,圍繞教師給出的典型病例及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
在心內科見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考試。 總分100 分。 自行設計教學效果調查問卷,包括 10 項內容,每項 20 分,共 200 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心血管內科學生理論知識、病史采集、體檢及其他檢查、治療計劃、案例分析、操作技能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心血管內科學生激發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臨床操作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資料收集能力、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能力、臨床思維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三明治教學法采用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案例分析實踐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進入學習狀態,帶問題課前預習、思考,查找文獻,從被動接受教師講解變為主動學習,激發了其學習興趣,增強了自主學習意識,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 同時學生參與感增強,活躍了課堂氛圍,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明治教學法需要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課前預習、查閱文獻,提高了其自學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針對性地學習相關學科的知識,使學習更為個性化。通過小組討論,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使印象更為深刻。 每個小組成員都積極思考該小組的問題,自動查閱文獻尋找答案,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在小組討論中,每個人都積極發言,增強了自我表達意識、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每個人都需要對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小組匯報時以教師的身份進行匯報,提高了學生的表述能力。 通過教師的點評和總結,學生可以查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 通過臨床案例分析,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三明治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擔任既是學生又是教師的雙重身份,增強了其自我參與感,使該教學方法更為活躍。
表 1 兩組考試成績比較[(),分]

表 1 兩組考試成績比較[(),分]
組別 理論知識 病史采集 體檢及其他檢查 治療計劃 案例分析 操作技能 總分觀察組(n=55)對照組(n=58)t 值P 值87.57±6.23 79.43±5.58 7.324<0.001 16.87±2.68 13.76±3.49 5.292<0.001 17.34±2.58 14.15±3.27 5.737<0.001 18.73±1.04 15.19±2.45 9.901<0.001 17.12±1.87 13.34±2.72 8.564<0.001 17.02±1.72 14.14±2.76 9.625<0.001 87.08±0.92 70.58±0.73 105.892<0.001
表 2 兩組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分]

表 2 兩組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分]
項目 觀察組(n=55) 對照組(n=58)激發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臨床操作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資料收集能力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能力臨床思維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總分18.24±1.12 18.31±1.24 17.91±1.17 18.06±1.35 17.72±1.73 18.21±1.52 17.83±1.49 18.04±1.57 17.45±1.82 17.91±1.46 179.68±0.74 14.92±2.54 16.11±2.63 15.06±2.91 15.13±2.75 15.27±2.55 16.05±2.87 15.35±2.72 15.12±2.59 14.73±2.72 15.43±2.84 153.17±0.63 8.906 5.547 6.762 7.128 5.945 4.960 5.953 7.199 6.213 5.790 205.408 t 值 P 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該研究發現,觀察組心血管內科學生理論知識、病史采集、體檢及其他檢查、治療計劃、案例分析、操作技能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心血管內科學生激發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臨床操作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資料收集能力、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能力、臨床思維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從而證明該教學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傳統教學法無可比擬的優勢。三明治教學法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在外科、病理生理學、腎臟內科等學科的教學匯總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該教學方法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見習教學中也具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