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腫瘤五區,湖南郴州 423000
互聯網的產生與發展,使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深遠影響,教學領域也不例外,微課便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微課程”簡稱微課,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一種教學短視頻。 情景化是這種網絡課程的顯著特點,無論是教學任務、教學主題還是某個學科的重點、難點與考點,都可以成為授課人發布的內容[1]。在臨床護理方面,臨床教學是一項重要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促使實習生既能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又能熟練掌握臨床操作技能,從而為將來正式走上護理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醫院所有的科室中,腫瘤內科的專業性較強,但實習生在校內很少接觸與該科相關的護理知識[2]。另外,在腫瘤內科病房接受治療的大多是癌癥患者,這類患者不僅反復住院,而且護理難度較大。 基于以上兩種原因,實習生若要充分掌握腫瘤內科的護理要領, 必須接受專業而有效的教育。在帶教過程中,該科以培養實習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實踐能力為出發點,構建了微課教學模式,并且獲得了理想的護理教學效果。 該文選取2018 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60 名護理實習生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該院腫瘤內科接收的160 名護理實習生,將其劃分為觀察組(n=80)與對照組(n=80),每組人員均為學制5 年的本科生,年齡18~22 歲。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應用腫瘤內科微課教學,具體如下。
(1)微課制作[3]:首先對腫瘤內科患者的心理、情緒、癥狀、用藥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評估,從中挖掘出實習生感興趣的部分,并明確需要講解的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然后制作教學PPT 課件,最后根據策劃方案錄制教學視頻。需要注意的是,為顯示出腫瘤內科的專業性,同時確保微課教學取得一定成效,在梳理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時,應當聽取有經驗的帶教老師給出的建議。
(2)網絡互動[4]:建立專門的師生交流QQ 群,及時在群中發布每周學習計劃,帶教老師按照計劃要求于課前將微課程上傳至交流群,然后引導實習生進行下載觀看。對于課程中不容易理解的重點、難點與疑點,每名實習生都可在群內提出,帶教老師對所有的問題都進行耐心解答。 在答疑解惑的過程中,安排1 名實習生做好詳細記錄。
(3)臨床帶教[5]:①現場教學。 當實習生自主學習完微課程之后,在帶教老師的組織下進行現場學習。整個現場教學過程持續90 min,前20 min 由實習生再次觀看微課程,以便于鞏固所學的知識。 接下來的30 min 由帶教老師利用PPT 課件進行授課,主要是對微課中的難點、重點與疑點進行更為細致的講解,以確保實習生能夠切實掌握這些知識, 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該過程結束之后便進入提問與答疑環節, 在這30 min內實習生可以提出任何可以想到的問題,并由帶教老師當面給予解答。 最后10 min 為總結環節,即帶教老師對本堂課的學習、提問、答疑等情況進行點評,同時強調下節課將要學習的護理知識。 ②微課查房。 以促使實習生溫習所學知識以及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為目的,讓實習生采用微課模式進行護理查房。首先按照每組4 人的標準將實習生劃分為兩組,在查房過程中對微課進行小講解。需要強調的是,小講解主題與出科查房時間應在2 周前確定好,帶教老師對實習生提出的小講解主題完成審核后,實習生方可收集相關的資料,并利用辦公軟件和移動設備制作出小于10 min 的微課程,最后由實習生將該微課程通過郵箱發于帶教老師。 出科查房前,帶教老師安排實習生再次觀看自己制作的微課程,并在現場給予必要的指導。
對照組接受傳統的帶教方式。 一對一跟隨帶教老師護理查房,認真聽老師講解,并記住老師的示范動作。
將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作為觀察指標,均運用打分的方式進行考核。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 t 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8.75%的實習生認為微課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認為微課教學可提高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能力的實習生所占的比例均為91.25%;認為微課教學能夠開拓思維、培養團隊精神以及增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實習生,所占的比例分別為97.50%、95.00%以及98.75%。見表1。

表1 觀察組實習生對微課教學給出的反饋信息(n=80)
對照組實習生理論和實踐的考核分顯著低于觀察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實習生理論知識與操作能力考核成績對比[(),分]

表2 兩組實習生理論知識與操作能力考核成績對比[(),分]
組別 理論知識 操作能力觀察組(n=80)對照組(n=80)t 值P 值96.53±7.41 80.23±9.75 11.905<0.05 98.23±6.37 83.78±8.42 12.241<0.05
對于護理實習生而言,一對一是比較傳統的帶教方式,其主要優勢表現在有助于帶教老師樹立責任心,可根據實習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吸收能力進行因材施教,通過教師的示范與監督有助于對實習生進行糾錯,從而較好地防范醫療事故。在腫瘤內科臨床護理上采取這種帶教模式,可促使實習生盡快掌握病房的結構布局與護理的重要知識點,充分融入到護理工作中。 但該模式需要以豐富的帶教教師資源為支撐,而且不利于促進實習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可能導致實習期結束后實習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6]。
對于專業性較強的腫瘤內科臨床護理來說,更適宜選用微課教學模式。 短小精煉是微課程的突出特點,播放時間通常在5~10 min,它不同于以單一地推送學習內容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將實習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并對其接受能力進行了充分考慮。 通過該次臨床實踐可以得知微課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幾種優勢:①為護理實習生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學習平臺,實習生通過下載和收聽、收看教學視頻即可明確臨床護理的難點與重點。②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實習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打破了時空的束縛,護理實習生依托于網絡和手機,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③微課教學既提高了護理實習生的學習效率,又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明顯增強,由于教學視頻可反復觀看,使實習生的理論知識得到了更好的鞏固,有利于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④微課教學具有便捷性,實習生可對學習的時間、地點、環境等進行靈活選擇,打破了集中教學的缺陷[7]。⑤微課教學提高了護理實習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看微課程的過程中,實習生是信息的接收者,但是在制作微課程和出科小講解的過程中,實習生則又成了信息輸出者,這樣便實現了對護理知識的整合[8]。 ⑥微課教學彰顯了濃厚的人文情懷。長期以來,醫學教育不太注重培養學生的互動交流能力,而是側重于操作示范和理論知識的傳輸。 在微課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通過QQ群進行交流,護理實習生可將內心的疑惑發布于交流群,帶教老師進行解答。對于個別實習生來說,基于網絡的答疑解惑不會使其出現難為情、不敢提問、不好意思提問等情況。 帶教老師借助于QQ 群可全面了解實習生的思想動態與學習現狀,進而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其給予指導[9]。總之,微課教學拉近了帶教老師于護理實習生之間的距離,既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有利于促進實習生實現共同進步。 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微視頻為載體,以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數字化學習資源,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腫瘤內科護理教學中,采用微課開展護理帶教對于帶教教師而言可進一步豐富護理專業內涵,激發護理人員學習專科新技能,掌握前沿學習方法,提升臨床護理人員教學能力,加快高素質臨床護理師資隊伍建設,不僅提高了講課授課能力,還進一步穩固了專科知識及操作技能。 微課中含有的腫瘤內科專科知識,通過開展獨特的教學設計,利用豐富多樣的視頻、生動形象的媒體展示開展護理帶教,極大地提升帶教質量[10-11]。
綜上所述,對于腫瘤內科護理實習生來說,微課教學模式可使其牢固地掌握所學理論知識,明確臨床護理的要點、重點與難點。試驗結果充分說明,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對護理實習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思維的拓展、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增強以及團隊精神的培養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