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商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4)
世界銀行從2001年開始研究并提出了關于營商環境的一套指標體系,用以衡量和評估各國私營部門的發展環境。《營商環境報告》回答了有關發展的問題,包括一國(地區)政府何時改革營商法規、進行改革的政府有何特點以及這些法規的改革對經濟或投資活動產生了什么影響三個方面。截至目前,世界銀行共發布了17期《營商環境報告》,最新一期的《報告》于2019年10月24日發布,通過對190個經濟體內影響中小企業的監管法規進行調查和追蹤,提供了兩個綜合衡量指標的結果:營商環境評分和基于營商環境評分的營商環境排名。《報告》以表現最好的國家(地區)作為基準經濟體,分數顯示的是各營商環境指標與基準經濟體的接近程度,數值越高意味著一國(地區)的營商法規越完善、開展商業活動效率越高。分數變化說明在過去的時間里一國(地區)在營商環境方面所做的改革。營商環境的排名則反映了一國(地區)相對于其他國家(地區)的地位。世界銀行關于營商環境的評價指標包含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少數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辦理破產十個領域,每個領域下再分成數量不等的具體評價指標。比如,在開辦企業領域包含設立一個新的企業所需要的程序、時間、成本以及最低實繳資本等指標,而在跨境貿易領域包含進出口所耗費的時間、成本、費用等指標。此外《營商環境報告》還涵蓋勞動市場監管和政府采購兩個指標,但暫時未包含在排名內。
《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指出,營商便利程度排名前二十的國家大多數為高收入水平的經合組織國家,同時也包含太平洋和東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根據世界銀行Doing Business小組的研究顯示,營商環境得分最高的經濟體中存在有共同的特征,比如電子系統的廣泛使用。排名前二十的國家或地區均有網上企業注冊流程,有電子報稅平臺,并允許網上辦理與財產轉移相關的手續等。在世界范圍內共有115個國家于近一年里進行了提升營商環境的改革,營商環境改善最顯著的包括沙特阿拉伯、約旦、多哥、巴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科威特、中國、印度和尼日利亞等國家。營商環境排名靠后的國家也在不斷實施改善營商環境的改革,自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提出以來,世界范圍內的營商環境呈現不斷提升的總體趨勢。
自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以來,我國與東盟的經貿關系不斷加強。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雙邊投資合作日益頻繁。已有研究表明,地區營商環境整體上會對企業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產生正向影響,同時良好的營商環境會對一國經濟的增長提供動力,企業傾向于在營商環境更好的國家(地區)進行貿易或投資。今年以來,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對我國出口的聚丙烯薄膜、冷軋和非合金鋼等產品發起了反傾銷調查,此外,美國企業研究所和傳統基金會的數據顯示,2005年1月到2019年6月發生在東盟國家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案例共28起。隨著雙邊經濟合作加深,貿易摩擦和投資風險成為我國企業進行對外貿易或對外投資不得不關注的議題,因此,營商環境對雙邊經濟關系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
東盟十國雖然同處東南亞地區,但由于各種原因國家間的經濟水平差異較大,因此不論是從整體還是具體領域來看各國的營商環境水平均存在較大區別。根據《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新加坡以86.2的得分在19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二,是東盟國家中營商環境表現最好的。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其他七國均未進入前三十,柬埔寨、老撾和緬甸是東盟國家中營商環境表現最差的三個國家,排名均在后五十。從歷史變動趨勢看,絕大多數東盟國家的營商環境水平是在提升的。具體來看,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少數投資者、納稅和合同執行領域各國表現差異較大,而在登記財產、跨境貿易和破產辦理三個方面東盟國家的整體表現則并不理想。東盟國家在獲得電力指標與基準國家營商環境的水平距離最近,而在開辦企業這一指標上與基準國家營商環境的水平距離最遠,這說明大多數東盟國家對于開辦企業并沒有十分鼓勵和重視,缺少或較少對投資開辦企業相應的政策支持和傾斜,這可能會使想要投資的企業重新評估東道國的投資風險。新加坡作為東盟國家中營商環境最優越的國家,在開辦企業、登記財產、納稅、跨境貿易和合同執行五個領域均排在東盟國家中的首位;而緬甸、老撾和柬埔寨的這十個領域在東盟甚至是《報告》所包含的國家和地區中幾乎都處于最低水平。此外,文萊在信貸獲得領域近兩年都是基準國家;馬來西亞雖然整體排名靠前,但在開辦企業領域表現較差。
在2018-2019年內,東盟十國有九個國家實施了總共22項改進措施。為了改善營商環境進行改革最多的國家是印尼和緬甸,改革最多的領域是“開辦企業”。各國所進行的改革具體如下:文萊通過發布績效評估報告和增加債權人對破產程序的參與,改善了合同執行和破產辦理的情況;印尼通過開設辦理商業許可的線上平臺以及用電子證書取代復印件、改造電網和加強維護、實施稅收在線申報和支付、改進線上出口報關、引進電子案件管理系統,在開辦企業、電力獲得、納稅、跨境貿易、合同執行方面獲得改善;老撾取消了從工商登記機關獲得營業地點證明的要求、分配更多工作人員處理電力申請以及部署用于停電監測和恢復服務的自動監督控制和數據采集系統,改進了開辦企業和電力獲得兩個領域;馬來西亞通過取消了吉隆坡市政廳對道路和排水系統的檢查,簡化了施工許可辦理;緬甸推出在線公司注冊平臺并降低了公司注冊費、加強了建筑質量控制以及提高建筑審批效率、簡化契據登記和評估以及公布年度財產轉讓統計等信息、要求更多披露與關聯方的交易以及增加董事責任、發布績效評估報告,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登記財產、保護投資者以及合同執行方面進行了提升;菲律賓廢除了對國內公司的最低資本要求、改進協調和簡化取得占用證的程序、要求披露與關聯方的交易并增加董事責任,改善了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和保護投資者三個領域的營商環境;新加坡通過加強其基于風險的檢查方法,改善公眾獲取土地信息的途徑,簡化獲得施工許可的程序,使辦理施工許可變得更容易;泰國通過立法要求施工期間分階段檢查,辦理施工許可變得更方便;越南則通過向零售企業發布數據以及升級稅務總局使用的信息系統,改善了獲得信貸信息的渠道,簡化了納稅手續。而柬埔寨由于提高了與商業登記相關的成本,是東盟十國中唯一營商環境惡化的國家。
總體而言,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其他東盟國家的營商環境狀況并不樂觀,市場經濟制度和營商法規仍待進一步改革完善。具體問題包括:
1.跨境貿易法規改革緩慢
作為全球貿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東盟在跨境貿易這一領域的營商環境表現并不如其貿易量所表現出來的優秀。根據《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有半數以上的東盟國家跨境貿易領域分數低于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的平均分數,近一年來僅有印尼在跨境貿易領域進行了改善營商環境的改革。從東盟各國跨境貿易領域近五年的分數變化來看,總體分數提升幅度較小,有的國家甚至出現了分數降低的情況。
2.各國營商環境差異較大
從總體排名看,東盟內部既包含處于世界營商環境排名前二的新加坡,同時還存在著處于后百分之二十的老撾和緬甸。從各分領域具體指標來看,東盟各國的不同指標之間也依舊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柬埔寨在開辦企業領域排名為187,位于總排名的倒數第三,需要通過9個程序、99天以及耗費人均收入的53.4%才能設立一個企業;而表現最好的新加坡只需要2個程序、1.5天以及耗費人均收入的0.4%便可新設立一個企業。懸殊的營商環境差異會導致外國資本更傾向于流向營商環境更好的國家,從而使各國經濟發展差距繼續拉大,很有可能影響國家間的正常經濟政治交往。

2015-2019年東盟各國營商環境分數

東盟各國營商環境變動趨勢

2018-2019年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營商環境方面的改革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Doing business數據庫
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速整體減緩,同時一些國家開始施行貿易保護主義相關政策,經濟全球化發展受阻,反而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已于今年全面生效,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合作關系將進一步加深,雙邊經貿關系將持續穩定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有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談判正在深入,如果能達成則我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將進一步加深,自由化程度將高于目前雙方已達成的自貿協定。RCEP涉及市場準入和相關貿易投資規則,將對參與國的營商環境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從東盟國家角度而言應加快政府機構改革,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建立專門負責改善營商環境的機構,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引進電子政務系統,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提高政府辦事效率,聯合多部門共同推動營商環境改善,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納稅、跨境貿易等方面,特別是開辦企業、登記財產、納稅以及跨境貿易三個方面施行改革措施,適當給予貿易伙伴以及投資者政策上的傾斜,減少開展商業活動的耗時、成本和程序,從而促進本國的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塑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同時,我國政府應加強與東盟各國政府的溝通協調,有效解決雙邊經濟交往由于當地營商環境而發生的問題。我國企業在與東盟國家進行經貿往來時也應根據各國的營商環境情況,進行形式多樣的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