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矗東,2,魏 強,李玉中,黃宏虎
(1.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6;2.北京科技大學 東凌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
近年來,造船業不斷發展,傳統的船板鋼已不能滿足實際工業需求,在焊接方面主要表現為傳統的小線能量焊接施工效率低,而大線能量焊接用鋼性能則難以保證[1-3]。其中鋼板焊接燒穿問題是影響線能量提高的重要原因。燒穿的本質是未熔化的金屬不能承受其所受到的應力。例如,在管線鋼服役期,維護工作不可避免。在焊接進行時,管道內部存在流體會產生壓力,而焊接過程的高溫會降低管道的承壓能力,當承壓能力低于壓力時,燒穿問題不可避免。就大線能量焊接船板鋼而言,雖然不存在流體壓力的影響,但是線能量的增加會降低鋼板的承壓能力,導致鋼板焊穿。Akbari等[4]研究了脈沖激光焊接條件下的熔池溫度分布溫度,建立了三維導熱微分方程,預測了熔池的深度和寬度。Yadaiah和Bag[5]研究了焊接過程的熱源問題,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氬弧焊的熱源模型,并說明了熱傳遞過程中的溫度分布情況。然而,焊接熱模擬技術是改善焊接工藝的重要研究手段,文中將從溫度的角度,分析大線能量焊接熱模擬試件的溫度分布問題,為焊接工藝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本模型以焊接熱模擬為例,探究線能量為100 kJ·cm-1的熱模擬試件熱量傳遞問題。溫度場分布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描述,一是升溫階段,熱量的總和增加。二是保溫階段,三是冷卻階段,在以下模型中主要討論試件的升溫以及保溫階段。
針對試驗鋼(厚度為25 mm),進行線能量為100 kJ·cm-1的焊接熱模擬實驗。將試驗鋼垂直于軋向取樣,加工成Φ6 mm×80 mm試樣,在Gleeble3500試驗機上進行焊接熱模擬[6]。從室溫以150 ℃/s的加熱速度將試樣加熱至峰值溫度,高溫保溫3 s,再以一定的速度進行冷卻。設定熱模擬參數,根據軟件所生成的不同t8/5程序,繪制焊接熱循環曲線如圖1所示。熱模擬的各項參數如表1所示。

圖1 焊接熱循環曲線

表1 熱模擬程序參數
用砂紙打磨試樣表面直至光亮,避免試樣在進行熱模擬的過程中發生斷裂。用游標卡尺找到試樣的中點,并做好記號。在試樣中點處點焊一對K型熱電偶(用于測溫,測溫范圍在8 ~18 mm),并保證熱電偶的牢固性。將焊有熱電偶的試樣安裝在相應規格的卡具上,保證裝配的穩固性。在工作室抽成真空狀態之后,填充高純氬氣作為保護氣體。利用Gleeble3500試驗機專用的編程軟件進行程序的編制,然后運行。
在焊接過程中,試樣從室溫25 ℃加熱1 350 ℃并保溫3 s的過程中,試樣處于吸熱狀態。在冷卻過程中,試樣整體屬于放熱狀態,整個過程中不考慮輻射傳熱。
根據能量守恒原理以及傅里葉定律,對試件進行微分處理,可建立導熱微分方程[7]。
(1)
式中:ρ為試件的密度,7.8 g·cm-3;c為試件金屬的比熱容,0.7 J·g-1·oC-1;λ為試件金屬的導熱率,0.5 J·cm-1·oC-1;qv為單位時間,單位體積的物體生成的熱量,J·cm-3·s-1。
將整個過程分為2個時間段考慮:①從室溫以150 ℃·s-1的加熱速度將試樣加熱至峰值溫度(1 350 ℃);②在峰值溫度高溫保溫3 s。根據式(1)建立控制方程和定解條件,在各邊界上設定第一類邊界條件。然后進行空間離散化,最后建立代數方程。
在有限元分析中,單元內的任意點(x,y,z)的場變量ψ(x,y,z) 需要通過選定插值形式來確定。根據單元節點值進行插值的求解。以節點溫度作為參考量,表示單元內的某一點溫度,由此構建插值函數[8-11]。
將溫度函數看作三維方向的傳導函數,即溫度僅在(x,y,z) 三個坐標軸方向傳導,即單元中某一點 (x,y,z)的溫度函數為
t(x,y,z)=(tx,ty,tz)
(2)
對于空間內的任意點而言,熱量可雙向傳遞,但在兩個傳遞方向上,熱量的傳遞情況不同,如圖2所示。

圖2 熱量傳遞示意
(3)
同理
(4)
(5)
為獲得離散化的時間和空間,將空間按立方體分割,取試件上的某一微元體,如圖3所示。

圖3 空間離散示意
設定網格元的某個頂點坐標為(x,y,z),可記為
(x,y,z)=(iΔx,jΔy,kΔz)
(6)
式中:Δx,Δy,Δz分別為x軸,y軸,z軸上的步長,i,j,k為整數。在時間上,取時間步長為Δτ,則n時刻為nΔτ,據此劃分原則,任意一個空間和時間上的溫度函數可表示為
tn(i,j,k)=tn(iΔx,jΔy,kΔz)
(7)
根據微分學原理以及一維穩態傳熱可知,當試件內的溫度是一個連續函數,那么在某一點b處的導數可用極限表示[12-16]。
(8)
根據式(8)建立三維非穩態導熱的差分方程,利用向前差商近似代替一階偏導數式(9),利用中心差商近似代替二階偏導數式(10)。
(9)
(10)
將式(9)和式(10)帶入式(1)中,可得式(11)。
(11)
若采用正方體網格,可得到式(12)方程。
(12)

熱模擬的加熱原理是依靠電阻自身加熱,因此,假設熱源在整個試件的中心。加熱速度為150 ℃·s-1,在0~8.8 s的時間范圍內,加熱溫度T=150τ+25。設定熱電偶的測定范圍為8 mm,在保溫階段,熱電偶檢測范圍內的溫度均達到1 350 ℃。
在物體的傳熱問題上存在著三種邊界條件,具體如下[17]:
第一類邊界條件:物體的邊界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一定。
t=f(x,y,z,τ)
(13)
在較為簡單的傳熱過程中,物體的邊界溫度可為常數。
第二類邊界條件:在物體的邊界上,各個位置的熱通量與時間的函數關系一定。
(14)
式中:qw可為常數或是時間函數。當物體邊界處于絕熱狀態時,qw=0。
第三類邊界條件:物體周圍介質的溫度tf和物體與邊界之間的對流傳熱系數h一定。
(15)
式中:Δt為物體溫度與物體周圍介質的溫度tf的差值,℃。
根據熱模擬試驗機的加熱原理,假設以下邊界條件:
(1)在加熱升溫過程中,假設試件中心3 mm厚的單元體為發熱中心,如圖4所示。
在加熱過程中,以yOz面為界,試件左側與試件右

圖4 試樣熱影響區示意
側的傳熱規律相同。因此以試件左半部分為例進行分析,在升溫過程(即0~8.8 s)中,熱量變化Q服從式(16)。
Q=cmΔt=cρV(150τ)
(16)
式中:V為試件左半部分的加熱單元體體積。
(2)假設試件其余位置的溫度為室溫25 ℃,不考慮輻射傳熱。由于工作室抽成真空狀態之后,填充高純氬氣作為保護氣體,在此條件下,可忽略對流傳熱。
在尋找某一物體的傳熱規律時,通常需要求解相應物理條件下所滿足的傳熱方程,通常所遇到的是橢圓型偏微分方程(17)和拋物型偏微分方程(18)[17]。
-▽(cu)+au=f,inΩ
(17)
(18)
式中:Ω為有界區域,c;a,f以及未知函數u是定義在Ω上的函數;d是定義在Ω上的復函數。在拋物型方程中,c,a,f,d均可為時間的函數。
利用Matlab中的PDE工具箱求解偏微分方程,主要存在兩個邊界條件,一是Dirichlet條件,二是Neumann條件[18-21]。
Dirichlet條件:
hu=t,in?Ω
(19)
Neumann條件:

(20)
根據式(19)與式(20)中,g,q和h是定義在?Ω上的函數。對拋物型方程而言,系數g,q和h可以是關于時間t的函數。
由于加熱區域為3 mm厚的單元體如圖3所示。因此,在xOz平面上傳熱分布有較大區別,觀察面定義在xOz平面。試件尺寸為10 mm × 10 mm × 60 mm,利用Matlab中的PDE工具箱對偏微分方程進行求解,求解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溫度分布
圖5(a)和圖5(b)分別為升溫1 s和2 s時的溫度分布圖。圖5(c)和圖5(d)分別為升溫3 s和4 s時的溫度分布圖。圖5(e)和圖5(f)分別為升溫9 s,以及升溫9 s且保溫3 s時的溫度分布圖。通過對比發現,在升溫2 s后的等溫區域比升溫1 s后的等溫區域小,中心溫度也比較高。在升溫過程中,加熱單元體處于升溫狀態,因此,中心區域(即觀察圖左側)的溫度不斷升高。在加熱初期,由于傳熱規律不穩定,在等溫區域上存在較大的差別。在升溫3、4 s后,雖然中心溫度及邊緣溫度均處于升高階段,但傳熱規律穩定,等溫區域面積基本相同。在4~8 s時間段內,傳熱規律大致相同。在9 s時,升溫停止,處于保溫狀態,與3~8 s時間范圍內的傳熱規律相比,等溫區域稍有擴大。在12 s時,保溫結束,等溫區域減小,但仍比3~8 s時的等溫區域大。
(1)基于不同時間、不同邊界條件下的傳熱規律,建立了大線能量焊接熱模擬試件溫度分布的數學模型,得出了溫度分布圖。
(2)在焊接熱模擬升溫初期,傳熱規律變化較大,升溫中期比較穩定,在升溫后期以及保溫階段,傳熱規律有輕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