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陸錫遷
小額貸款公司一般是由個人或法人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而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它的出現,為我國一些有融資需求但不符合商業銀行貸款要求的中小企業解決了來自資金方面的需求,也為社會上部分閑置資金的再利用發揮了積極作用,并創造一定的效益。同時,小貸公司的風險控制意識較為淡薄,常有不少小貸公司因不良貸款而造成資金周轉不善,甚至正常運營受到嚴重影響。這與小貸公司貸款業務中業財融合模式不完善關系密切。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小貸公司貸款業務業財融合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業財融合是指企業業務、財務會計及管理的融合,即通過業務與財務的融合,將財務管理滲透到企業業務的全過程,實現業財一體化,促進企業精細化管理,進而使企業的經營效益與效率得到提升。它是對傳統財務職能的拓展與延伸,即從業務的視角出發,用財務管理理念與工具方法為業務活動的開展服務,進而形成管理合力,推動企業創造價值能力的提升。
小貸公司貸款業務流程主要包括客戶申請、業務受理、資料審核、貸前調查、貸款發放、貸款回收等環節。其中,客戶申請是借款人以書面形式向小貸公司提出融資申請,包括借款人的基本情況、擬申請貸款的種類、貸款額度及期限、貸款使用方向,以及擔保情況及償還方式等。業務受理是指小貸公司對借款人基本情況、申請額度、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企業的盈利性及項目可行性等方面進行初步審核。
資料審核即是清點客戶所提交的相關材料是否齊全,以及審核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貸前調查,主要是結合借款人(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對項目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對企業資產真實性進行核查,以及對其征信記錄進行核實。貸款發放,是在審核貸款業務后,通知借款人辦理相關手續,并伴隨評估、登記、保險等手續,結束后,在柜面辦理借款手續。貸款收回,是小貸公司對借款人建立客戶檔案,定期實施貸后監測,按期收取利息,到期收回貸款。
1.貸款業務與財務數據結合存在問題。業財融合要求小貸公司結合貸款業務與財務數據,運用財務數據指導貸款業務的實施。而目前小貸公司財務工作通常只是從日常財務核算入手,即“制單——審核——報表”,使財務工作與貸款業務脫節,對公司開展的貸款業務不易產生一定的支撐作用,甚至容易造成財務部門無法起到規避財務風險的作用。
2.催收不及時,造成有些數據不準確。小貸公司一般是在按照規定流程的情況下,放款給客戶后,重點實施貸后監測、催收工作。然而,在日常運營過程中,一些小貸公司的財務數據卻沒有很好地反應貸款業務的催收信息,與貸款業務間的關聯性缺乏,造成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難以實現緊密銜接,進而使小貸公司不良貸款率升高。換言之,比起國有商業銀行,小貸公司的風控系統不夠完善,風險防范水平低,往往容易導致本金及利息難以回收。正是由于貸款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之間的完全互通、互聯不夠,導致小貸公司在對外放貸后,不能做到完全的應收盡收利息及本金,催收工作也隨之受阻。
3.財務核算不準,導致業財融合不順暢。小貸公司要做到有效實施業財融合,財務核算是關鍵。然而,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小貸公司財務核算因財務崗位設置不合理、財務人員綜合業務素質較低等原因,而出現財務核算不準的情況,這嚴重影響了財務部門將財務和業務的良好融合。
1.銜接好風險審批系統與財務數據。建議加強財務數據與風險審批系統的有效結合,實現相關財務信息的合理銜接。即作為風險審批系統的后臺支撐部門,財務系統應對相關的貸款項目予以綜合評價,對借款人償債能力指標、獲利能力指標及運營趨勢指標給予準確計算,并在基礎上,對借款人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相應的預判及提出建設性意見。
2.建立業務與財務的制度融合。建議在小貸公司內容建立約束和激勵機制,提升各部門參與和投入業財融合的積極性,同時加強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間的溝通,部門間可開展不同形式和不同領域的合作,進而促進及完善小貸公司的業財一體化。
3.構建客戶開發系統與財務數據共享模式。在對外開發客戶的過程中,小貸公司應本著效率與質量并重的原則,有選擇性、有目的性地對客戶進行拓展。同時,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進行溝通,財務部門將對不同類型客戶的償債能力、獲利能力等進行分析,并及時將其分析結果上傳至公司的信息平臺。如可充分利用EPR系統,將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實現業財融合管理。
4.推動財務人員的轉型融合。財務人員參與業務管理的力度,與公司的健康運行及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加強相關人員的財務領域的專業知識培訓,實現由傳統的財務會計向業務發展的轉變,是新時代財務人員轉型的方向。此外,財務人員還應學習跨學科知識,包括管理、法律、稅收等方面的內容,以更高效地與業務部門溝通,提高對財務數據的挖掘和分析能力。